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小学生作文选

 品玉洗砚斋 2013-01-30

民国小学生作文选


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记地震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李蓂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五日。余正伏案潜修,忽闻屋宇有轧轧之声。因出户视之,则见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吾方惊诧,觉地面簸荡,若乘舟而涉波涛者,噫!奇异哉,非地震欤?因思夫震撼之大,时间之久,为前所未有者。不数日,友人告余曰,前日地震,茂县以上之大山崩颓,压死人民,不可胜数,岷江上流,为之壅塞。

 

余因之有感焉。吾人处此安全之地而不受地震之灾,岂非吾人之幸福乎?虽然,中华四面受敌,外人协以谋我,国势飘摇,视地震尤烈,吾人不得狃于目前之安全而忘土崩瓦解之危险也!

 

【读后感】这篇作文记叙的是1933年7月5日发生的四川茂县叠溪地震,从文中可以看出,郫县震感也非常强烈——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小作者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史实,文末由地震而生发出的感叹更是发人深省。

 

书楼望月记

 

四川万县分水场县立第二小学 陈晓初

 

一夕,人静矣。余倚窗读书,偶见月光射入,宛如白练,顿生明月入怀之感,遂弃书起立,循栏徘徊。见夫玉免悬空,光辉皎洁。举目四望,万籁寂寥,清风夜起,促织微吟,顾而乐之。适有孤鸿横岭东,展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时已夜半,月凉似水,忽见草际微动,黑影隐露。余不禁长啸,叹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无声,长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寝。

 

【读后感】此文吾读之再三,有似曾相识之感。忽忆及东坡之《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原来如此!小作者将东坡妙句化入文中,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读毕,为之击节而赞:东坡千载后,亦有知音矣!

 

听鹃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魏邦权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读后感】又是一个苏东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从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脱化而出,后段的议论由杜鹃鸟而生发,足见少年老成!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周敦颐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文章,但小学生作文究竟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能挖掘出多少重大“意义”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民国小学生是如何记叙广州中央公园和大新公司的吧!

 

  河汉清且浅:

 

  童真童趣童心童言

 

 

 

  在我看来,印在发黄书页上的不仅是一篇篇的文字,更是一颗颗质朴而真诚的心灵!这些文章没有花哨的词句,全是平实的叙述,在叙述之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这样的作文不管经过多少岁月,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的老师商友敬先生生前曾对小学生作文提了八个字的希望:童真、童趣、童心、童言,眼前的这两本老作文,与商老师的希望一一印证。而当下小学生的作文,却很少能读到这样的文字,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充斥其中。

 

  小学生作文究竟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文章,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能挖掘出多少重大“意义”来?

 

  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作文命题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会再出现“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傻题目,但是很多题目之下的指导文字仍隐隐约约地指向着“意义”二字,教材里的课文更有不少来自《读者》之类的“感人”小故事,我不否认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的,但这些毕竟离孩子生活太远了,这些故事的意义太多了太重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要有孩子的生活,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意思”要大于“有意义”!其实,我们应该把好玩的“意思”还给小孩子,把高远的“意义”暂放一边。看看民国小学生的白话作文,每一篇都很有意思。

 

  

 

  《游动物园》

 

  上星期六,我们学校里举行春季旅行,陶先生带了我们中级的小朋友去游动物园。

 

  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在路上走着,很是舒服。路旁的树枝,都长了一些很小的绿叶,树枝上有几只小鸟,正在那里唱着甜蜜的歌儿。

 

  到了动物园,陶先生就叫我们散队,大家自由活动,我便和几个同学,奔近巨大的铁栏外去看动物。

 

  那里有鹭鸶,豹,老鹰,猴子和几只小白兔,还有两只小老虎,样子很像我家所养的黄猫,它们在铁栅内一跳一跳,很是活泼……

 

  听说这里本来还有一头白象,在不久以前生病死了,这真是十分可惜的事。象的鼻子很长,并且能够卷取任何东西,象牙像利刃一般露出嘴外,我们是多么愿意欣赏一次活的象,不是比较书本上画着的样子生动得多吗?

