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肺癌的中医组方探讨 曹美莹 孔祥鸣 中医中药对肺癌的治疗已被肿瘤学者、病家等视为治疗肿瘤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公认通过中医中药的治疗,可达到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放化疗效果。笔者近年来通过临床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观察,认为中医中药的治疗特点,在于擅长全身调理,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点,根据肺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方剂的组成必须贴切病机,丝丝入扣。处方药味又不宜过多,以便擒贼擒王,专攻一路。但又必须多方位、全面地从各个环节入手,巧妙搭配,合理组方,提高机体正气,改善患者症状,防止复发及转移。鉴此,在中医组方的原则上提出下列管见: 虚实相兼 扶正与祛邪并举 肺癌患者发病年龄偏大,据统计,40岁以下的人很少发生肺癌,在50岁以后,发病急剧上升,以65岁至75岁发病者最多。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66岁。发病年龄老龄化,提示机体趋向衰老,以至抗病能力下降。而且,目前治疗肺癌的步骤,一般都经过放、化疗治疗,虽对肿瘤打击有力,但对人体的正气也是一个严重的损伤。患者可见到一系列机体衰弱主症,如全身疲乏、肢体疲软、精神不振、动辄气短、头发稀少枯干、盗汗、面无华色、舌质淡等。且肺癌发生的病机是由于患者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得以乘虚而入,邪凑于肺,宣降失调,肺气郁闭,气滞而血瘀,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瘀互结,日久而成肿块。因此正虚邪实是其本质。 金得火而缺 饮得阴而凝 肺癌的主症为刺激性咳嗽,咳呛连连,痰咯不利,甚者痰血,累及喉返神经,可出现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肺癌患者,大都以咳为主症,损及娇脏,肺阴受损,以至失音,肺气见绝。因此养阴润肺是肺癌治疗的又一基本法。但肺癌患者常有饮邪留及胸中,泛及全身,常可见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下肢浮肿。而饮为阴邪,须当温化。而温化法与养阴法是一矛盾的对立。肺为清肃之脏,居于膈上,其位高,温化易使火上冲则治节失令,而养阴又使饮寒而冰凝。患者毛某,女性,63岁,两肺肺癌广为转移,咳嗽无痰,咽干音哑声微,面目肢体浮肿,气短不能平卧,端坐而须臾不离氧气瓶,舌形肥,脉沉细。肺阴不足而饮邪蟠踞,笔者在养阴润肺基础上化饮,而化饮之法不宜温化,重在因势利导,逐饮至鬼门,饮邪既去,又使肺气易于恢复,患者肢体浮肿见消,入夜能平卧,咳见轻。笔者认为,养阴润肺法宜早日应用,不致音哑之症产生,未雨绸缪预先顾及。 瘀痰胶结 化痰为本 肺为清虚之脏,而肺癌的瘀痰留结妨碍肺金的清浊交运,一老妪晚期中央型肺癌,已无法手术,胸闷如压,咳呛咯痰不爽,呼吸气短,卧床不能进食,依靠输液,苟延生命,为挨过年关,才延诊中医,以生马兜铃为主药,取其苦寒,涌吐膈中之痰涎。下咽10多分钟后,恶心呕吐痰涎10余次,痰涎盈碗,患者胸闷气急好转,并能进食,精神逐渐好转,延长生命数月。 腑气留滞 攻下以肃肺 上见喘满,下见便秘,患者痛苦异常。肺与大肠为表里,气机升降失司,导致上壅而喘,下结而便不通。而患者服用止痛药品达宁、美施康定片及抗菌药物均可导致便秘。本组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中有19例便秘,占45%。笔者认为不必虑及晚期肺癌患者体虚,邪实仍可攻下,并可改善肺脏的功能,有着一箭双雕作用。一例晚期肺癌患者,年仅5旬,一般生活能力尚可,就因未顾患者大便一症,入厕努争,导致猝死。 综合全身 兼顾他症 由于肺癌患者发病年龄偏大,因此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系列老年性疾病。本文观察42病例中伴有糖尿病7例,伴有冠心病9例,伴有高血压病12例。因此中医在方剂组成时,可充分发扬君、臣、佐、使组方的优点,全面调理,对肺癌患者的眩晕、心悸、消渴,脉搏的细数、结代、弦滑及其他兼证,综合分析辨治,达到机体的阴阳平衡,不致节外生枝。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310002 (收稿日期 1999-06-29)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9.肺癌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