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古墓惊现遗山词

 黑老赵 2013-01-27
2012-12-17 15:54:33    来源: 忻州日报

      2012年11月7日,忻州市文物管理处接到忻州市民张俊赟的报告,反映忻府区南呼延村蔬菜大棚建设工程取土时出露古墓,随即派李刚、王刚两位同志赶赴现场实地查证。经调查了解,此工程为清福苑农业合作社新建蔬菜大棚工程,是忻州市重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下挖土方铲掉了一个墓葬顶部,同时还有一座墓葬出露砖顶。忻州市文管处在责令施工方暂停工作的同时,及时向市文物局反映情况,经批准并报省文物局核准,于11 月10日开始对两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对壁画进行了揭取工作,全部野外考古工作于11月20日完成,现转入室内资料修复整理阶段。因墓葬内壁面有金、元时期文坛领袖元好问的词作,使这座民间古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墓葬地理位置:位于忻府区兰村乡南呼延村东北500米处,东距大运高速公路约50 米。两墓东西相距1.5米,从东向西编号为墓1和墓2。

      墓葬形制、葬式、随葬品及壁画:墓1坐北向南,从南到北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为长方形竖穴土圹,长2.5米,宽1.2米;甬道拱券砖砌,内高0.83米,内宽0.68 米,进深0.66米,由竖砖封门;墓室青砖砌筑,底平面呈六边形,边长1.1米,直径2.2米,单层青砖铺地,高出甬道底0.15米,形成一个“凹”字型棺床。墓六边壁角仿木构砖砌倚柱,柱头上施仿木斗拱,上置撩檐枋,六边壁面青砖迭收形成穹窿顶,墓室内高约2 米。棺具未见,人骨5具,其中4具成年人,两人一组迭置,仰身直肢,头西向,置于棺床中北部和东部。1具未成年人,头东南向,置于墓室西南部甬道旁。随葬品置于墓室东南部和中部,分别为水波纹绿釉瓷枕1 件,铜发簪1件,石质镂空花草饰品1 件,黑釉瓷盆1 件,白釉大碗1 件,铁犁铧1 件,白釉小瓷碗1件,酱褐色釉瓷罐1件,铁片1件,监柄状铁器1件,铜钱92枚(唐钱3枚,宋钱89枚)。

      墓2位于墓1 西侧1.5米,坐北向南,从南到北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为长方形竖穴土圹,长3米,宽1.2米,距地表深3.6米;甬道为青砖拱券过洞,竖砖和河卵石封门;墓室为青砖砌筑,底平面为六边形,边长1米,直径2米,单层青砖铺地,高出甬道底0.15米,形成一个“凹”字型棺床。六边壁面交界处黑彩绘倚柱,上面用青砖做出仿木斗拱、耍头、阑额、普柏枋等建筑构件,六边壁面上内收青砖迭涩成穹窿顶。未见棺具,人骨3具,头东向,仰身直肢,并置于棺床上。随葬品有白釉瓷碗1件,黑釉瓷罐1件,砖质买地券1方,铜耳钉1枚,皮囊及铜扣件一组2件。

      壁画墨书:墓1四壁青砖素饰,墓2除去南壁为甬道封门无彩绘外,其余壁面及斗拱、拱眼壁、阑额与普柏枋之间全部施以彩绘。

      西南壁额枋间墨书“樂安堂”,今录墨书如下(“∕”代表行落,“□”代表字迹无法确认,诗文标点为笔者所加,繁体字保持原样):

      忻州秀容縣招集鄉南呼∕延祖居宗祖圖于□∕耶耶孟聚娘□□聶氏∕ 父孟思恭母□□李氏刘氏∕旹大元歲次乙卯戊辰月癸酉日丁巳時創建外宅壹所∕ 孝男孟彦仔妻刘氏孟彦卿孟彦美刘氏孟彦隆张氏姐姐張郎婦∕外宅離家壹里∕墳茔地壹亩半∕蘭里晚學张善夫拙笔∕十日花開十日红,花開不∕见百年人。無窮名利無∕窮苦,有限光陰有限身。∕花满聽,醉盈鐏。太平∕箫鼓焱乎民。醉而復∕醒醒而醉,只恐来朝古終新。∕右聲寄元遗山鹧鸪天

