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理信息系统B》整理
2013-01-29 | 阅:  转:  |  分享 
  
名词解释

1、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通讯的知识。

2、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和数字,是指客观实体属性的值。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它通过搜集、处理、存储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4、数据库:数据库是以一定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5、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一套规则。通信协议是使计算机能够顺利地识别网络传输的信息,保证传出的正确性而建立的一些软硬件标准或规则。

1、原型:用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中,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2、对象: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可在一定前提下看作为对象。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由一组数据和施加给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它包含标识、数据、操作和接口。

3、BSP:即企业系统规划,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4、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因素。

5、系统规划:是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的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开发计划。

1、业务流程图:是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是用规定的符号以及连线来表示系统内各单位、人员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企业的业务过程,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

2、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它是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表示,使用户能从图形中方便地理解数据在系统中是怎样地流动、处理和存储的。

3、数据字典:是指以特定格式记录下来的,对数据流程图上的各个元素的概念、具体内容和特征做出完整定义和详细说明的文档。它是系统分析中一种重要工具,是对数据流程图的重要补充和注释。

4、判断表:为了简洁地表达数据流程图中处理逻辑的逻辑[判断功能,用表格的形式直接地表示出各种条件组合下应选取的行动。用二维表直观地表达具体条件、决策规则和应当采取的行动策略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表的内容由条件说明、行动说明、条件组合和行动选择构成。

5、可行性分析:是根据现行系统的初步调查结果研究分析企业MIS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对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系统是否进行开发的结论。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1、模块:是系统中有名称的,具有一定状态和方法的一个实体,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具有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和程序代码等属性。

2、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3、E-R图:也叫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具有实体、联系和属性三种基本要素,是进行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方法,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个简明有力的工具。

4、处理流程设计:用各种符号具体地规定系统结构图中每个功能模块的处理过程的各个步骤,即为处理流程设计。

5、校验位:为了检验输入代码的正确性,在原代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上一位,即校验位。其值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以检验输入是否有错。

1、程序设计:根据系统设计文档(系统设计说明书)中有关模块的处理过程描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制出正确、清晰、健壮,易维护、易理解、工作效率高的程序的过程。

2、并行转换:这是指在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在验证新系统处理准确可靠后,新系统才正式替代旧系统。

3、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将软件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通过输入和输出的特性检测是否满足指定的功能

4、信息系统安全:就是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中进行流通、处理、存储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的,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结构和管理规程的总和。

5、系统安装:主要指各种软件、硬件设备的选型、论证、购置、安装以及整个系统的调试运行。

简答

1、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是能完成信息的管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显示以及提供应用等功能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设备。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它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协调工作。

2、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3、答:关系模型具有的5个特点是:1)表中每一项必须是基本项;2)表中每一列必须是相同的数据类型;3)每一列必须有列名,且同一表格中列名不能重复;4)表中不能有相同的行;5)行列的顺序均不影响表中信息的内容。

4、答: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一套规则。它是使计算机能够顺利地识别网络传输的信息,保证传出的正确性而建立的一些软硬件标准或规则。

TCP/IP协议是一组实用性网络协议。该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负责将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给每个数据包加上包头,包头上有编号,以保证接收端能够还原原来的数据格式;IP协议在每个包头上再加上接收端的主机地址,可以让数据自己找到要去的地方。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失真等情况,TCP协议要求数据重新传输,并重新组包。总之,IP保证数据传输,TCP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TCP/IP协议成功的解决了不同网络之间难以互联的问题,实现了异网互联通信。

1、答:结构化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根据用户至上的原则,自始自终按照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其特点表现在6个方面:1)面向用户的观点;2)自顶向下的分析、设计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相结合;3)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别进行;4)严格划分系统阶段;5)结构化、模块化;6)开发过程的工程化。

2、答:诺兰模型由哈佛商学院诺兰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是西方国家企业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指导性理论之一。该模型认为,企业和地区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要经过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需要首先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水平,然后采取相应的策略。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预测企业信息系统的未来变动、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有积极指导作用。采用增长阶段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组织内部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实事求是地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对管理者来说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3、答:系统开发人员的组成主要包括信息主管、项目主管、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系统维护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1)信息主管:任务是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辅助企业的高层决策和实现企业全面的信息管理;2)项目主管:任务是主持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确定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案;3)系统分析员:核心人物,承担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4)系统设计员: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要求,完成系统物理模型设计工作;5)程序设计员:根据系统物理模型要求,负责系统的程序设计、调试和转换工作;6)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系统的维护,保障系统正常运行;7)负责向系统分析员准确、全面表达企业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客观评价,与开发人员沟通,对系统不足进行改进。

4、答: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的划分的步骤如下:1)画一个功能数据表,将“数据类”作为列,功能(或过程)作为行;2)如果某一功能使用了某数据类,在U/C矩阵的相应交叉点上写上U,如果某一功能产生了某种数据类,在相应的交叉点写上C;3)根据“数据守恒”原则对U/C矩阵进行正确性检验;4)按照逻辑关系以及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排各个功能,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原则是使得所有C尽可能靠近矩阵的主对角线;5)划分子系统,以C为标准,把U和C比较密集的区域分为一个个组,就是子系统,并用箭头标上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

U/C矩阵在系统规划中的作用是:通过U/C矩阵的建立和调整对系统进行逻辑功能划分,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为今后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提供设计依据。

1、答:系统分析报告一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概述;(2)新系统目标以及开发可行性;(3)现行系统状况;(4)新系统的逻辑设计;(5)系统实施的初步计划。

2、答:详细调查的方法有:(1)重点询问方式;(2)问卷调查方式;(3)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4)面谈;(5)阅读;(6)观察和参加企业业务实践。

3、答: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系统分析所得到的系统逻辑模型和需求说明书,导出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并确定合适的计算机处理方式和计算机总体结构以及系统配置。详细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深入,对总体设计中各个具体的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界面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制定设计规范等。

4、答: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内容有:

(1)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图;

(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3)新系统的数据字典;

(4)关于处理逻辑的说明。

1、答:系统设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1)系统性;整个系统要有统一的信息代码,统一的数据文件格式,统一的数据处理方式;(2)灵活性;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部分的独立性,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耦合,使整个系统易于实现、维护和扩充;(3)可靠性;提高系统受外界干扰时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4)经济性;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系统的开销。

2、答:输入设计的原则如下:(1)最小量;在满足处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输入量;(2)简单性;输入的准备、输入过程尽量简单方便,输入界面友好;(3)早校验;对输入数据的校验尽量在原数据发生点,使错误及时得到纠正;(4)少转换:输入数据尽量用其处理所需形式记录,以免数据转换介质时发生错误。

3、答:编码设计的主要作用有:便于录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处理速度;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提高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处理精度等。

常用的编码设计有顺序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以及几种编码方法的结合。

设计编码应遵循唯一性、通用性、可扩充性、简洁性、系统性和易修改性。

4、答: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大致有如下一些步骤:

(1)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设计;(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5)数据库的实施;(6)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1、答:开发和实现MIS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统筹和协调,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密切配合,需要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可以使管理人员事先预测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在问题未发生之前就可以控制并及时调整,使管理工作成为主动。

2、答:程序评价的主要指标有:(1)可维护性;(2)可靠性;(3)可阅读性;(4)运行效率。

3、答:信息系统交付使用时,一般应给使用者提供系统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测试报告等。

4、答:信息系统的实施主要包括系统环境的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调试、人员培训和系统转换等。







献花(0)
+1
(本文系等你在交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