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及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

 学中医书馆 2013-01-27

针刺及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

林建青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针刺三阴交及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共治疗36例,患者年龄25~46岁;病程2~6年。均为已婚妇女,其中经产妇32例,未产妇4例。
  治疗方法
  采用超短波仪,预热后用大号长方电极,于下腹和骶部对置,间隙2~4cm,用脉冲治疗,定时30min,以患者自觉下腹部及腰骶部温热为宜。然后在三阴交穴处局部常规消毒,选用2寸毫针,针尖略向上斜刺1~1.5寸,行针得气后使针感沿小腿内侧扩散传导至股内侧或下腹部,行捻转补法,留针30min后出针。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
  本组3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效,其中痊愈31例,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正常;显效5例,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正常。
  
  
典型病例
  杨某,女,32岁,1998年6月14日初诊。患者诉下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3年,多方治疗疗效不佳。诊见宫颈Ⅰ°糜烂,子宫抬举痛,压痛明显,右附件明显增厚,左附件区压痛,B超示右附件区炎性包块,诊为慢性盆腔炎。予上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恢复正常,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体会
  慢性盆腔炎的形成与肝郁、脾虚、肾虚有密切关系,而湿邪独中则为病因之首。热毒或湿浊瘀阻胞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不愈则表现出气滞血瘀之症。三阴交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善治足三阴经诸病,针刺该穴能调补肝肾脾,有健脾养阴益气,调理冲任之功,调整足三阴经的协调和平衡,为补肝脾肾之要穴。下腹部有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腰骶部之八tc1.gif (102 bytes)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内侧线上的腧穴。通过超短波的热效应,对下腹部和腰骶部进行刺激,可起到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培元固本、补血填精等作用。关元、中极又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对全身的阴阳平衡起到良性调理作用,可促使炎症的吸收而使疾病痊愈。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医院,363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