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城镇化建设可圈可点

 向春阁 2013-01-26

日本城镇化建设可圈可点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6日   08 版)

    作为二战后首个实现工业化的亚洲国家,日本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945年日本战败时城镇化率只有28%,而到1955年就上升到56%,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86%。根据有关统计,2011年,日本的城镇化率为91.3%,远远超过东亚地区55.6%的平均水平。

    日本的城镇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工业化的强有力推动。没有大量日本工业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数众多的农民进城成为城镇居民,国家也没有钱进行城市建设。当然,政府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针对大城市带发展过于集中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出现“过疏化”的现象,日本政府在工业化成功后投入大笔资金在全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大促进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新事业创新促进法》以及《关于促进地方中心小城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布局的法律》等大量法律法规,积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导农村人口向周围城镇集中。

    谈到日本的城镇化建设,就必须要提到日本政府从1962年开始先后制定和实施的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形成了包括区城与城市规划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正因为有这样总体的规划和健全的法规体系,日本才较好地解决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大大促进了全国城镇化的进展。合乡并镇等法律对于提高日本城镇化水平的作用非常明显。1953年日本首次出台《町村合并法》,城镇化率在2年后迅速升到56%。1961年《新市町村建设促进法》制定后,日本的城镇化率在1965年达到68%。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城镇化进程曾一度放缓。但受1999年开始的“平成大合并”的影响,日本的城镇化率在本世纪初又出现了一次较快增长。

    如今,日本9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大城市或中小城镇,纯粹生活在农村、渔村、山村的人口非常少。高度的城镇化使大多数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也有力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过度的城市化也给日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日本的城市发展过于集中,原本全国还有多个城市带,现在只剩下东京及周边几个城市比较繁荣。就连大阪和神户这样的大城市也日渐衰落,更不要说那些中小城镇了。这就导致日本全国的人口继续向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圈集中,而地方的人口越来越少。另外,日本政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推动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公共建设。几乎日本所有农村地区都有等级较高的公路,在不少中小城镇里经常能看到巨大的公民馆、体育馆或国民度假村等建筑,利用者寥寥无几,而维护这些公共设施则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非常拮据。不少日本学者认为,政府推动城镇化建设不能只是想着修路盖房,而是要找到适合当地的产业方向。只有在真正实现了工业化、确保足够的就业机会之后城镇化才有保障,否则人去楼空后地方的负担更重。

    目前,日本各地都在挖空心思大搞“地域振兴”,有的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有的大力开发民俗工艺品,有的则创建开发区拼命招商引资。目的就是要把流向大城市的年轻人吸引回来,重新激发中小城镇的活力。而面对日趋加重的老龄化趋势,不少地方还把目光转向了退休后的人群,呼吁他们将大城市里的小房子卖掉后在靠山近水的中小城镇开始悠然自得的第二人生。有朝一日,银发一族或许会成为日本城镇化建设的主力。

    本报记者 严圣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