      西北壁彩绘盆栽牡丹花,额枋间墨书“寿山福海”,北壁彩绘盆栽牡丹,东北壁彩绘盆栽牡丹,额枋间墨书“金玉满堂”。

      东南壁额枋间墨书题“積玉齋”,下墨书;今古北邙山下路,∕红塵老盡雄。∕人生長恨水東∕流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鸿。盖世∕功名将底用,從∕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事,未∕要論窮通∕右遗山樂府臨江仙

      经笔者对照《词综》检校,应为“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在5个壁面的拱眼壁之间有黑彩火焰状纹饰。

      墓葬时代:判断墓葬时代的依据来源于墓葬本身建筑形制、葬俗、随葬品样式组合及文字纪年。此二墓形制为穹窿顶影作木构砖室墓,延续了宋、金以来的流行仿木构砖室墓,且墓壁施彩绘,但规模和仿木构作样逐渐趋于末流;葬俗为合葬、迁葬,也为北宋、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所通行;随葬品中绿釉瓷枕、白瓷碗、黑釉罐是典型的金、元时期器物。以上均可说明墓葬时代为金、元时期,今只依据墓葬附属文字纪年来推断墓葬准确时代。

      墓2随葬的买地券,朱文书写,纪年只写“大元”国号,未见年号,且纪年干支部分漫漶不清,不足采用。墓2西南壁面墨书有“旹大元歲次乙(或己)卯戊辰月癸酉日丁巳時創建外宅壹所”,虽然缺帝王年号,但却有年月的干支纪年,是判定墓葬准确时代最终说服力的证据。东南壁面元遗山《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写作时间是墓葬上限年代的止点。现分述如下:

      第一条:“大元”国号,通行说法为1271年开始称呼。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册16页“忽必烈于一二六四年建都燕京,改年号为至元……又依照中原的传统,采用《易经》“大哉乾元”的说法,于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大元。”作者按此说采用《元史》七:“至元八年十一月乙亥诏:建国号曰大元。”如以上面正史文献推论,则墓2时代上限似乎不能早于1271年。

      第二条:《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为元好问所做。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今忻府区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蒙古宪宗七年(1257),此“临江仙”一词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作于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则墓2的上限年代必然不能早于1217年。

      第三条:“乙(己)卯戊辰月”为年干支和月干支。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在金、元两代,乙卯年、戊辰月在一起的年份只有1255年,符合第二条的时间条件,而与第一条相悖。在尊重地下出土原物的原则下,墓2 的准确时代为1255年。时乙卯年为南宋宝祐三年,元宪宗五年,戊辰月为二月。

      墓葬内容价值:

      1、关于正史中“大元“称谓。如果上述墓葬年代推理无误的话,则“大元”这一带有元朝国号意味的称谓在1255年时的我国北方(至少在忻州地域)社会中即使不公开称呼,也在用做纪年时使用。将正史中的“大元”称谓提前了16年。

      2、关于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一词写入墓室。此首词作普遍认为是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元好问28岁时所写,因贞祐四年(1216)元好问避蒙古兵乱,自秀容客居河南嵩山,兴定元年(1217)写了大量诗词。此首词作,意境高古,借埋尽东汉、魏晋、北朝人物的洛阳北郊“北邙山”凸显时事苍凉凄怆,借李煜《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平写怀才不遇之幽怨,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抒发豪情。此首词作墨书于墓室,其意义不管是生者向逝者寄托哀思,亦或是逝者生平写照,甚而或逝者特别钟爱此词,都寓意非常。除此之外,更应有当时秀容县家乡人对元好问的人品及作品喜爱。元宪宗四年(1254)元好问六十五岁曾回到忻州,六月上五台山,七月回到太原(据清代翁方纲《元遗山先生年谱》。
3、关于“右声寄元遗山鹧鸪天”一词。此首词墨书于墓2西南壁,兰里(应为今兰村)晚学张善夫拙笔,词作未收入元好问《中州集》,《四库全书》遍搜无果。作者既言“声寄”,即使不是写给元好问亲自过目以托相慰,也定然是有感于元好问《临江仙》一词之写尽世事苍凉,作而自勉。则词作应写于元遗山在世时,即1255年建作墓葬之前。此举反映出忻州本乡土文人雅士与元好问的友谊和诗文交往。

      4、关于“忻州秀容县招集乡南呼延村”地名。元代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先生讳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按《金史》和《元史》地理志“忻州,金、元时期隶太原府,治秀容县,辖定襄县。”明代万历版《忻州志》中未见又“招集乡”,而“南呼延村”名称隶属于南集贤乡,沿用于今,现属兰村乡。(作者系忻州市文管处副处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