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窗】杲罡:普通话的来历

 解连环 2013-01-29

(2012年11月20日《渤海早报》)  

2012-11-25 18:12:52|  分类: 知识窗
 


【知识窗】杲罡:普通话的来历(2012年11月20日《渤海早报》) - 老张 - 老张的书房
朱文熊(字叔子)像
 
 
       本文原刊2012年11月20日《渤海早报》渤海潮副刊,引用自网易网友ydcyjl的日志,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0日,特此说明并致谢忱。请喜欢的朋友欣赏。
 
普通话的来历
杲罡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 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

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北京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掺杂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国语”名称出世不久,就有人反对。1931年,瞿秋白曾反对用“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不仅使“普通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