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瓶梅札记—舌尖上的金瓶梅—馄饨暖心窝

 一个好老头 2013-01-28

金瓶梅札记鈥斏嗉馍系慕鹌棵封斺柒脚奈


    江南的馄饨桃子

天气,雪冰,有点暖。

春运开始了。很多人照例买不到票。没有办法,车少人多。平时坐不满,春节不够坐。

多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回家过年啊,一年在外,太累了。在寒冷的季节,能够吃上一碗热热的馄饨,也是一种享受。

我是北京人,家在北京。没有每年回家过年的经历。从而也少了春运买不到车票的焦虑。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也很没有出息,因为很少走出家门,老话讲,好男人志在四方,我不是个有出息的人。

既然没有啥出息,也就过没有出息的人的生活,老老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闲暇时候,读读古典,也算是在台灯下,做一次时光的穿越旅行。

总是看书,也会有点饿的,吃点子啥呢?想想,还是吃碗馄饨吧。又有馅,又有汤,吃下去,好消化,也很暖和。

金瓶梅里,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馄饨,不过,在金瓶梅中,馄饨多用来形容杂烩菜的。一般的不作为单独的小吃。只是和别的菜肴混合在一起,做一个酸辣汤,晚上吃了,舒服。

馄饨的历史很悠久了,老话讲,冬至馄饨夏至面。早在宋代就有了馄饨的记载。水浒传里,鲁智深拳为民除害,拳打的恶霸打镇关西。在打他之前,为了激怒镇关西,鲁智深特意叫开猪肉铺的镇关西亲自剁瘦肉馅给自己,声称自己的东家要用。

鲁智深的东家是个大官。

知道官家要用,身为肉铺掌柜的镇关西也不敢怠慢,赶紧亲自把瘦肉馅剁好了,用荷叶包紧,恭敬地递给鲁智深。

不想,鲁智深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镇关西再亲手剁一些肥肉肉馅给自己,而且还不能带一点儿瘦肉。

镇关西听了,很是纳闷:

 您刚才要瘦肉馅,我想怕是您府上要包馄饨,为啥又要肥肉呢?

鲁智深把眼一瞪:

你少废话,官家大人吩咐,我哪敢多言,你赶紧剁肉。

听了这话,镇关西也不敢多嘴,自己毕竟是个下九流,尽管有俩钱,可是也不敢得罪官府啊。赶紧剁吧,剁完了,没有想到的是,鲁智深又提了个要求,说要再剁点猪软骨,也剁碎了,不要带一点儿肉上面。

这下,镇关西算是明白了,感情鲁智深今天是找茬来了:

呵呵,您今天是拿我开涮来了是不是?

鲁智深已经是手里两包肉馅,听了此话,不禁冷笑一声:

你说对了,我今天就是找茬打架来了。

说完了,鲁智深把手里的两包肉馅照着镇关西的脸上就砸了下去!

镇关西的脸上像是下了一场肉馅雨,周围的人看了都哈哈大笑,你们看啊,镇关西的脸成了狮子头了。

镇关西用手抹了一把脸,不禁大怒,出来和鲁智深拼命,不过他哪里是鲁智深的对手,被花和尚三拳打死。

说起来,镇关西也是太狂了点,自己不过是个卖肉的小贩,有两个钱,欺男霸女,哄抬物价,算是个肉市的一霸。被鲁智深打死,也是罪有应得。

不过,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馄饨至少在宋代就很平常了,是老百姓家常的饭食。

金瓶梅中,西门庆家的馄饨都是后面厨房里做的。一般的来讲,不作为正式的三餐,只是日天晚了,饿了,叫小厨房,煮点馄饨吃了,当做宵夜,垫点肚子,谁也没有指着馄饨能吃饱人。

说起做馄饨,全中国都会做。不过,各地由各地的叫法。北京人叫馄饨,四川人叫抄手,福建人叫扁肉,广东人叫云吞。其中,云吞和馄饨的发音最近。

吃馄饨,有的人说是吃馅,有的人说是喝汤。一般的来讲,吃馄饨好喝汤的比较多点。馄饨,就是讲究个汤。早先,卖馄饨的都是挑一个竹子做的挑子,一边是小炉子,一边是一个小柜子,装些肉馅,小碗,馄饨皮子,还有各种的小调料,

