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优裕的生活害了孩子

 上海小雨妈徐英 2013-01-29

作者:陈世旭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近的那所小学名额紧,我们已经报上了名,因为没关系照应又被挤了下来。妻子很生气,要找学校讲理。我劝阻了。耽误一年,也长了一岁,心智会更接近成熟,学习应该会比同班的其他孩子相对轻松,不好么?这样说,妻子无话了,毕竟母亲最心疼儿子。

我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不太认同,也觉得最好别拿人生是一场什么竞赛来教训孩子——即便那是事实。在我看来,那样的人生对孩子来说,简直太可怕了。做家长的最大责任应该是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孩子获得一种松弛、平稳的心态,而不是相反。

儿子读书的资质不错。但每有跳级上少年班之类的话头提起,我立即就不假思索地坚决反对。我对儿子的建议是不必把目标设定得太高太远,只要能跟班上几个尖子差不太远就行了,没有必要下定做爱因斯坦的决心。儿子的一个同学每天放学后躲在我们家抄我儿子做完的作业。他说他很烦回家,他父亲把许多世界大科学家的名言贴了一整面墙,逼着他天天背诵,他不敢抗拒却又委屈得要命。

各种假日,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急匆匆地跑各种补习班、素质班——外语、奥数、音、舞、美……跑得晕头转向。妻子也每每跃跃欲试,问我的意见,我说,该问的是儿子的意见,他要有兴趣就去,没兴趣就不去,只要不危害社会,他爱干什么就随他干什么。

让儿子作决定,我把它当作一个原则。那年,儿子上高二,学校实行文理分科。我建议他把第二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作为决定。儿子文理成绩一向均衡,这给他的选择带来了空间。

我当时已经在心里认定,儿子应该选作为专业,将作为修养。我的理由是,理科作为一种必须进行系统训练的专业,一旦中断就算完了。而文艺的专长是可以终生兼顾的,真有成才的潜质,即便是从事了理科专业,也终究会显现出来。就儿子而言,选理科发展的路子相对较宽。但我希望这是他自己的决定。

儿子后来很庆幸自己在高二独立作出的读理科的决定。就业后他的专业是城市规划,这是一个有边缘性的专业。他较好的文字表达和绘画禀赋使他在专业上得心应手。

高考填报志愿,儿子那个同学圈子议论的选项都是清华、北大,老师还举了一个本校的例子:某年某生放弃了北大的录取,复读一年,终于实现进清华的夙愿。儿子想听听我的意见,我说,只要是正规的大学,只要是系统的教育,上哪所都无所谓。哪所大学都出过草包,哪所大学也都出过俊杰。以我有限的阅历,可以举出无数的例证。你尽可打开眼界,放宽心思,别哪儿热闹往哪儿凑。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就发展得越快,这话是高尔基说的,我没有资格怀疑伟人,但我宁愿相信他的另一句话: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 人活一辈子很不容易,为什么不从容一点呢?某年中央电视台10套开了个《作家教子》栏目,让我说几句,我说我最深恶痛绝的是我们传统的望子成龙,难道不正是这望子成龙,害得多少可怜巴巴的父母被孩子们当成了祸害吗!

一个人只要按照世所公认的准则,尽了力就行了,干吗非成龙不可呢?那样,当然有巨大发展的可能,但同样的,也会有巨大失望的可能。以我的经验,帮助孩子做好自我定位,踏踏实实把人生的每一步都夯结实,比拿空泛的、不着边际的理想说教有用得多。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如此残酷的现实中。

其实,这不也是我们所有人生活的一个用得着的方式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