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有望试水自贸园区

 聪明小帅哥 2013-01-30

上海有望试水自贸园区

作者:刘昕

日前有消息称,上海的综合保税区有望试点成为内陆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对于自贸园区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将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表示,要在自贸园区的配套产业链、贸易便利措施和引导企业内外兼顾方面多有行动。

企业布局更为灵活

有专家认为,尽管包括综合保税区在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方面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监管区在内外贸分隔、外汇管理、企业扩张等地方体现出的功能受限问题也日益明显。“有的企业有心内外贸兼做却碍于保税区功能限制不能成行,有的企业原废料运出保税区不方便,影响厂房扩张;一些已出口却又需要返回维修的产品可能要交纳进口关税。”张莉告诉记者,一些海关监管区企业的苦恼也体现了要实现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接轨,在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等方面亟待有所突破。

采访中,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投资等经济活动的便利程度是他们在自贸园区落地后最期望看到的。

张莉认为,被赋予“自贸园区”身份的好处很多,包括关税的优惠程度、企业在“在岸与离岸”“物流与结算”方面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外贸与内贸的统筹,“也许政策功能上不能一步到位,但利用已有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区港联动的物流配送体系,并允许企业内外贸兼做,将对生产企业重新定位战略布局,培育大型国际流通企业等起到联动发展的示范作用”。

辐射带动何止一地

上海综合保税区得以向自由贸易园区升级,原因在于,在对外开放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一直走在前列。

近年来,上海综合保税区陆续开展了保税仓单质押融资、期货保税交割等多种创新业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预估在1000亿美元之上,居中国内陆首位。“如果首个自贸园区成功设立,将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外贸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张莉说。

张莉同时指出,自贸园区的贸易功能和区内配套产业的示范作用不只在上海本地,还可带动附近区域发展,在引领我国海关监管区体制日益完善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自贸园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将惠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帮其重塑形象,纠正此前认为这些产业落后的错误观念。

据分析,如果上海能够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将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随着园区内贸易逐步自由化,金融配套服务也会跟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