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一得
叶振新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训练的同时,有必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
英语不是单一的学科,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它涉及到各个国家
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各方而的知识,只有把已掌握的背景知识与文章的背景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初中英语Book2,时,我先把课文中的主要人物“BillGates”介绍给学生:"BillGatesisanAmericancomputerscientist.Hehasimprovedthesoftwaretomakeiteasierforpeopletousecomputers.”使他们对新课联想有个合理的定势。当学生展开联想时,再问学生:"WhatdoyouknowaboutBillGates?”此时,要求学生限时快速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阅读的效果较为理想。这是人物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英语Book1,Lesson12中,有以下对话:"Howoldareyou`?”"Ah,itisasecret.”这段对话明显地向我们传达了英语国家的社
会背景知识—除了知心朋友外,他们不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工资、婚姻、收入等,这些都是个人隐私,应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一社会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对话的含义,这时介绍文化背景,学生的困惑就解除了。这是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从以上两例中我们叫看出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朗读默读相结合,有助于达到快速阅读和略读。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当学生接触到一篇新课文或新文章时,首先默读而不是朗读。教师先通过背景介绍,提出一、两个问题,限定时间要求学生进行了解性阅读,这就是快速阅读,读后回答所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词可以跳过去,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内容。
2.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在快速阅读基础上展开文章的精读。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课文词句,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对于文章中的新单词、词组、句刑结构、语法等,要求学生用构词法、语法结构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和难句的意思等方法来解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经过视听、朗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朗读后要求学生回答些带有综合性的、有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维的能力,也使学生进步理解了课文。泛读指的是大量地阅读,教师应给子足够的指导,开始阶段可提供学生读一些较为浅显的故事性文章,然后读些描写性文章、科普文章。频繁地接触语言材料,会使阅读技巧史熟练,阅读兴趣和习惯会逐渐培养起来,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
3.指导学生找文章中的主题句
主题句一定是文章多角度、多层而来阐述支持的句子,一般在文章的段首或段尾。通过找主题句,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更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