卖馄饨的师傅,手里都有个梆子,用手一敲,棒棒棒的,大家伙就会知道馄饨挑子来了,很多人就会赶来吃上一碗。

馄饨不是个很贵重的小吃,算是极为平民化的。虽然包的是肉馅,但是用量极少。

馄饨师傅看到大家都来了,赶紧做准备,肉馅在家里已经是调制好了的。馄饨皮也早是擀好了,皮子是等腰梯形的样子,皮薄如纸。包馄饨,用的是一个小竹子拍,师傅是一手拿皮,一手挑起点儿肉馅,那个肉馅的分量极少,几乎就是竹拍的头上一点,他把肉馅往皮子上一抹,同时用竹排子一卷,一个馄饨,出来了。

一小碗馅,师傅能抱一大堆馄饨。

其实,包这些馄饨,对于熟手来讲,也就几分钟的事情。这时候,人也差不多到了。你来一碗,我来一碗,小炉子里的火也很旺,小锅里的水,也开了,挑十个馄饨下锅,水开两开,馄饨就可以出锅。

 

金瓶梅札记鈥斏嗉馍系慕鹌棵封斺柒脚奈



师傅用笊篱将馄饨放在预先摆好的碗里,碗也不大,青瓷边的,里面的作料可是不少,有虾皮,好酱油,榨菜末,香菜末,紫菜末,熟猪油,蛋皮丝,一两滴香油。要是老北京的馄饨,还要有正宗天津产的津冬菜。

馄饨放到碗里,赶紧用勺子加上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或者是猪骨汤,这时候,要是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单独加点辣椒油。有的人还喜欢加点醋,酸辣口味,又好吃,又保暖。

不要小瞧馄饨挑子,有时候,卖好了,能够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呢。在江南,有很多的这样的馄饨挑子,往往一家几代人都做这个生意,一副馄饨挑子,承担着国人多少温馨和辛酸的记忆啊。

在北京,吃馄饨,据说早年间有馄饨挑子,不过我没有见过。因为我生的晚,很遗憾。另外冬天的时候,风沙太大,在大街上吃,不方便。不过在小吃店里,馄饨倒是个保留项目。

记得我小的时候,馄饨很便宜,大概是一角三分一碗,不过说实话,质量很差。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到小吃店,吃一碗馄饨,那是个享受。

我家附近有个小吃店,第一次去吃馄饨,我很兴奋,手里拿着一角三分,到收款台交了钱,拿了牌子,到窗口去等着店员给我煮馄饨。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看到一锅烂烂很黏混的面片子汤,这就是馄饨吗?

我把小牌子交给店员,人家到不含糊,立刻给我盛了一碗,端给我。我一看傻了眼了。黏糊糊的一碗,分不清,哪个是馄饨。

坐下来以后,我用小勺吃着所谓的馄饨,可是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出一个整个的馄饨。正好我对面有一个大姐,也在吃这样的一碗馄饨,他看我这样子,也笑了:

呵呵弟弟,你就凑合着吃吧,这叫片汤。不是馄饨。

我很尴尬的笑笑,吃完了这碗片汤。

第二次,我去的比较早,因为我早上有一个跑步的习惯,跑完了,去吃点早点。这次,我去小吃店比较早,大概是第一个,等我交了钱,领了牌子,去买馄饨的时候,发现我还是第一个吃馄饨的人,锅里这回没有片汤,水清清的,我很高兴,这下子,有了馄饨吃了。

店员是个年轻小伙子,他给我下了十个馄饨,这次没有成片汤,馄饨真的是完整的,汤也不混。不过吃到嘴里,咋没有馅呢,馄饨瘪瘪的,看着还是片汤啊。唉,这些人做饭,咋就不认真呢?

后来上了大学,和同学聊起这事个事情来的时候,她也笑了,这是个温柔的女生,她跟我说:

包馄饨就是没有馅,人家用筷子一抹,就卷起了馄饨。吃的是汤,哪有馅给你吃啊。要想吃好的馄饨,只有家里给包好的了。说完了,她笑笑看看我。我知道,她当时很喜欢我,可是我不喜欢她。两个人连一碗没有馅的馄饨都没在一起吃过。大学毕业后遇到她,她已经有了男友,那个男人很流气,一脸痞子样,看到她有这样的男友,真为她担心。

既然在外面吃不到好的馄饨,就在家里包吧。回家和母亲说了,母亲赶紧活了点面,又调了一点子肉馅。母亲调制肉馅很讲究,用的是山东她故乡农家料理的做法,山东的大葱很有名,母亲多放了点。肉馅用大酱调制的,很少加酱油,有时候,母亲也会炼制一点儿花椒油,放在肉馅里提味,我觉得,比香油要好很多。

