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史有感而发 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崇祯),在位17年,他17岁就登基做了皇帝,说实话还真是难为了他,我们设想一下,现在17岁的富家子弟,不是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吗。17年来,他真可谓为了国事天下事,事必躬亲,食不干寝。有后人评论说他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在风雨飘摇中,他和他的王朝一起走到了油尽灯枯的尽头。他上台伊始,首先除掉了祸国殃民的大太监魏忠贤,人们以为新天子会有新气象出现,但人们想错了,他除掉了魏忠贤,也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改变有明一代阉党干政和党争的乱象,崇祯上台以后猜忌有余,能力低下,他干的最大蠢事,就是杀了忠心耿耿,令清太祖,清太宗父子二人闻风丧胆的辽东巡抚袁崇焕,最可气的是,杀了也就是了,还要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结果袁氏一死,边关无人,长城自毁,寒了天下忠贞之士的心。后来明朝降将如云,比如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恐怕与袁氏之死不无关系。明末的辽饷、练饷和剿饷,逼得穷苦百姓没有了一丝活路,大批百姓揭竿而起,啸聚山林。农民起义的滔天巨浪和满清铁骑的反复袭扰,成了压倒明王朝这峰骨瘦嶙峋,羸弱不堪的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 崇祯最后煤山自缢,实在是咎由自取,死不足惜。倒是袁氏之死,令人扼腕。袁崇焕其人,并没有因明之灭亡而被人遗忘,反而跨越了几百年时空,鲜活地站在我的面前,他的凛然正气,他的忠肝义胆,一直被人传颂至今,在北京,他的殉难地,更有一家十几代人为其守墓的传奇故事。相信再过千百年,袁氏豪情仍将激励后人,而崇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却已不足道栽。 有明一代,近三百年间,经历几次大大的变故。 第一是太祖朱元璋的废长立幼,立皇孙朱允炆为帝,为日后“靖难之役”埋下祸根,直到燕王朱棣,征战杀伐,直捣京城,永乐登基,才结束历时数年的内乱。 第二是英宗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视国事为儿戏,去御驾亲征,轻率地改变行军路线,结果陷入瓦剌丛围,导致全军覆没,发生了“土木之变”,差点造成明王朝的夭亡。 第三是由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昏聩无能,治国无方,导致吏治的腐败,看似万历功绩的三大征,已经造成明王朝的硬伤,使得关外满清的加速崛起。 第四是由于熹宗朱由校任用太监魏忠贤,导致国力日衰,政治腐败。之后,思宗朱由检刚愎自用,自毁长城,最后内忧外患,在闯,献和满清铁骑的双重打压下,明朝覆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