分享

- 大运河流韵- 胡 弦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25

大运河流韵

胡 弦 


  这次是去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发现虽然许多地方开挖了新河,但这条线大部分都是借用大运河的河道。

  第一站到的是江都翻水站,这里是南水北调的源头,据说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其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赤道一周。

  若是在高空中俯瞰,翻水站像处在一幅画中,青山耸立,绿波荡漾,数公里内的水口闸门,错落排开,像是排箫。水泵的搏击力化解在流水中,化为绵长乐声,在青绿大地上蔓延开来。这样的大型翻水站,在东线黄河以南就有13处、几十座。正是这些泵站,把江水一级级抬高30余米,穿越淮河,穿过黄河、海河,直抵山东、天津、北京。

  俗语云:水往低处流。古老的大运河也这样流了几千年,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只要水泵一开,便一河清流向北,长江的水波便连上了淮河的浪花、海河的涛声,南方婉转江流的清音,便融入了燕赵故地的黄钟大吕。

  一路走来,能感觉到南水北调的雄壮,13级泵站仿佛13个壮汉,把江水和运河扛在肩上往高处攀登。而一个个巨型水泵是他们的心脏,为古老的河流制造了劲健的心室和心房。

  南水北调又是柔情的,13级泵站使古运河像一支有13个孔的长笛,流水是袅袅乐音,经由数不清的河汊输入大地的脉络,输入庄稼草木的细径和城市的密集管网。

  而沿着运河,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蓄积着清水,如同一尾尾巨鱼鳃,把新鲜的氧输送给沿途的村镇。

  也许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造血脉,它那么真实,日夜奔腾喧响,应和着人类的喜乐、蓝图,在浩荡的奔流中拐弯,在祖国宽阔的眉宇间舒展,化为优美的旋律、轻盈的身姿或舞台上飞动的水袖……亦真亦幻,流动在船工的号子中,流动在古老的装订线里,吞吐时光,却又将历史一分为二。涛声如旧,其实已不知不觉换了人间。

  南水北调除了输送清水,还兼有环保排污功能。“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是前人描写古代大运河的诗句。新的大运河却烟柳画桥,风光绵延,如同一条绿色长廊。在扬州市区,分叉出的运河就是一条旖旎水巷,晃动着游船和民居的倒影,水面不宽,弯弯曲曲,流动也比行船的河面缓了。不用驮着船队来往,繁忙和匆匆感消失了,这条河仿佛有了松弛的心境,有了流连自身波光和城市美景的闲情逸致。

  斜阳脉脉水悠悠。洁净水质,携带的是另一种福祉。在淮安的一段,夕阳中的运河波光潋滟,如一条锦鳞。河上,赛龙舟的人正在训练,这古老的游戏仿佛接通了一条河的记忆,几条渔舟样的小船在远方划动,一直划向金色的远方,消失在那里。我站在岸边,龙舟上的咚咚鼓声,仿佛从很远的时间那边传过来。

  大运河已变得年轻而充满生机,河底滚动的是历史的烟云,而在清波中跳跃的,却是现代水利的全新律动。清流北上,一直是个古老的梦想,大运河,不但流过我们的世代,也流淌在它自己早已怀揣千年的大梦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