 

  玩了好一会,后来,就发点心,我们吃了点心后,便整队回校。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读后感:这完全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语言,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更没有狗尾续貂似的结尾来点明题目:今天的游园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有什么收获,我懂得了什么……

 

  

 

  《游中央公园》

 

  八月二十七日  星期日天晴

 

  今天上午,我和杨菊明到中央公园去游玩,走进了园门,就看见了喷水池上面站着一个观音像和一个红孩儿,水从红孩儿的瓶口喷出来,样子非常好看。

 

  天气又很热,所以各人买了一根雪条吃着,看那青草,好像毯子一般的铺在地上,红的花,黄的花,开得很茂盛,耀人眼目,更有绿色的树叶,随风吹拂着,我们看到这种景致,心里很愉快。

 

  我们慢慢地踱着,走到大树下,就在树底下坐了一回,讲讲故事说说笑笑,一阵阵的花香,随着微风吹来。

 

  枝头的小鸟,吱吱喳喳地叫着,它在那里唱着自然之歌,非常动听。

 

  看见黄老师和两位同学,也在那里玩,我和杨菊明玩了一会,就离开了公园,各自回家了。

 

  (《学生模范日记》广州大成书局1947年6月初版)

 

  读后感:这本学生模范日记选每篇都有题目,大概是编者添加的。上文所写的中央公园,建于1918年,是广州最早的综合性公园,现称人民公园。“玩”对于孩子来说是天经地义的,玩后动笔做一记录,也是极为平常的事儿。吃着雪条,看那青草,讲讲故事,闻闻花香———这正是一曲“自然之歌”。

 

  

 

  《美丽的月色》

 

  九月九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我想起爸爸有时吟哦着一句“月上柳梢头”的诗句。今晚上的月亮,在我看来正好像那诗句形容的一般美丽。

 

  我推开东窗,斜望着挂在槐树尖梢上滚圆的月亮,射着明亮而含着冰凉的光芒,深蓝的天空间散缀着几块棉絮似洁白的云块,随着风向游移过去,把那月儿衬托得更玲珑皎洁了。

 

  明月啊!我真欢喜和你常在一起,你是黑夜里的光明之神,把黑夜的恐怖消除,世界上正不知有多少人向你赞颂哩!

 

  正在这时候,母亲在背后轻轻地唤我去睡觉了,然而我还是对着这美丽的月光,依恋不舍哩!

 

  (《学生模范日记》广州大成书局1947年6月初版)

 

  读后感:令我感动的是文中提到的爸爸,他竟吟哦着“月上柳梢头”的诗句,如此优雅的爸爸当然会影响到孩子,这篇日记写得诗意盎然!小孩子作文的提高仅仅依靠学校的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影响来自家庭生活———有书香、有情趣、有诗意的家庭生活。

 

  

 

  《秋夜》

 

  某日的晚上,天气虽不十分热,可是终究还有些闷。我吃罢晚饭,便到同学德明家里去,和他谈了一回天,就回来睡了。

 

  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而壁上的时钟,并不因为有人睡不着而延缓一分一秒,嘀嗒嘀嗒的声音,仍是很清楚地传到我的耳鼓里。过了一会,“当!当!”敲十点钟,又过了一会,敲十一点钟了。可是,我依然神清气爽,一些没有睡意。听听旁的人家,都已鼻息大作的睡着了。我想,像这样的躺在床上,永远不会入睡,不如下床去散一散步吧!

 

  于是,我跳下床来,独自开了门到外面散步。仰望东方,一轮明月,从东山慢慢地升上来,格外明亮。过了一会,却被一朵彩云遮住。阶前的蟋蟀,不住的鸣着,好像在奏着音乐。

 

  啊!这原来是音乐的秋天。秋天的夜里,是最使人适意愉快的。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读后感:不知今天哪个孩子睡不着的时候还会散步赏月?在流光尘嚣里奔忙,大多数成年人已丧失了诗意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说孩子了。大人忙,孩子也忙,双休日里随处可见忙着去上补习功课、修习技艺的身影,入夜恐怕早已鼻息大作了……

 

  

 

  《中秋的晚上》

 

  今天是中秋了!

 

  恰巧今天又是星期日,真快乐啊!

 

  家里,一天是忙着预备过节的东西。菱呀,藕呀,芋艿呀,月饼呀……在平常不买来的,今天一齐由母亲预备着了。菱是清嫩的,藕是甜爽的,芋艿是黏糯而甘香,月饼是油松而甜美。真是好吃啊!

