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文季 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

 红花绿叶园 2013-01-28
吴文季 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这首《康定情歌》传唱了六十多年,风靡了几代人,至今仍不减其感人的魅力,将康定这一边塞小城推向世界文化遗产名城的高峰。她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首民歌之一,曾经被美国太空局选为“世界最具代表性十首歌曲”之一,用宇宙飞船送上了太空,赢得了“天籁之音”、“宇宙之歌”的美誉。可是,这首平民妇孺皆能上口的“情歌之王”,其作者是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鲜为人知。作者的身世扑朔迷离,像迷雾一样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1996年,《甘孜日报》上发起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原作者的消息,随后《华西都市报》等媒体也纷纷跟进。寻找“中国第一情歌”的采编者,成为世纪之交的热门话题。

  历经数年的搜寻,终于将创造西部情歌的幕后才杰请到台前,了却了一桩历史悬案,使我们在沉醉歌曲优美旋律的同时,记住创造这首不朽名曲却一生坎坷惨淡的名字——吴文季。

  吴文季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洛阳镇人,1918年出生,曾在集美农村高中读书,因父亲去世被迫中途辍学,回老家当了小学教员。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年仅20岁的吴文季毅然放下教鞭,走出家门北上寻求抗日之路。在武汉,他参加了“战地干部训练团”,以图抗战报国。后辗转湖南贵州等地,最后到了重庆。从小喜欢唱歌的他考进音乐院校学习音乐。抗战胜利后,他辗转到了藏汉交汇的山城康定。吴文季发现,那里有一种“溜溜调”的民歌,旋律热情奔放,对爱情的表露大胆泼辣,令吴文季感到新奇与兴奋。于是,他逛集市、走村寨,参加骡马会,利用各种机会四处采风收集“溜溜调”的素材,然后对曲调和歌词加以整理和改编,取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歌词这样写道:“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1946年夏,吴文季回到南京,继续他的音乐学业。第二年,学校举办联欢会,他拿出这首歌交给声乐老师伍正谦,伍教授觉得不错,就请作曲系主任江定仙配器,并改名为《康定情歌》。1948年,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将这首歌带到巴黎,从此《康定情歌》插上翅膀飞向世界。

  但是,《康定情歌》创作的成功和流传,并没有把吴文季带进辉煌的殿堂,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1949年5月,吴文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总政文工团任音乐指导等职。1953年,因“战时干部训练团”的历史问题,他被开除军籍,回老家监督劳动改造。在接受劳动改造的岁月里,形单影只的他开荒种地,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是吴文季仍没有放弃他所钟爱的音乐。那几年,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心理压力,精心地为舞剧《阿兰》、《丰收之夜》和歌剧《惠女颂》等作品谱曲,在北京和上海会演中受到了好评。可是,厄运像恶魔一样再次降临,1964年“四清社教”时,他被作为“阶级异己分子”清除出教师队伍,赶出当时任教的学校,不到两年,他就在贫困交加中含冤离开了这个对他不公平的世界。临终前他对慈母般关照疼爱自己的四嫂说:“我一生是清白的,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1986年春风吹拂,饱经磨难的吴文季终于在政治上恢复了名誉;到了本世纪初,康定人悬赏找寻《康定情歌》词曲作者尘埃落定之后,吴文季的名字终于和这首世界名曲联在一起,成为新闻界和世人关注的一个热点,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吴文季一生倾其全部心血讴歌光明,传唱爱情,而他自己却因政治上的牵扯连累终生未婚,爱情与之遥遥相望,无缘涉及,就连不辞劳苦采编《康定情歌》的事实经历也不为人知,还因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含冤九泉。如今,他长眠于故乡惠安县洛阳江畔的凤窝山,他的学生、朋友在为他重修的墓旁立碑,碑文这样铭记:“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

  据《老人报》 杨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