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的诀窍(四)

 希望蜡炬 2013-01-28

说到老年理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别看“财”不大,却是我们一生的心血。既要让这点小财下崽儿,又不能冒太大的风险。

  尽管我绝对算不上是理财专家,但也不妨在这里卖弄一番,给诸位出点儿主意。说到理财,就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这点儿小财不流失(就算你把钱把得再紧也会流失);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让咱们这点儿小财下崽儿!

  据专家调查,中国的家庭资产流失的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股市、储蓄、消费。

  说到股市流失,可能不少人有痛切的体会。目前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200多家、总股本5500多亿股,投资者开户数近7000万户,按较保守估计,中国股市的实际参与者至少应在2500万户左右,涉及近亿人群,虽然这其中不乏数量庞大的新兴的中产阶级,也有很多中小股东是老年人,有人把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投到了股市上。

  据我所知,上海人对股票兴趣最大。过去上海的老年人喜欢“泡”茶馆,沏上壶清茶,或下棋打牌或高谈阔论或听上段评书,其乐也融融。现在,新式茶坊里难再寻觅到他们的踪影,证券交易所的营业大厅变成了老年人新的聚会场所。

  据说,目前上海四分之一的证券投资者年龄在五十岁以上。退休后有了时间又有钱,“闲着无聊”是老人们乐做“小股东”的普遍心态。年轻人因为网上炒股的兴起,已不屑再到证交所交易大厅里去盯着大屏幕,于是上海各证交所里普遍“白发苍苍”起来。在上海各证券营业部的大厅随时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边讨论着柴米油盐边打着绒线,偶尔抬头看一眼大屏幕上的行情;须发斑白的老汉有的熟练地敲击着键盘查询股票,有的坐在一边戴上老花镜仔细研究着k线图,阴阳线;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老年人围坐在一起纵论着国内外形势和配售、解套之类的话题。

  一位每天拎着茶壶到证交所报到的老人说:“每天在这里和老朋友谈谈新闻,论论股经。我们这帮老头子知道的大事不比年轻人少。”

  然而,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的下跌和疲软状态,到目前为止,根据这十二年来的相关统计,股市中共投入资金约为23000亿元(换成了股票的资金),因为股价下跌、缴纳各种税费等,如今的证券市场的流通市值只剩下了13000亿—14000亿元,当然还有股市中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原因。也就是说十二年来,股市黑洞共吞噬了近万亿的资金,如果排除其他背景的资金损失,那么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的资产在股市上至少流失了数千亿元,这其中不乏老年人。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被股市"套牢"了,这是家庭财产流失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套牢"这个词儿,让很多把钱扔在股市上的人不那么痛苦,似乎还有回来的机会。

  如果把我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作个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股市的平均市场风险(以标准差表示)大约是美国股市的2倍,而平均市场收益率只是美国股市的1/2,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市场风险比美国股市高得多,而对应的收益则低得多,我国股市每单位风险的收益大体只有美国股市的1/4左右。我想,每个想把钱投到股市上的老年人,都应该对这样的风险——收益结构有所了解,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行。因为我们毕竟比不得年轻人,他们赔个底儿掉还有机会再挣,而"翻身"的机会对老年人来说,可是很渺茫的,也许没等到翻身,人就先"走"了。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新股发行难”、“基金发行难”的现象,本质上是这一根本矛盾的体现。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你真想到股市上去试一把的话,也最好分散投资,不要集中所有资本投资于一个项目。还有,一些老年人的钱常常是骗子追踪的目标,万不可将非法的投资作为理财手段。

  我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不是用于看病救急的资金,手头的余钱就不必都存入银行,不妨拿出一部分来冒冒险,做一些长线投资股票,买了不卖。根据巴非特的投资经验一般的股票投资周期为4年半。有试验表明:一个金融专家所选的作为组合投资的10只股票,和他5岁的儿子随心所欲的10只股,10年以后的收益率差别不大。所以,针对人们关于应该买入哪一类股票的问题,专家建议:随便买!

  对于股市风险的存在,老年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目前的中国股市,公司造假丛生,中介、券商助纣为虐,导致中国股市泡沫化、“赌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及股市的健康发展。入世后人民币要逐渐过渡到自由兑换,国内外金融市场要逐步交融,这些都会对中国股市产生压力。投资股票,时刻要提高风险意识。

  买卖股票是一种风险投资,在身体条件较好、经济较宽裕、又有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并具有一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少数老年人不妨拿出一小部分钱来适度进行风险投资。但需注意的是,切不可把急用钱用于风险投资,这主要包括: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借来的钱、医疗费、购房款、子女婚嫁必需用款。因为每项风险投资品种的收益都有阶段性或价位波动性特点,如果用急用钱去投资被套,最后就只有忍痛割肉,低价出让,导致损失。

  现在,炒股不仅成了一些老年人的理财方式,而且也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由于股市变化莫测,老年人炒股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2003年的一天,一位62岁的老太太在北京某证券营业厅炒股,随着股市行情的涨落,她的情绪波动剧烈。10点左右,老人感到剧烈头痛,股友们急忙把她送回家。老人平时很少生病,人们以为她休息一下就会好,没有在意。下午3时许,老人突然昏迷,家人急忙送她到304医院抢救。急诊CT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出血,形成巨大颅内血肿,出血量约有120毫升左右。由于迅猛出血,导致脑干功能严重损害,血压降到零,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医院立即组织复苏抢救,用药物提升血压,呼吸机支持呼吸,同时进行了紧急开颅血肿清除术。

  老年人经过了一生的积累,到了退休的时候,一般都有了点儿家底,有些老年人也开始接受"以钱生钱"的理财观念。但是由于年龄大了,应变能力也有限,所以老年人在理财时除了注重资金的安全以外,还要注意不要让情绪在理财时过于波动。

  我总觉得,老年人其实不太适合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老年人即使炒股,也应该只拿出一小部分,而不能把一生的积蓄都投进去。因为老年人应变能力差,不精于计算,而且心理承受能力差。年龄大了,经不住大喜大悲的刺激,同健康与生命相比,钱,毕竟是第二位的。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少参加参加炒股、打麻将等活动,让股市套牢是小事,丢了性命可就是大事了。

  钱没了事小,若是人再没了,事可就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