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黄河》(殷承宗)
殷承宗(1941年-),中国音乐家、钢琴演奏家。出生于“钢琴之乡”——厦门鼓浪屿,9岁时即举行了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1959年,18岁的殷承宗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节钢琴比赛获第一名,20岁时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比赛获第二名。 六十年代殷承宗赴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师从塔季亚娜.克拉夫琴科(Tatiana Kravchenko),毕业后曾任中央乐团首席钢琴演奏家,是目前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钢琴家之一。 他曾参加拍摄了五部与钢琴有关的电影: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中国艺术团演出的《百花争艳》、英国记者格林拍摄的《前进,红色的中国》(其中有与中央乐团演奏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记录有第二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片段的名为《音乐的春天》的记录片。 《纽约时报》的评论称殷承宗为“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乐评人伯恩纳德.霍兰德(Bernard Holland)认为他显示出“绝对优美的钢琴音色”。 殷承宗与以下知名指挥以及乐团进行过合作:尤金.奥曼迪(Eugene Ormandy)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基里尔.康德拉申(Kirill Kondrashin)指挥的莫斯科爱乐乐团,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Sir Malcolm Sargent)指挥的圣彼德堡爱乐乐团。 1983年殷承宗首次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至今已经在该音乐厅登台7次。他还曾在波士顿、旧金山、芝加哥、多伦多和林肯中心演出。2005年,殷承宗从艺55周年纪念,也是他主创并首演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以纪念该曲创作35周年。 殷承宗在北美和中国十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并分别于9、10月份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了《黄河》专场。《黄河》钢琴协奏曲曾经获得金唱片奖,在50几个国家经常播出。他成为列入1980年出版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的四位中国音乐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聂耳、冼星海和马思聪)。 旅居美国十年之后的1993年,殷承宗接到来自祖国的邀请,为中央电视台35周年台庆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当听到主持人报幕时,他忍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自那以后,他每年都回国演出两、三次。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他被邀请在天安门广场演奏《黄河》,并在7月1日“庆回归”节目中向全世界播放。 殷承宗曾任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驻院艺术家,目前居于纽约。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殷承宗共录制了20多张唱片,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于2002年在中国厦门举行,殷承宗任总评委会主席。2004年,殷先生还担任了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评委。 殷承宗一直努力把中国作品介绍给美国和全世界。1996年他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1997年在林肯中心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听众反应热烈,舆论界给予高度评价,把《十面埋伏》誉为“中国第一狂想曲”,说殷承宗是“将东方带到西方”的中国杰出音乐家和“最令人兴奋的钢琴家”,而《黄河》则成为在全世界演奏的经典曲目。 培养学生是殷承宗的最大愿望。许多优秀的青少年钢琴家跟他学过琴,他曾不取分文指导少年郎朗。当中不少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大奖,诸如96年英国里兹钢琴比赛第一名、95年波格莱里奇钢琴比赛的头奖都是他的学生,在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钢琴比赛中,他的学生得过第一、第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