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母猪及初产母猪饲养策略

 LM0318 2013-01-26

12 养猪SWINE PRODUCTION(1)
基础母猪及初产母猪饲养策略
季文彦 ,邓广庆z,赵洪臣z
(1.禾丰集团研发中心,辽宁沈阳 110164;2.辽宁省凌源市种猪场,辽宁凌源122501)
中图分类号:$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o2—1957(2008)01—0012—03

收稿日期:2007—11-21
作者简介:季文彦(1955一),男,辽宁铁岭人,高级畜牧师,主攻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猪场经济效益80%取决于母猪阶段的饲养效果,基础母猪培育和初产母猪饲养的好坏对埘猪一生的生产水平都有极大影响。笔者最近考察加拿大魁北克省一个大型种猪公司,参观了其中一个GGP种猪场,此场饲养了1 200头可繁殖母猪,每头母猪年提供仔猪26.38头。在全部是纯种繁育状态下能够完成这样一个生产指标,可以说生产水平是非常高的。笔者认为,我国养猪场要想改变目前每头母猪每年仅能提供18头仔猪的生产状态,必须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要抓好基础母猪的培育,二是要抓好初产母猪的饲养。如果猪场能够做好这两件事将会受益无穷。本文重点探讨基础母猪的培育和初产母猪的饲养管理,供业界同仁参考。
1 基础母猪培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基础母猪培育是养猪场目前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个优秀的繁殖母猪群源于良好后备母猪的培育。对后备母猪培育过程重视不够,母猪的生产水平将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初产时出现的问题非常严重:初生重小、母乳不足、仔猪成活率低,更严重的是部分母猪一产后不发情。这种伤害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几乎成了终身性问题,有些母猪甚至因此被淘汰,这也是我国养猪场产仔数少的原因之一(很多养猪场平均窝产活仔数只有8~9头)。另外还要面对过早被淘汰的问题,我国大部分母猪很难坚持到第七产,而产活仔数是影响母猪年提供仔猪数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每产产活仔9头,就等于每产少产3头以上的仔猪,那么一头年产2.4产的母猪每年将少产7.2头仔猪,严重损害猪场的经济效益。
1.1 基础母猪培育存在的问题
配种时体重不达标、基础储备严重不足是后备母猪培育过程的一个严重问题。正常情况下,猪场都会在后备母猪第二次发情时配种,此时后备母猪应是210~240日龄、体重140千克以上、P'背膘(最后肋骨处离背中线6.5厘米的背膘厚)16-20毫米。笔者发,我国很多养猪场对后备母猪这些指标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受原来饲养脂肉兼用型地方猪种的影响,认为后备母猪要限制饲养以防配种时体重过大、膘情过肥。
事实上,由于市场需求的转变,现在猪场饲养的猪几乎全部是从欧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这种瘦肉型猪背膘储备低,其商品育肥猪在150日龄时体重就能达到100千克,然而这个生长速度很多猪场都很难达到。如果继续采用旧的饲养方式限制饲养,必然会导致配种时体重偏小、基础营养储备严重不足。我国很多产床母猪限位栏的宽度只有60厘米,母猪产仔后在限位栏内还能转身,这足以说明配种时母猪体重太小,产仔后背膘储备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暴露出母乳方面的问题,繁殖指标自然也很糟糕。更严重的是对母猪一生都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母猪会过早被淘汰,即使能够继续生产也是勉强维持低水平生产。
1.2 解决方案
1.2.1 选择断奶体重大的仔猪。因为断奶体重大的仔猪生长速度快,配种体重易达标,确保后备母猪在210~240日龄时能够第二次发情、体重达140千克以上、P'背膘厚达16~20毫米。
1.2.2 猪场购买P'背膘测定仪器。如果养猪场没有P2背膘测定仪器就等于盲人摸象,养猪者很难了解母猪的基础营养储备情。现代的瘦肉型母猪由于瘦肉率大幅度提高,蛋白质的储备似乎并不困难,但增加脂肪储备非常困难,而且产仔后背膘储备很容易大量消耗。储备差、消耗快是造成繁殖母猪生产指标低的根本性原因,几乎影响母猪的一生。有很多猪场是猪种改变了(转为瘦肉型猪),而人的观念没变、饲养方法没变,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母猪生产水平与欧美养猪强国差距大的根本原因,饲养环境和条件并不是主要原因。
1.2.3 后备阶段不要过度限制饲养,也可以说基本不用限制饲养。后备母猪150日龄左右(体重100千克)P 背膘厚度应该达到12~14毫米。如果背膘厚不在理想范围内,可以通过营养调控的方式解决。当P,背膘超标可以降低饲料配方的能量浓度,当P,背膘低于12毫米时就增加饲料配方中的能量浓度,必须把配种时P 背膘厚控制在16~20毫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母猪淘汰率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初产时的生产指标也会有保证,对母猪一生都有益。后备母猪的饲养关键是能量的储备,如果按中国猪种的饲养方式对后备母猪严格限制饲养,就会导致配种时脂肪储备不足,给母猪一生的繁殖能力带来不良影响。
1.2.4 为后备母猪设计专用饲料。后备母猪在产仔时骨骼要充分矿化,也就是说在配种前,让后备母猪储备充足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也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后备母猪维生素需要量比育肥猪高得多,所需种类也多,所以后备母猪必须使用专用的后备母猪料。
