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济帝国300亿骗局调查 一个涉及全国4省10处开发区和400家企业的“神话项目”如何诞生和破灭 11月9日,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黄塍镇联合村村口新增了一个坟头。当天,村民王国清的尸体在邻县楚州区的殡仪馆停放两个多月后才被火化。 王国清之死,起因于他承接上海河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河济公司)的工程建设,并在这个神话公司破灭后背负巨额高利贷,并自杀身亡。 被称为“江苏工业地产帝国”的河济公司,2005年4月才注册成立,两年内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在江苏、安徽、江西等四省违规占地建设工业集中区,涉及土地1万多亩,资金300多亿。 负责人刘伟借机疯狂发包工程,收取保证金数亿元,400多家建筑商和材料商一头栽进其一手经营的河济公司。如果不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下令查处,刘伟的“河济帝国”也许还会继续繁华和疯狂。 违规占地1200亩 11月18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采访,原先河济公司的大标牌,已经被“施河工业新区招商局”取代,曾经人流如织的河济公司办公楼,门可罗雀。 记者在施河镇工业集中区看到,河济公司的所有项目都已停止,个别工地留有看护工,一些工地塔吊未拆,绝大多数厂房成为半拉子工程,钢筋参差裸露,沙石堆林立。 目前,淮安辖区由河济公司主导项目建设全部停摆,在公司值守的人员表示:“涉及河济公司债务纠纷问题,均由设在楚州区人民法院的专门善后小组处理。” 2007年5月24日,淮安市国土资源局向施河镇政府下达通知,暂停该镇工业项目用地审批。熟知内情的人士称,施河镇被查处的直接原因,是河济欲扩大版图的规模约1200亩(实际面积约1600亩左右)的耕地。在全国重点查处土地违法案过程中,施河成了刀下鬼。施工全部被紧急叫停,1200亩土地被要求复垦。 11月19日,记者在楚州区建设局乡镇建设科调查施河镇工业集中区报建手续时了解到,截至目前,河济公司并未按照规定到建设局办理建设许可证。档案显示,2006年12月,河济公司只向区建设局办理了“9幢6层建筑”的选址手续。“这只占河济公司项目的很小一部分,他们绝大多数项目连选址手续都没有办,更别说办准建证了。” 在土地没有办理合法手续的情况下,施河镇招商引进河济公司打造工业集中区,被追究责任。楚州区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向媒体证实,原施河镇党委书记王友胜、原镇长陈顺和因土地违规问题被撤职。而坊间传闻,河济公司案件可能还会牵涉到其他官员。 据了解,河济公司及有关负责人因涉嫌诈骗被立案查处,主要负责人刘伟被扬州警方控制。11月21日,记者以受骗者身份探访扬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称,此案因案情重大,牵涉范围广,由江苏省有关方面在协调办理。“这是保密案件,我们掌握的内容很少,被要求不得对外透露案情。” 10处开发区被“忽悠” 施河是河济公司进驻最早的一个乡镇,这里算是刘伟的福地。就是在施河,河济开始了其工业地产的开发,并爆炸式发展。不过,也是在这里,河济公司突然死亡。 2006年年中,河济公司与施河镇政府合作,开始建设工业集中区,包括汽配工业园、家电工业园、通讯钢材物流中心、住宅楼等项目。据施河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河济公司先后圈走的土地总面积应该在2000亩以上。0 ], M# w0 v/ { 最初的建设进展良好。由于政府的支持,河济公司的工业地产开发吸引了众多的建筑商、材料商、全国各地来的建筑工人,一夜之间就让苏北小镇施河沸腾起来。道路很快硬化,到处都是塔吊。“最多时候,外来工人估计有上万人。” 河济公司顺水顺风,不甘囿于一隅的刘伟,趁势将开发的版图扩大到淮安全市。几个月后,河济公司在安徽、山东、江西等地“开花”,自去年起相继在江苏、山东、安徽、江西等4个省份近10处开发区,与地方政府通过协议转让土地1万亩。 一个不知名的公司突然有这么多钱?可惜有关政府部门并未甄别河济公司的底细。“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疏于把关,河济公司摸清了他们的脉搏,借助地方政府跑马圈地、借鸡下蛋。”施河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归纳河济在全国“成功”的原因。 “从政府那里大量圈地,然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等建设,将工程发包给建筑商,这是河济公司的主要套路。”浙江宏宇建筑公司等多家施工企业负责人说。 400家公司蒙受损失 据调查,河济公司在楚州的项目涉及70家材料供应商,其中省内60家、省外10家,共拖欠建筑材料款7840万元;共收受370余家建筑商保证金2.57亿元,其中江苏省以外的146家。“涉及全国13个省、江苏省13个市、淮安7个县区、楚州十多个乡镇!” 河济诈骗案由农民工讨要工资引爆,事后,楚州通过区财政向近5000名农民工垫付了3105万元拖欠工资,并将他们劝返回家。而对于受骗的材料商和建筑商,政府方面建议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据介绍,截至目前,400多家企业中,只有不到200家企业提起了诉讼。 “通过法院起诉,要回我们的钱不知道会到猴年马月。”在淮安、扬州多个工业集中区采访时,大部分材料供应商和建筑商都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借高利贷的企业老板更不愿起诉,他们认为,河济大案终结至少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不要说拖一年,就是再拖几个月,我们也会被逼死。”苏州市润民公司总经理巫先生说。 润民公司是河济公司在施河镇建设项目的钢材供应商,共输送钢材9000吨,目前有1000多万的欠款没有拿到。巫称,在这些欠款中,有300万拿的是“1天一万五千元”的高利贷,“到现在光利息就有200万了”。 11月19日,巫先生再次找到楚州区处理河济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姚姓负责人说,目前楚州区正在处置河济公司的资产,资产变现后,再按照法院认定的债务按程序处理,具体什么时候能向受害人支付,目前没法确定。他建议巫先生到法院起诉。 “时间上我们拖不起啊,再拖肯定又会出事的!”巫先生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