 

  大家在晚上团聚了仿佛开一个吃会,说说笑笑实在有趣。

  月亮来了。

  明亮,圆而大。月啊,好明亮啊!

  她在屋檐上,她在桂花树顶上,她在我们大家的头上,她究竟在哪里啊?

  清风拂着,桐叶摇着,银光射烁着。啊,好一个美的秋晚。

  父亲讲起故事来了。

  小弟弟听得一双红菱也落掉了。

  妹妹笑得少吃了一个月饼。

  我望着明月,只是出神。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读后感: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不信嘛?可以看看这篇作文,这难道不是一篇绝妙的散文诗吗?今天孩子大多不会写这样的作文了,谁敢分出这么多的小节呢?老师早已传授了分段妙诀:总分总,开门要见山,结尾要点题。这篇作文太散了,不知在多少老师笔下会不及格啊。

 

  蔚为大观:

 

  作文训练体裁达17类

 

  得知我喜欢老作文,好友从浙江诸暨给我寄来了一本《小学作文读本》(图3),这本书出版于1935年,约摸算来,当年的小作者应该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

 

  这本书由150余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相当现在小学的四年级至六年级)作文组成,依照文章体裁分为十七类,这种分类的方法与今天的小学生作文选的分类大不相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1)记叙文;(2)日记;(3)游记;(4)传记;(5)小品文;(6)随感录;(7)童话;(8)小说;(9)说明文;(10)会话;(11)演讲辞;(12)看图作文;(13)议论文;(14)书信;(15)诗歌;(16)剧本;(17)翻译。真是蔚为大观啊!我细细看来,至少有近十种体裁的作文,现今小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过,由此可见当年小学作文训练范围之广。

 

  本书每篇作文的后面还附有编者卢冠六先生撰写的指导意见,类似今天作文的批语。

 

  《蜘蛛》【小品文】

 

  陈声威

 

  一个秋天的傍晚,凉风拂拂地吹来,灰色的天幕慢慢地展开,我独自一个人在檐前散步。

 

  屋角的蜘蛛正在慢慢地作它的活计,忽而走东,忽而走西;才到这边来,又到那边去。我给它引起好奇心,只是呆呆地站着看。好容易它才把网结好了。过了一会网住了几只蚊蝇,天黑了,我便回屋里去。

 

  次日清早,我跨下床来,便走到屋外去看。见那网上已多了十数只蚊蝇,蜘蛛正在快乐地吃着。下午我放学回家,向屋角一望,蜘蛛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细密的网和几只死了的蚊蝇,仔细一看,找寻了一会,才发现它在屋角底下甜蜜地酣睡着。啊!多么幸福的蜘蛛呀!

 

  指导:做小品文好比绘画一般,绘画先要捡一幅有意思的景致来画。要描绘得精细,使当时的情景完全显露出来。比如本文,蜘蛛就是这图画的主体,其余都是陪从。结网、捕虫、偃卧的几种情景,真历历如绘。

 

  

 

  《小鸟的自述》【童话】

 

  王琛森

 

  我在春天最快乐,有很好的巢住,有很香的花嗅,有很青的虫吃,有很美丽的风景看,春天真真快乐呀!我希望年年四季,都是春天。

 

  夏天到了,我还是继续着快乐,有茂盛的树木,可以避暑,有葡萄棚的葡萄可以吃,有碧清的小池可以洗澡,有很凉的南风吹得我真舒服,还有许多同伴,一同玩耍,真快乐呀。

 

  秋天到了,我觉得渐渐烦闷了,花木渐渐枯了,虫儿也少了,叶儿也落了,玩的地方也没有了,窠儿也旧了,西北风吹来,冷得我战战发抖。

 

  冬天更难受了,朋友们都缩起头来躲在窠中了,寒冷的雪落上来了,食物也找不到了,有时窠儿也吹掉了,我几乎饿死和冻死。

 

  指导:本文讲到鸟类在一年中的生活,完全就鸟类实在的生活情形照实叙述。如果平时没有留心观察过鸟类的,决计是做不出来。先后把时令来做线索,仍使全篇贯串,而并不觉得散漫。

 

  《秋蝉和蚂蚁》【会话】

 

  黄学礼

 

  在一个晚秋的早晨,蚂蚁出去游玩,忽听得松树上有吱吱的声音,叫得很是悲哀,他一看,原来是一只秋蝉,于是它们就谈起话来了。

 

  蝉很颓唐地说:“蚁先生,你来了么?你有什么法子可解救我吗?”蚂蚁就问它道:“公子,你为什么事情呢?”

