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感于“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山爷wzs0718 2013-01-31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战国贤士赵良曾对商鞅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诺诺,即唯唯诺诺,恭维顺从;谔谔,即直言敢谏,犯颜直陈。赵良的意思是,有许多人说恭维奉承话,不如有一人直言不讳讲真话。谔谔之言就是谏言、纳言、真言。讲谔谔之言难,听谔谔之言更难。这好比是一千张羊皮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可见古人对“谔谔”之言的珍视。

“谔言”为何可贵?乃因其切中时弊,使人们看清了本质,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谔言”往往是刺耳之言,通过那些刺耳的语言,常常可以感到“谔言”者对人民事业的拳拳之心。如果官员耳中的“谔言”常在,至少可以防范于未然。从这个角度言,“谔言”是为官清醒之言。“谔谔之音”与“唯唯诺诺”相对立。时下里,“唯唯诺诺”颇见市场,其表现为:对领导指示只习惯说“是”,不会说“不”;即使看到问题也会装聋作哑。而许多事实证明,“唯唯诺诺”决不是一种好风气,它蒙遮了官员视线,把表面的“唯诺”视作真谛,误导官员做出不合实际的决策。究其“唯诺”风气形成原因,除了某些官员脱离群众之外,他们喜听恭维话,不愿听批评意见则是主因。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毁于刚愎自用。史载周厉王残暴,国人议论纷纷,周厉王听了很不高兴,认为有损自己的权威。于是广派密探,只要听到有非议就给以重惩。后来果然都不敢说话了,厉王很得意,向辅政大臣邵公说:“我能弥谤矣”。邵公却告诫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认为压制言论的结果犹如江河淤堵而决口,等到激起民众的反抗时,也就只有灭亡一途了。但厉王不听,没过多久,国人暴动,厉王被放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听不进 “谔谔”之言的领导者。他们有缺点错误,自己不做自我批评,又不肯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他们讳疾忌医,刚愎自用,把群众的善意直言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对“谔谔”之言者动辄打击报复。其结果是言路堵塞,鸦雀无声,一马奔腾,万马齐喑。“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个人专断代替党的民主集中制,使工作屡屡出现失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有的甚至于从根本上背离人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每个时代,诺诺之凡夫俗子都不乏其人,谔谔之士,相对而言“人以稀为贵”。正因为这样,社会对“谔谔之士”的呼唤从没停止过,对“谔谔之士”的称赞也从未绝口过。“谔谔之士”好比社会的“维生素”,没有这样的正言批评,真不敢想像社会的发展将倒退了几个来回了。各级官员如果有了海纳百川的胸襟,就会在刺耳声音面前不一触即跳,才会从善如流,欣然纳之。只有树立执政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官员,才会即使对某些令人感到“下不了台”的“谔言”也能虚心接受。“谔言”,往往会成为人们分析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民主风气的一个视角。

“屋漏在下,止漏在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只要领导干部能够真正喜欢群众的犯颜直陈,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愿所有的人民公仆都能珍视“谔谔”之言。就像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的序言中写道那样:“正是这些倔强的饱经磨难的寒星才使人类的良知还不致泯灭,才使得人类正义与自由的火焰越过漫漫长夜而不致窒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