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

 安文书屋 2013-01-25

        

         安升先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过年是娃娃们的盛大节日,吃肉放炮穿新衣,享受平时没有的生活礼遇。吃完“腊八”便搬着指头算离过年还有几天,开始了倒计时。腊月23日晚上祭灶活动便拉开了过年的帷幕。过年除过吃喝玩以外,主要有四项内容:敬神、祭祖、拜年、走亲戚。

敬神是从祭灶就开始的,有句话说:“张王李赵,二十四晚上祭灶”。其他人都是腊月二十三晚上。把请来的灶王爷供奉在厨房正面显著位置。在墙上用钉子固定块木板,摆上香炉压张黄表,由家庭主妇敬献上用发酵麦面制作加糖心馅的灶爷坨坨(一种圆形祭品馍)。点亮蜡烛香火,跪下磕头,默默许愿。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传说灶王是主管饮食之神,民以食为天,祭灶就是为感谢和颂扬灶神的功德。民间传说:古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咐老汉到煤矿看看儿子。老汉路上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100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任何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3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日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糖坨坨,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请灶爷,祭拜灶神,祈求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从初一到初五,要天天早晨起来都要给灶爷和土地爷烧香磕头。灶爷敬在厨房,土地爷敬在照壁的神龛。民间祭祀的土地爷多数都是土地公一人,他是个白须白发慈眉善目的慈祥老人,为啥大家不喜欢土地婆呢?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说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就应该有富有贫,这样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样的话,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说:“如果大家都是有钱人,以后咱女儿出嫁,谁来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也因此放弃他的抱负。世人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因而不肯供奉她,只对土地公推崇备至。

之后就是正月初五过小年,关中人叫做“破五”,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各家各户要燃放鞭炮,从后院直到大门外。“破五”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送穷神,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被封为穷神以后,穷神是在正月初二、初三趁人们走亲戚时到各家去偷吃年饭,人们回来发现后,就烧香点火驱赶穷神走,馋嘴的穷神不愿离开,人们就商量在初五这天统一放炮驱赶穷神。

 “破五的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初五这天是财神的生日。所以初五放炮接财神。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执掌除瘟翦虐,驱病消灾。凡有冤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人们要在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破五的第三种说法是,除夕夜把祖宗请回来过年,到了初五年过完了,就要恭送祖宗回去了,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

祭祖是在春节前几天就要到祖坟上去烧纸钱,让祖先也在阴间准备年事。有新初一(死后未满三年)的人家,还要去叫灵,请先人回来过年。过了三年的就写在家族的祖荣上。祖荣是按照辈分将本家族的世代先人分别排序列入。除夕之夜就点上蜡烛香火,摆上点心、献杞馍、水果等祭品。初一大早起来,洗手洗脸后,男主人先给祖先上香点前亮(即蜡烛),妇女下饺子或哨子面。饭好后,第一碗要先献在荣前让先人先吃,以示恭敬。祖荣是过了初五就收起来待下年再挂。

吃过新年的第一顿饭,就是拜年了。拜年是初一早上起来,先给自家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拜年。除夕之夜由男主人带领自家的男孩子到本家族的长辈家中去拜年,一般都是三辈以内的,就是父亲的堂叔伯辈,去了就是大人问候长辈,说些客气话,让孩子磕头。那些坐在热炕上的慈祥老人,笑嘻嘻地说些“孩子乖、聪明、伶俐、懂事、长高了”等吉祥和夸奖的语言。然后就伸手在身边的箱柜中,把早已准备好的花生、枣、核桃等拿出来,装进拜年孩子的衣袋里,也有发给压岁钱的。孩子们便心满意足地离开。有的家族有10多家,一家挨一家地走一遍,就得两三个小时。没有“祖荣”的后辈,除夕还要到供奉祖荣的家里守岁一夜,直到初一早晨上完香才能离开。初一早上吃完哨子面的男孩子,又要由父亲带着依照除夕夜的顺序再到本家族去互相拜年上香。既是联络感情,又是认祖归宗,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家族中的宗亲关系。吃过年饭就去有新初一(死后未过三年)的亲戚家中上香点蜡烛。

初二开始走拜年亲戚。女子走娘家,外甥拜舅家。拜年带礼品10——12个礼馍、一斤点心是必须的。礼馍表示礼节。代表亲戚之间常来往,四时八节(春节、端午、中秋及婚丧大事等)都要互相走动。如果不带礼馍只带点心,舅家就知道外甥不想走这门亲戚了。谓之“丢答”,就不给外甥追节了。从此不再往来。女子走娘家除过礼馍、点心外,还要特意带10个用清油和葱花拌面做馅的油包子。所以媳妇坐月子时,要问生了个啥娃?若是男娃就说“带把的”。若说是“油包子”就知道是女娃。初一到初五是走拜年亲戚,初六到初十是走追节亲戚。追节是娘舅家对女婿外甥拜年亲戚的回拜。带的礼品是形象若动物中的貒(即猪獾,状似小猪,,体肥而行钝,短足短尾,尖喙褐毛)的10——12个茧儿馍。(馍里面不能是实心的,必须放豆子或者枣核桃之类)。再就是最少10——12个粽子。俗话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灯笼是在孩子12周岁中舅家必须要送的。过去走亲戚都是提个长方形有盖的竹编笼子。当地人叫“提货笼子”。有的油漆成黑的或红的颜色,十分精致好看。因此有 “笼笼来笼笼去,笼笼不来断关系”之说。

过了正月初十,各村就陆续开始耍社火,高翘、芯子、竹马、在锣鼓家伙的敲击下,就上街耍开热闹。那穿着戏装踩着一米多高的长柳木腿队伍,扮演的是古装戏剧,《铡美案》中包文拯黑脸黑袍长须,手持虎板如意,后边王朝马汉抬着大铡刀,陈世美被五花大绑低头跟在后面,血社火的“抽肠换肚”更是刺激,那个踩高跷的演员竟将一副血淋淋的肠子从腰间抽出拿在手中。丑角演员更是滑稽有趣,以娴熟的技艺和那张一看见就会逗人发笑的脸,在稠人广众中游刃有余……,既悬险而又有趣的芯子,孩子们怎么也猜不到是如何装扮出来的。那些四、五岁的小孩经过打扮,或站在刀刃上,或立在伞顶上,令人提心吊胆,总怕掉下了,他们却在摇摇晃晃中打瞌睡。下面护卫的大人用长竹竿不时地挑逗,不让孩子睡着。激烈的锣鼓,飘扬的三角旗,在仪仗队的引导下,浩浩荡荡的招摇过市。若是两家在街头不期而遇较上劲,就都使出浑身解数,用上吃奶的劲头,拼命地狠敲,看热闹的人才解馋呢!晚上竹马、狮子、游龙、地游,相继出来表演,孩子们在拥挤的人群中钻来挤去总觉看不够。元宵节晚上打灯笼是小孩子们最为心旷神怡的快乐时刻,一个个红红的火罐灯笼把黑夜照亮,也把单纯幼稚的童心照亮。

另外春节还有许多习俗,如,正月初七“忌不当”,这天妇女不动针线,说动了针线害眼呢。正月十六晚上老年妇女串门看新媳妇送娃,正月二十烙合合馍补天补地,年尽月满燎荒荒等。

过年也是大人们最为开心的日子,辛苦一年,彻底放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助兴,愉悦心情,喜庆丰收。敬神、祭祖、拜年、走亲戚,耍热闹,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来年好运。

 

1994223《秦都文明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