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立中油画

 后退一步再看 2013-01-27

1948年生于重庆,重庆市璧山县人,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图片


成名作就是这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父亲》,如果没有这幅作品,其后来的作品很难有现在这么高的学术地位。

中国油画史上最值得记忆的一段历史,多少精彩就在那一瞬间绽放并给我们留这么多的记忆。


图片
罗中立显然是个幸运儿,他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抓住了时代背景下的审美需求这一要素,
他运用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表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定会引起轰动的主题。《父亲》的成功显然是历史所造成的, 
虽然那幅伟大的画作在今天看来依然够震撼,但的确是时代将之放大了。
《父亲》只能有一幅,无论再有多少人超越了他,被人们记住的也只有《父亲》了。

图片

后《父亲》时代的罗中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复着这一种超写实表现手法,《春蚕》/《金秋》等一系列画作呈现在世人面前。
依旧超写实/依旧巨幅画面表现人物局部,依旧或劳作/或欢愉的农民老人形象,但显然不会再有更多的人关注。
他的图式/他的色彩总也跳不出《父亲》的影子。
这一时期他也在努力的变化自己的风格,逐渐追求个性/追求人物的思想内涵,

图片

90年代后他的作品已然逐渐放弃写实,色彩更加丰富/油彩更加厚重,人物的表现也脱离了现实,
从而制造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新田园图式。我本人比较喜欢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至少在表现上不再牵强附会,作品确实能带给我们某种内心深处所企盼的真美。他的小幅油画作品表
现得要好些,在笔法与色彩的运用上充分显现了他的才华,人物的造型虽然很夸张但又不失美感。
但他的很多大幅作品是值得考究的,过分的追求造型上的夸张/过分的追求形式,刻意的将打破物象比列作为个性。有如刻痕般的线条加之透视关系的运用很难带给人们某种美的享受,而带来的是刺眼的线条与明暗色调极大反差下的不适。对于市场而言,他的很多大幅作品成交价格已然很高,这与他的学术地位以及《父亲》的光环是离不开的。 
知名度作祟不知道究竟能托着他的作品价格多久?
图片
个人看法,说说无罪。猫脑袋硬,不怕板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