擀馄饨皮向来是我的专利,我很卖力气,因为要吃好吃的,多用点力气也无妨。馄饨皮要擀得很薄,最后用擀面杖卷起来,拿一把小菜刀,从擀面杖中间,把面皮笔直的划开,这样,面皮就成了一大长片了,再用刀竖着切成梯形面片,馄饨皮子好了。

自己家做馄饨,要多放点肉馅,这样煮出来吃过瘾。每次,我都能吃两碗。不过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馄饨在汤里,泡的时间长了,皮子就会很软,没有了咬劲儿,吃起来,不好吃了,又成了片汤。

后来,我就学乖了,以后在家做馄饨,索性做的大点,煮出来直接吃,就像吃饺子一样,既比包饺子省事,因为饺子皮要一张张的擀皮,而馄饨皮可以一次性干完,同样也可以大馅,何乐而不为呢。

我还真的这样子做了,一次在家里,和母亲一起做荠菜大肉馅馄饨,母亲说,是不是要买只鸡,煮点好的鸡汤?我说,那样太麻烦了,你要喝汤的话,可以直接做一碗鸡汤吃,现在超市里,有浓缩鸡汤卖,我都给你买好了。你可以用一个大腕,放点浓缩鸡汤,再放点虾皮,冬菜,榨菜丝,紫菜,好酱油,香醋,香油,都放好了。我直接包馄饨,而且馅大,个顶个的圆,还真的是元宝馄饨。

母亲看我这样的固执,也就没有说啥。但是,她始终不相信那个浓缩的鸡汤。可还是按照我的要求,调好了鸡汤底料。我连包馄饨,带着煮馄饨。馄饨馅大,又是大肉生馅的,多煮了一会,但可不能像外面那个小吃店一样,成了片汤。

煮好的馄饨,放在大盘子里,像一个个大元宝,晶莹透亮,皮子很薄,里面的荠菜绿莹莹的,透过皮子都可以看到。

于此同时,我又用勺子把煮馄饨的汤,舀在了母亲预备好底料的汤碗里,开水一冲,汤料一下子沁出一种鸡汤的浓香。无论香菜,或者是紫菜,都漂浮在汤上,色彩斑斓,很是让人兴奋。

两种吃食,都摆在了桌上,母亲看着看奇怪。我说,你就这样吃吧,馄饨也不耽误吃,想喝汤就来一口,多简单啊。

说着,我给母亲端上一碟小料,里面有香油,凉拌专用酱油,甜味蚝油,镇江香醋,还有点辣子。我说:

您要是吃馄饨,就直接蘸着小料吃,想喝汤了,可以喝一口,哪个也不耽误,吃剩的馄饨,下次也可以煎着吃,汤喝完了就可以了。

母亲笑了,你这还叫馄饨吗?

我回答:

就是馄饨,不过是多一道工序,您可以用小碗,盛几个馄饨放在汤里吃,这样也可以。剩下的馄饨,下次还可以接着吃。

母亲没有办法,也就吃了这样的馄饨。不过,从此以后,她也愿意这样吃,她也有她的道理,说要是馄饨都在汤里,一次吃不完,就被泡烂了,下次吃就不好了。

我接受了她的想法,我们还给这样的馄饨起了一个名字,叫过桥馄饨。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是不是懒人的做法呢?

想了半天,我觉得不是,我并没有偷懒。而且在包馄饨,和煮汤的过程中,很仔细。关键是现在的条件好了,吃不了多少了。要是在小时候,两碗都可以吃完了。不但吃完了,还会看看碗里,有没有剩下的虾皮,再舔舔碗,吃了最后的一个也许都是半个身子的虾皮了。

想想那时候,虽然苦点,可是那种回忆,是现在吃山珍海味也得不到的。

随着我工作了,我也到过一些地方,还是觉得南方人做小吃比北方人精细。上海人不管被外地人咋样的评价,客观的说,做馄饨还是很讲究的。皮子薄,肉馅调的细致,做好的馄饨,从外表上看,像绉纱,所以叫绉纱馄饨。

不过,现在吃起绉纱馄饨,味道也就一般了,说到底,就是生活好了,吃得多了。

我有一个朋友,老家是山东的,有一次去上海亲戚家去玩。人家接待的倒也很客气,特意的包了馄饨给我的朋友吃。不过,馄饨不大,一碗就十个。朋友是山东人,饭量大,又是年轻人,吃不饱,心里很不高兴,觉得上海人好小气。

我也不了解上海人,我当时只是问了一个问题,说那个馄饨好吃吗?朋友说,馄饨很好吃,上海人很会做馄饨。

回到北京后,朋友和自己的姥姥说了这件事情,姥姥很是生气,那个上海的亲戚是姥姥的弟弟。姥姥就打电话到上海,把她弟弟骂了一顿,说为啥不让自己的外孙吃饱。

朋友后来说,姥姥的弟弟其实也是山东人,为啥到了上海就变了呢?

