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当代中青年女书家十批评书之十

 学欧堂 2013-01-30

当代中青年女书家十批评书之十--杨晓琳

朱以撒

 

(杨晓琳:1964年生,祖籍山东。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供职于湖北省襄樊市书画院任副院长。系中国书协会员,省作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湖北省书协评审委员,湖北省女书协副会长,襄樊市书协副主席,襄阳印社副社长。)

 

    杨晓琳的小字行草要比大字精到,写大字总有些勉强的味道而显得虚弱。小字显示了书写时的定力、定心,特别是字数繁多的篇章,在她笔下平稳地构成,没有紧迫和急切。她很注意篇幅内部的留白,不论字多字少,都有充分的余留。但是小楷却流露出不少弊病,以多取胜这是小楷的通例,但不受看。小楷似乎走赵孟一路,结体欠缺较多,笔画一味伸长而不计敛约,举个例子,在《青在堂画兰浅说》中,有“枝以及丛枝各以类从”字样,一溜下来的捺笔都是只伸不敛,极大的雷同就了无韵致,只是许多字的堆砌。从小楷至行草都有一种求正的风气,奇态较少,跌宕不足。情调控制得多了,笔下就有一些受制。清人潘德舆称:“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托出毫素,百世之下,如在目前,此‘达’之妙也”,晓琳之书,还是情、意未“达”,显得单薄一些。
    晓琳在书写过程中,还是以求稳为主,无论是速度或笔墨,大多如此,因此看一篇作品尚觉不错,赏心悦目,再多读几篇,就有过于平坦、不振的感受。究其原因,就是墨气、速度、提按许多方面都过于均匀所致。这么书写容易写好、写完整,但是波澜不兴过于持平就缺乏动感。金圣叹称:“于一幅之中,而一险初平,骤起一险,一险未定,又加一险,真绝世之奇笔”。文如看山不喜平,书法也是如此,应该在速度的快慢上、提按的轻重上、墨色的润枯上,提高它们的比例,使之比照更为鲜明一些,鲜明使差异加大了,差异的出现,在视觉上有如涟漪泛起,通篇便有相激互动之美。
    晓琳在通篇的运动中显得不温不火,看起来是一个优点,即败笔少,不狂野杂乱,却也应该根据不同内容、幅式多些变化,当温则温,当火则火,都温温吞吞就难以传达不同的意绪。司空图称:“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他说的是写诗的委曲。晓琳的书法有一种直白,什么都展开坦露了,应该多一些曲折,曲径通幽,引起观者探究的兴趣,有形更需有味支撑方能长久。
    如果有人问:“杨晓琳的书法风格为何”?还真是难以回答。所涉甚广,琳琅满目,吸收能力强。(朱以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