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原刊2012年5月14日《今晚报》今晚副刊,转帖于网易网友ydcyjl的日志,发布日期2012年5月14日,特此说明并致谢,请喜欢的朋友欣赏。
枯坐片刻枯山水
莫小米
印象中,所谓庭院,总是小桥流水,姹紫嫣红。
却有一种庭院,没有一丁点生命,没有一丝儿声响,没有四季晨昏,景物凝结了,时间停止了。
看似山水,不是山水,不是山水,又称做山水——枯山水。
在日本京都的龙安寺,看见石庭的第一眼,脑子里浮动的是辛弃疾的那几句: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况且,不用“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如此的枯寂,它们估计不感兴趣。
300多平方米,长方形的石庭,全由石头组成。
细小的白砂石铺地,是水,是云,是雾;粗犷的褐色岩石堆叠,是山,是峦,是峰。
散置的5组“群山”,由15块体量不等的岩石组合,白砂石的“水”或“云雾”,绕着“山”,被精心耙出的同心波纹,一圈圈地漾开……
有青苔点缀于岩石上,解释为刻意安排,用来体现生命力。我不倾向此说法,我觉得造园的基本元素中,似乎无需生命力,石庭不需要生长,要的是静止与永恒。青苔是岁月的痕迹,只是顺其自然。
15块岩石,看似随意堆置,却怎么都无法看全,每一个角度都会隐去一块,就像我们看世界。
各色人等慕名而来,兴奋的淡定的,性急的拖沓的,爱动的喜静的……到了石庭,都变成一样的人。
不说话,不嬉闹,对着石庭,安静地坐下来,敛声屏息,面对抽象山水,黑白画卷,想坐多久,坐多久。若有所思,或者无所思。
在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的媒体报道中,我们都看见了日本人抗灾重建的非凡毅力。大海包围中的日本,是一块动荡多灾的土地,“世事无常”,他们的感受一定比别人更深。
村上春树说,日本人特别怜惜自然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他们的赏樱名所、赏萤名所、赏枫名所,每到季节来临就会拥挤不堪,连旅馆都很难预约。明知道只是在重复同样的事,却还是热心地去参与。
知道所有一切都在马不停蹄地变化,点点滴滴的美就都不想错过。只有亲眼目睹美丽消逝,才安心。创造枯山水的人,有不枯竭的想象力和不枯寂的心境。
去过龙安寺后,就老是看见“石庭”了,寸金地的京都火车站附近,一家只有十多个平方米的料理店,都会舍得辟出一小块,做成白砂褐石的枯山水。家庭门口的一方小盆景,竟然也是枯山水。
简约,空无,枯淡,雅寂,永恒——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