1.2.5 后备母猪的短期优饲(催情补饲)。一般要求后备母猪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那就要求必须准确知道第一个发情期的时间,在发情后第1周适当减少喂料量,然后在第二次发情前两周提高喂料量。
有研究表明,催情补饲可以提高血浆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增加黄体生成素(LH)的释放频率,从而增加排卵数。荷兰研究者认为,这种做法可以使排卵数提高2个左右。在短期优饲期间,后备母猪日采食量最好不少于3千克。
1.2.6 高产瘦肉型母猪最大的问题是达到配种体重和日龄时不发情。后备母猪140日龄时应该用公猪诱导发情,最好的方法是将母猪赶入公猪栏中,让母猪与公猪直接进行身体接触,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O分钟。因为公猪栏中的性气味更强烈,可以给母猪更强烈的刺激。
2 初产母猪饲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1 初产母猪饲养问题
初产母猪营养标准偏低是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猪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普遍的做法是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使用一样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从初产母猪到七产母猪的营养需求规律看,以赖氨酸需要量为例,几乎是呈线性下降,随着母猪产次的增加采食量也不断增加,饲料中各种营养浓度都可以相对降低。初产母猪采食量低,如使用相同的饲料配方必然导致营养不足。
现代瘦肉型母猪最大问题是前两产泌乳阶段采食量不足。初产母猪日采食量很难超过5千克,如果按经产母猪营养设计标准赖氨酸0.95%-1.O%,就相当于日进食赖氨酸47.5~5O克;经产母猪饲粮代谢能一般会设计~Jl2.97 13.185E焦/千克,即使日采食量5千克, 日摄入代谢能也只能达N64.85~65.9O兆焦;而现代瘦肉型母猪保证高产的基本营养需要是日进食代谢fl~66.94~75.31兆焦,日进食赖氨酸6o克。
这说明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使用同一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初产母猪很难满足高产状态的营养需要。
初产母猪产后8 1O天后泌乳量明显下降,表现为母乳不足。为什么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初产母猪就暴露出母乳不足的问题,主要是配种时体重偏小,基础营养储备不足。此外在妊娠后期加料阶段,由于担心初产母猪难产而减少饲喂量,这样就会导致基础营养储备提前被过度消耗,而产后的小母猪采食量低(5千克以下),养猪场又没有给初产的小母猪提供特殊的营养保护性策略,很快初产母猪就会出现母乳不足的问题。
2.2 母猪连续性生产能力被破坏
现代瘦肉型母猪的链接性效应非常强,如果一产营养储备能力被过度消耗,不仅会影响到下一产的生产水平,对母猪一生的生产能力都会造成影响。
高产瘦肉型母猪初产时的最大压力是采食量偏低,在采食量低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特殊的保护方法,就可能给母猪造成深度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终身性和不可逆的,所以养猪场在制定饲养方案时对初产母猪应该制定特殊的饲养策略,确保母猪的连续性生产能力不被损伤,这对提高猪场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对经产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初产母猪饲养如果存在问题。其结果会在经产阶段表现出来。笔者观察到很多养猪场平均产仔数偏低,很多人会认为是发情和配种方面的问题。但繁殖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事实上是母猪系统能力的表现。而系统能力表现的实质是什么?是母猪基本体况的表达形式。母猪基本体况的实质是什么?是母猪基础营养储备情况的反映。如此分析猪场产仔数少的根本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2,4 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初产的小母猪生理状况、营养储备与经产母猪相比有很大差别,在养猪场经营过程中必须采用精细的饲养方案,对初产母猪提供特殊的保护性策略,这样不仅保护了母猪初产的生产水平,同时也保护了母猪一生的生产能力,对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2.4.1 初产母猪妊娠阶段的饲养策略实际饲养过程中,大多数初产母猪都是与经产母猪同样饲养,这样对初产母猪不利。因为后备母猪配种后P2背膘厚度在18~22毫米的正常范围,不需要再提供过多的能量来提高背膘的储备;经产母猪断奶后P2背膘厚度已经消耗到18毫米以下,所以经产母猪在妊娠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来提高P2背膘厚度。经产母猪妊娠阶段每天需要摄入3O.12~31.38兆焦的代谢能,饲料喂量大约在2.5千克以上,才能保证P2背膘的恢复;而初产的小母猪每天摄入27.2O兆焦代谢能就足够了,饲料喂量大约在2.25千克左右,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热能恢复背膘储备。 .