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可以理解,为啥要去人家里呢?亲戚能交往就交往,不交往也无所谓。朋友后来到上海工作,再也没有去过那个所谓的亲戚家。

老北京也有个馄饨的老字号,叫馄饨侯。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有家老店,挺有名,店主姓侯,很有点勤奋的精神,他做馄饨比较细致,也讲究味道。大文豪郭沫若吃过他家的馄饨,非常赞赏,这样,馄饨侯的馄饨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外宾宴会上的美食。

有一次,我去馄饨侯去吃馄饨,亲眼看到服务台前,有个大姐当众包馄饨。她的速度极快,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也难怪,吃的人太多了。不过,人家也是做到这份上了,行行出状元。

无论多小的生意,哪怕只是个小摊子,只要好好的做,也会成了大买卖。馄饨侯现在在北京开了很多家连锁店,成了北京小吃的大品牌。

安徽徽州有个馄饨店叫汪一挑,店主很会做生意,在本小利微的情况下,每月给贫困老人发一百张免费馄饨票,他这样做很不简单。由于他的经营有方,小馄饨被他做出了大乾坤,成了黄山市的著名品牌。

我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发现广东人也喜欢吃馄饨,当地叫云吞。

广东人做云吞很讲究,包馅用大虾仁。不过,倒是很少看广东人直接吃云吞,他们爱吃云吞面。面团用鸭蛋活的,用大竹杠子架在墙上,师傅用腿压住大竹杠子代替擀面杖来压面,压好的面很劲道。用特制的刀切好后,面条细如发丝。同样,也用这样的面包成云吞。

一碗面不多,就几筷子的事情。云吞在面条上,也就几个。不过汤很讲究,是用鱼脯和虾壳熬好的高汤,吃一碗云吞面,算是个小点心,也是广东人的一种闲情逸致。

一碗云吞面,成就了广东一道美食的香醇的招牌。

香港的云吞面更加精致。这和香港人比较精明和勤奋有关。

说到勤奋,我倒想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河南南阳的下岗女工,多次创业失败,无奈之中,家里人说你自己不是会包馄饨吗,索性开一家馄饨店吧,本钱也不大,做好了,能维持一家的生活。

这个女工想想,也没有别的出路,就试试看吧,开了一家小小的馄饨店。由于她比较勤奋,更加上细心,馄饨店打理的很好。为了突出自己的特点,她攒了几个钱,多次到外地去看人家的馄饨店,暗中取经,学习人家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馄饨的包法上面多下功夫,包成了自己的唯一的一种样式,很受食客的追捧。在大家的启发下,她为自己的馄饨的制作方法申请了专利。

后来,她听说闻名全国的郑州三全馄饨也在模仿自己的馄饨的包法,于是经过考虑,她把三全公司告上了法庭。

后来的结果,不得而知。不过,这个女工的精神值得佩服,因为她的创业经历富有传奇和典型意义,联合国有关方面请她出国,邀请她于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国际小额信贷年峰会。

一种家常的小吃,被一个下岗女工做出了不同的味道。这位女老板后来说过,馄饨是个小生意,人人会做,要想做好了,就要从人家不注意的细节入手,做成不一样的味道来。

她的话很朴实,也讲出了很深刻的道理,不单是做馄饨,这个世界上,我看不管干啥事情,都要从小事情做起,踏踏实实的干,不要老想着一夜成名,或者是暴富,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我也承认也有一夜暴富或者是成名的,那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工作的。有句老话讲得好,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小小一碗馄饨,拉杂写了这么多字,无非是说,即使是一碗馄饨,也浸透了中国人多少代人的心血,别的不说,单单馄饨的包法就有十多种呢。让我们把馄饨这碗美食,好好地做下去吧。多放点没有瘦肉精的猪肉,少点化学添加剂,回归到最为纯真的美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