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是我最贴心的“黑眼睛”(图)
http://www.enorth.com.cn 2011-12-06 11:55
![]() 珍妮在超市里帮陈燕挑选商品 ![]() ![]()
11月底,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的训导员们带着导盲犬去进行社会宣传,但在返回的时候,因为带着狗,训导员们被多辆出租车拒载,无奈之下,训导员们在微博上求助,好在大连市民很热心,及时赶来送训导员和导盲犬回到了基地。基地的所在地大连尚且如此,在其他城市,导盲犬的接受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很多人不接受导盲犬是因为害怕“大狗”会攻击人,但其实导盲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工作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威胁。盲人称导盲犬为“眼睛”,导盲犬可以让他们过上自由、有隐私的生活,培养一只导盲犬要耗费训导员大量的心血,接受导盲犬其实就是对盲人的关爱。 中国首位盲人女钢琴调律师和她的珍妮 陈燕是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她有一只黑色拉布拉多导盲犬,名叫珍妮。陈燕原本是个怕狗的人,这是申请导盲犬的第一大忌,但命运还是把珍妮送到了她的身边。 2004年的时候,陈燕已经通过电影知道了导盲犬,那时她就想申请一只,但因为残奥会要进行封闭训练,这个计划只得搁置。2010年,陈燕遭遇了一次意外,坐了轮椅。“我老公知道我的心愿,我想要一只导盲犬,他找到了王靖宇教授。”鉴于陈燕的特殊身份,导盲犬中心同意了她的要求,行走康复训练一个月后,陈燕来到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进行配对。 那天陈燕一共试了5条狗,几乎没有悬念地选中了珍妮。“我选中它是因为它是条明星狗,参加过亚残会的开幕式和世博会,我的工作需要我去全国各地调琴,还要上台演出,如果这只狗害怕大场面,会比较麻烦。选珍妮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它是黑色的,我家养着一只黄色的猫,我每次画它的时候,调色特别费劲,画珍妮,只要黑色就好。”陈燕说。 为了让陈燕尽快掌控珍妮,基地特意选择了另外的训导师进行指导,“不用它自己的训导师是怕它恋主。我力气小,又怕狗,掌控珍妮并不容易。我们的训导师叫王庆伟,训练特别严格,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最终我终于可以掌控珍妮了。” 几乎所有的盲人与自己的导盲犬在磨合一段时间后,都会形成一种极度亲密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导盲犬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主人服务。开始的两个月,陈燕与珍妮之间总像是隔着点什么,“它一龇牙、一呼气,我还是害怕,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我真的把珍妮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今年6月的一天,陈燕和珍妮一起走路去办公室,路程很短,也就5分钟,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忽然一条大狗蹿出来,直奔着陈燕而来,陈燕吓得松开珍妮撒腿就跑。“但我没想到的是,珍妮没有跑,反而勇敢地迎了上去,对着这条大狗又叫又咬,导盲犬轻易是不会叫的,更不会表现得这么凶猛,珍妮是为了保护我拼命了。”经过一番撕咬,大狗逃开了,珍妮的后背被咬了一个大窟窿,全都是血,“我天天带它去换药,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关系就变了,我答应带它去做最想做的事,我知道它想回基地看看。夏天我们回去了,玩了20天,把珍妮美坏了。我还答应它,明年4月份带它去参加它的训导师的婚礼,我知道它听懂了,而且已经在等待那一天了。” 训导员的辛酸与自豪 王林是大连导盲犬基地的一名训导师,今年是她在基地工作的第三个年头。这应该算是个辛酸与自豪并存的行业,训导员工作强度大,收入微薄,还要面对种种误解和压力,但看到自己的成果给盲人带来帮助,又感到由衷的欣慰。 王林进入基地的时候,全基地只有一名专职训导师,还有一些志愿者,每个人都要负责七八条狗。“刚开始的工作很繁琐,还要帮着照顾小狗。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训导师培训机构,我们基地有一位老师是专门从澳洲学习回来的,我们都跟着他学,先讲理论,再带狗出去实践,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知识,在实践中了解每一步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王林说。 王林现在负责4只狗,每天她要分别带4只狗出去各训练一小时,从早到晚课程排得满满的,而且路线不能总是重复,不然狗会觉得厌倦。基地要求每名训导员每周至少要把狗带回家2天时间做家庭训练,观察它们在家里的表现,是否叼东西,是否上沙发,但很多训导员都会超额完成任务,甚至天天把狗带回家。“干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爱心。我们基地招的一般都是本地人,因为收入并不高,我刚到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一千三四百块钱,外地人来这里工作,这点钱租完房子根本不够生活。” 劳累、收入不高,这些在训导员的眼中都不是问题,真正让他们难过的,是社会的不理解。“我刚工作时,有一次带狗做商场训练,门口的保安死活不让我进,非说我的狗是狼狗,我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楼层经理都来了,我也出示了公安机关的证明,但还是不让我进,那一次把我气哭了。” 但当看到自己的狗给盲人带来帮助时,所有的委屈又都不算什么了。“盲人告诉我们,以前去银行取钱身边都要跟着个人,取多少钱别人都知道。有了导盲犬以后,只要是那种带语音提示功能的自助取款机,他们就可以独立取钱,这份隐私对他们来说太可贵了。” 世界选育导盲犬的淘汰率平均高达70%,每只犬需要通过近百项的技能测试。在中国,淘汰的比例要更高一些,因为每一只导盲犬出现问题都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虽然困难重重,导盲犬事业依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2007年,上海导盲犬项目落成,上海市出台法规,严禁公共交通拒载导盲犬。近日,郑州市也出台了相关条文,也许不久之后,导盲犬在郑州也将可以乘坐公交车。 导盲犬不只是给盲人带路的工具,它们给予盲人的心理陪伴与安慰,是无论多么先进的科技都无法替代的。 放弃一半事业宣传导盲犬 带回珍妮的这7个月,陈燕感觉举步维艰,“哪都不让去。有时出去给人家调琴,如果对方同意,我才会带珍妮去。只要带珍妮就必须租车,我没有车,出租车拒载,公交地铁不让上,成本实在太高。” 陈燕觉得,很多人不接受导盲犬,其实是因为不了解,“市民遇到珍妮,我只要做一下解释,大多数人都很乐意接受它。相比市民,商家的态度更强硬,但我想如果他们了解了,也就不会这样了。”在陈燕居住的北京天通苑地区,只有一家超市允许珍妮进入,“前不久一家日本电视台来拍摄,我带珍妮去超市,向日本观众展示了一下我们中国导盲犬的风采,珍妮会帮我挑方便面,牌子、口味都不会错,买酸奶一定要是加钙的那一种,不然它不要。最重要的是它进了超市绝对不会乱闻其他的食品,更不可能随地大小便或是打扰别的顾客。” 前不久,陈燕住进航空总医院,珍妮破天荒地被允许进入医院陪伴主人。“因为我曾去航空总医院做过一次演讲,他们了解了导盲犬,就允许它进入了。”陈燕以前的工作是经营一家钢琴调律公司并担任一家艺术幼儿园的园长,现在,她放弃了艺术幼儿园的工作,开始致力于宣传导盲犬。“我放弃我一半的事业,开始宣传导盲犬,这可能就是使命吧。”明年4月份,陈燕将出版一本以珍妮口吻看世界的书,书名暂定《我亲爱的妈妈》。 本版撰文实习生顾明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