 

  蝉说:“先生,我快要饿死了哟!你不知道吗?冬天快要到了,我是无家可归的,一定要在树上给冷酷的霜雪冻死了。先生,你有什么法子救救我吗?”

 

  蚂蚁很不经意地答到:“呵,公子!谁叫你这样懒惰呢?给霜雪冻死也是活该的。”说罢,它就匆匆地走开了。

 

  指导:描写情景要真切,蚂蚁和秋蝉性情既不同,谈话的情景也就不同了。做文章时能设想当时的情景,就能够做得真切了。

 

  《我们的教室》【说明文】

 

  我们学校里有十二间教室,向南的有八间,向东的有四间。房屋高爽,光线充足,可算是本县小学中最好的建筑。

 

  我们的教室,是四年级甲组,就在向南的八间的一间。前临校园,后有长廊,右面和三年级丙组只隔一垛墙,左边便是校长室了。因此参观的人,每逢经过我们这间教室时,特别加以注意。

 

  这里有六十三个同学,三十二张桌子,分为八排。我因为年小而矮,所以坐在第一排。当面就是老师的讲台,壁上挂着黑板和各种美丽的挂图。室内布置得很整齐,也很清洁,所以全校的“清洁优胜旗”能够常常挂在我们的教室里,真是光荣极了!

 

  实在的,我们的教室,委实是我们理想中的乐园。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读后感: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的,二百来字就把自己理想中的乐园说得清清楚楚,如今有多少孩子能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室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呢?比之民国时代的小学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训练太单一了。

 

  斯文在兹:

 

  文言文作文

 

  读了白话老作文,我还想读读文言老作文,因为我知道,自从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国文教科书》,到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后一套国文教材《新撰国文教科书》,在这期间大多数小学使用的都是国文课本,也就是文言课本,这21年间,小学生们读的全是文言文,写的想必也是文言文。

 

  2009年初,我购得一本《中学生文选》,令我欣喜的是这本书也收录了各地一些小学生文言文作文!书的初版年月不详,再版于1946年,从作文内容透露的信息来看,文章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作者应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书中每篇文章都标出了作者的学校和姓名,有些文章还收录了老师的简评。

 

  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但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白话文课本完全替代了文言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小学文言文课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

 

  这本作文选收录了十几个省市的中学生、小学生作文,以广东番禺居多,诵读之际,不禁感叹:斯文在兹啊!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原评:精神活泼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1930年)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原评:老练精当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上纸。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原评:天真活泼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濂溪先生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游大新公司记》(图4)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陈文杏

 

  省之胜萃于堤西,有物屹然如涌出,高立于中天,傲雨凌云,辉煌灿烂者,曰大新公司。背环云岭,面带珠江,诚胜地也。月之中浣,陈子方暇,游于其中。时也灯火齐明,笙歌聒耳,衣香鬓影,络绎如织,两梯如龙蟠,陈设美备。窃念世之进化已达极点,回忆上古茹毛饮血、穴居野处者,则判若天渊,风马牛不相及也。然而其中洋货居十九,固利权外溢,外人视中国为最大销货场,以化学之劣货博吾有用之金钱,奈之何民不穷且弱也!循梯而上,直达天台,陈设益备,穷极奢豪。有假石山、粤京戏焉、电影戏焉,俯视市廛行出,飞鸟渡柯叶上,鱼灯若隐若现。奇草异木,环拱栏旁,而生明月星斗,引袖欲随微风,砭骨颇切遐思。嗟乎!自有招商贾设公司之法立,则小贩工作之徒,竟有日不暇给之叹。虽然此固无足怪也,独怪乎,彼奸商者,惟知图利,不顾金钱外溢,土货则以为劣,诚大惑不解也。吁!外人吸收吾金钱,而吾无以制之则亡无日矣。

 

  原评:触景生情慷慨淋漓

 

  读后感:大新公司创办于1914年,是民国年间广州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现在的新大新公司前身。由逛大新公司而生出无限感慨,真是难为了当年的小学生!且不论洋货、土货之对比是否精当,即以“背环云岭,面带珠江”八字来看,文字功夫了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