初产母猪妊娠阶段需要严格控制饲料喂量。诺丁汉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初产的小母猪妊娠阶段如果不能严格限制饲喂,会导致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严重下降,二产阶段问题会更严重。初产妊娠阶段如果每天多采食1千克饲料,泌乳期每天就会少采食1.48千克饲料;二产阶段的表现就更严重,如果妊娠期每天多采食1千克,泌乳期每天就会减少采食量2.2l千克。从这个结果看,如果我们保证了初产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就等于减少初产小母猪泌乳期体重的过度消耗,既保证了初产母猪产奶量,也保证了初产小母猪的基础营养储备,对以后经产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后期加料(可以在妊娠后l0o天开始)。一般妊娠后期加料,要求每头母猪日摄入代谢能39.75兆焦,既保证基础营养储备不被过早消耗,又能保证仔猪初生重,相当于每天饲喂泌乳期饲料3.0千克。
2.42 初产母猪泌乳期的饲养策略初产母猪泌乳期应该采用与经产母猪完全不同的饲养策略。因为初产母猪体重小、基础营养储备总量偏小,如果泌乳期初产母猪日摄入营养总量不能保证产奶的基本营养需要,初产母猪就会消耗基础营养储备,而这种消耗在产奶方面很快就会暴露出问题,表现为产奶量明显下降。母猪要想保证高产状态,应该保证日摄入66.94~753l兆焦的代谢能和60克赖氨酸。那么影响初产母猪日摄入营养总量不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是采食量偏低。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采食量偏低主要表现在初产和二产。要保证母猪日采食营养总量,一是提高母猪采食量,二是提高泌乳母猪饲粮营养浓度。在没有办法提高采食量的时候,只能提高饲粮营养浓度,因为初产、二产小母猪泌乳期日采食量一般为5千克,很难超过6千克。所以笔者建议养猪场为初产、二产的小母猪提供特殊的高标准泌乳母猪料。根据高产母猪泌乳期日摄入营养总量标准计算,初产母猪泌乳期饲粮代谢能不应低于13-39兆焦/千克,粗蛋白质不低于18.0%,赖氨酸应该高达1.2%,也就是说配方中其它氨基酸平衡应该建立在赖氨酸1.2%状态下的理想蛋白质水平。只有为初产小母猪提供单独的饲养策略,把初产母猪泌乳期失重控制在10%以内,才能有效控制初产母猪泌乳期过度失重情况,达到有效保护经产母猪系统生产能力的目的。
2.4.3 初产母猪的带仔数问题事实上有很多猪场担心初产母猪体重小,带仔能力有问题,所以在安排带仔的管理过程中有意不让初产母猪带到12头仔猪,这种做法会牺牲经产母猪的带仔能力,由于初产带仔少,使母猪乳房发育受损,二产后的带仔能力下降。为什么我国的猪场会出现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小,配种时 背膘厚不达标,基础营养储备偏低,初产时泌乳期往往出现母乳不足的问题,所以不敢让初产母猪带仔过多。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给初产母猪提供单独饲养策略。正确的做法是为初产母猪设计特殊的饲养方案,确保母乳充足,这样就可以让初产母猪尽可能多带仔,以达到保护经产母猪系统繁殖能力的目的。
2.4.4 断奶后的管理措施对于初产母猪泌乳期结束后失重过多、 背膘过度消耗、基础营养储备被严重破坏的小母猪,可以采用第一个发情期不配种,使用高标准营养饲料饲喂2l天,第二个发情期再配种。这种做法可以使失重过度的小母猪基础营养储备得以恢复,让P,背膘恢复到配种的要求(18 22毫米)或基本接近配种要求。有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可以使母猪下一产多产1.5 2头仔猪,而且对恢复母猪的系统繁殖能力有很大好处。但很多的猪场没能做到这种精细化管理,对整体经济效益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3 小结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繁殖母猪群源于良好的后备母猪培育,而高产的后备母猪群培育必须具有先进的饲养管理观念,对现代瘦肉型后备母猪的培育不能使用原始的土种猪培育方法。现代母猪与其祖先相比脂肪减少了50%,对营养需要变得更加敏感了,如果没有良好的培育策略,则对母猪一生的生产能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猪场经济效益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由于初产母猪采食量偏低, 背膘厚度的下降,所以应该给初产母猪制定特殊的饲养策略,提高饲粮的营养浓度,确保初产母猪日采食营养总量,进而保证母猪初产生产水平,同时也为母猪一生的生产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编辑:富春妮)
猪胎盘效率用于选择产仔数的研究
王立贤等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猪场选择不同世代的大白母猪测定胎盘效率(仔猪初生重与胎盘重的比率),并根据胎盘效率的高低分3组选留后备母猪用于产仔数的选择试验。
选留的后备母猪8月龄后发情,与大白公猪随机交配。
选留母猪第1胎,高胎盘效率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分别为9.00、8.14头,初配日龄比低胎盘效率组早22.2天,胎盘效率居中组分别为8.94、8.25头,低胎盘效率组分别为7.90、6.90头;第2胎高胎盘效率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分别为lO.45、lO.09头, 明显高于另2组的9.33、8.75头和9.50、8.87头。表明胎盘效率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实测值0.46),高胎盘效率使后备母猪性成熟更早,并提高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第2胎仍保持这种趋势。
摘自 畜牧兽医学报『J1,2004,35(5):487—4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