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gongchagzhang《英杰世家——永年太极拳杨家旧影说略》 英杰世家——永年太极拳杨家旧影说略
(撰文:高振东) 有个声名显赫的家族,来自河北永年东南部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阎门寨。他们既非皇戚贵族,又非高官世胄。然近二百年来,其先祖和子孙们所创辉煌业绩却远播四海,留名青史。远且不论,仅在邯郸,能如他们那样以几代人之不懈努力,用家传技艺造福万众,惠泽八方,影响上达国家最高首脑,下至庶民百姓;近到华夏各地,远及世界各国的,恐仅此一家。 这便是开创太极中兴之伟业,为传承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推动民众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不朽贡献的永年太极拳杨氏家族。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杨式太极拳的始祖杨露禅(1799—1872)以高超的太极武功声震海内,力挫各路英豪,打遍京城无敌手,因而博得一个“杨无敌”的美称。他慧眼识机,将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引入社会,使其迅速流传大江南北,一时间求教者、习练者甚众,乃至走入皇族王府。此后的几十年里,杨露禅畿辅坐大无人匹敌,弟子门人中高手层出,桃李满园,太极拳在中国武林盛极一时。 杨露禅除有众多弟子,还有自己的三个儿子:杨风侯、杨班侯、杨健侯。他们均自幼习武,秉承家传,个个武艺高强。 露禅长子杨錡,字风侯(生卒无考),得父亲传,功夫大成,复传子兆林(生卒无考)。兆林武功成就后自京返乡,又旋即到邢台一带,常年设场授拳,至今仍有众多后世传人活跃于牛城。 露禅次子杨钰,字班侯(1837—1892),青年时期即在清骠骑营做武术教头。他武功精绝,独步京华,人称“杨无敌二世”,“有乃父之风”。他性格刚烈,行侠仗义,喜打抱不平,中年时期因抗夷伤人开罪于官府,为避官司逃回老家永年,居住南关,靠走镖为生。他在永年虽学生不多,但名声远扬,四乡八邻,无人不晓,有关他的传奇故事极为丰富,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班侯去世不久,其妻生下遗腹子杨兆鹏(1892—1938),幼年即被送往京城,随其三叔杨健侯学习杨门家传太极拳功夫。多年后兆鹏又随杨澄甫南下沪杭,襄助堂兄传拳授业。1936年杨澄甫去世,杨兆鹏去往广西继续教拳,因病客死他乡。 有所发展。 杨健侯亦生有三子:杨兆熊、杨兆元、杨兆清。
健侯次子杨兆元(生卒无考),得家传太极拳,曾在故乡授徒。兆元颇有其二伯父班侯遗风,性格暴烈,虎食狂饮,后因病英年早逝,生长女杨聪、次女杨敏。杨聪嫁入赵家,得女桂珍、子赵斌。女婿傅钟文、儿子赵斌均得堂外祖父亲传,后皆成太极拳大家,并有后人赵小斌、赵幼斌、傅声远及傅清泉承业习拳。
术》、《太极拳使用法》和《太极拳体用全书》,备述杨家祖传太极拳精华,为后学者留下宝贵的武学经典。其时国家首脑蒋介石、民国元老吴铁城、教育总长蔡元培等众多高层人物分别为《太极拳体用全书》挥毫题词,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当属中国武林史上所仅见。 杨澄甫生有四子: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 三子振铎(1926— ),自幼随父兄习太极拳、刀、剑等拳械。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1982年任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 1979、1980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一等奖及优秀奖。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被评为体育先进个人。1987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第六届全运会。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学员遍布世界各国。1989年应国家武术院邀请,担任全国太极拳竞赛套路训练班教练。1992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常赴海外讲授杨式太极拳理法,为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杨式太极拳传人。著有《杨式太极拳、剑、刀》英文版《太极拳》。有子杨道芳、杨德芳,孙杨军、杨斌、杨勇。其中杨军、杨斌得其传授,分别在美国和太原开班授拳。 四子振国(1928— ),六岁开始跟随父兄习拳,多年来致力于杨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太极拳大会上做示范表演与教学活动。上世纪90年代末创编杨式太极拳37式,作为杨氏传统太极拳的初级入门和演示套路,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首肯,并出版了《杨式太极拳37式》一书和演示光盘。该套路还在2000年的海南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得表演特等奖。杨振国还多次应邀到台湾、香港、南宁、郑州等地进行太极拳教学和表演,在邯郸及各地有众多弟子和学生。2005年,参加了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中华武术典藏系列”——《武藏》电视文献资料的拍摄活动,他带领弟子和学生演示的杨氏太极拳影像,被收藏入典。2009年,被国家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传承代表人物。生子杨永芳、杨志芳。其中次子杨志芳自幼随二伯父杨振基和父亲练拳,青年时亦喜摔跤、拳击等运动项目。近年来倾心致力于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传承、推广工作,任邯郸市武协杨式太极拳委员会主席,系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代表人物。 1933年民国政要为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题词
(注:因本文图片系《邯郸人文》之“古城旧影”专稿,所选照片均为1949年之前的图片,故解放后的相关照片不在栏目采用之列。特此说明,以免产生歧意。)
评论这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