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蛇雕英雄传

 老路漫漫2009 2013-01-31

蛇雕英雄传   

2013-01-30 11:01:49|  分类: 生物江湖 |字号 订阅

撰文/邸志鹰  摄影/吴健晖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毒的蛇雕依旧叼着它的战利品,表现得冷酷英勇。蛇雕在与毒蛇的搏斗中被蛇咬到了舌头,瞬间如施了魔法一般,头上的冠羽撑开竖立,但它并没有中毒身亡,几分钟后就恢复了正常。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蛇雕具有与生俱来躲避毒蛇的本能。
 

蛇雕,是一种威猛无比、天马行空、身怀绝技的猛禽。在饮鸩止渴的成语释义中,它是被妖魔化的带毒神鸟。在人类信仰的图腾文化中,它是象征正义的斗士之雕。在腥风血雨的江湖争斗中,它是英勇善战的冷面杀手。在香港原湿地保护区里,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一部“蛇雕英雄传”—— 一只少年蛇雕独闯江湖,与毒蛇大战的精彩故事。

 

饮鸩止渴 被妖魔化的带毒神鸟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台湾北部森林中,一对蛇雕母子立在枝头巡视猎物。通常成年蛇雕的胸部为灰褐色或黑色,有白色细斑点,小蛇雕在换羽前白多黑少,腹部几乎全是白色。


我国古人称蛇雕为“鸩”,是成语饮鸩止渴中的“毒鸟”。因为它常吃蛇,而被认为羽毛有毒可浸泡成毒酒杀人。而蛇毒必须作用于伤口才起作用,所以尽管蛇雕以蛇为食,但不可能是毒鸟。

2007年,在野生动物摄像师祁云拍摄的视频中,我第一次认识了一种勇猛、神秘,捕蛇为食的猛禽——蛇雕。

这段视频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蛇雕与蛇搏斗的勇敢和英姿:一只蛇雕发现地上有一条响尾蛇,便俯冲而下,双爪迅速控制住蛇的七寸处,利喙钳住蛇头,粗而短的脚趾按住滑溜的蛇身。但蛇并不俯首就擒,身体如长鞭在蛇雕脚下疯狂地扭动着,试图缠绕蛇雕的身体和翅膀。蛇雕时而张开双翅支撑住地面以保持平衡,时而扇动翅膀如霹雳掌打在蛇的身上,同时尖喙、利爪双管齐下攻击蛇。渐渐地,蛇挣扎越来越无力,最后像一段软绵绵的绳子瘫软在地面。很快整条蛇先头后尾被送进蛇雕的腹中。

看完这场精彩的对决,我对这种“斗士之雕”充满了敬意和崇拜。古今中外,蛇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是邪恶的象征,而雕则象征着善良、正义和力量。墨西哥的国徽就是一只正在与蛇搏斗的雕,象征着善恶两种力量的较量。捕蛇的雕是人们敬仰的斗士之雕,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都深受军人、武士的喜爱和仰慕。

中国文化对蛇的憎恶与西方是一致的,但是蛇雕在中国并没有作为斗士之雕受人敬仰,而是被妖魔化,成为一种带毒的神鸟。

我国古人称蛇雕为“鸩”。许多人对蛇雕或许很陌生,但说起“饮鸩(zhèn)止渴”这个成语一定耳熟能详——喝毒酒解渴的比喻非常有震撼力,它如当头一棒敲醒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接踵而至丧命大患的短见之人。字典中“鸩”是指一种毒鸟,用它羽毛浸泡的酒能毒死人,因此也成为了一种毒酒的代名词。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先秦尸佼所著《尸子》中有一篇《巫马其买鸩》的短文,通篇都在说鸩:“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曰:“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巫马其是楚国使者,他在出使巴国时,遇见“担鸩者”——这个鸩不是鸟,却是毒酒。“所以鸩人也”一句中的“鸩”放在名词人的前面,意思是“用毒酒害人”。巫马其拿出身上所带的钱,又加上自己的车马买下“担鸩者”全部的“鸩”。可是巫马其“已得之”却“尽注之于江”——将害人的毒酒全部倒进江里。此文言简而意赅,赞扬巫马其买鸩其实就是为大众树立善的榜样,反对“用毒酒害人”。

鸩酒——它是暗害、赐死、自杀的工具,也是皇宫秘藏的毒药之一;“鸩人”(用毒酒害人)是宫廷中常见的谋杀手段。在《左传》、《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屡见不鲜。两千年来,鸩鸟飞行的身影总是晃动在皇宫的天幕上,预示着开启一个个丧生于阴谋者权术之下的死亡帷幕。“鸩”甚至还成为用毒药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谋杀手段的统称——不管什么毒药杀人都被称之为“鸩人”。

“鸩”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有人说是指一种鸟,也有人认为不是指具体的一种鸟,而是描述鸟的行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字在造字之初的确跟鸟有关,后来它专指一种以蛇为食的猛禽。

鸩本是一种鸟,怎么成了杀人的毒酒?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对鸩的解释:“鸩,其毛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鸟的羽毛怎么会有大毒?齐人陶宏景在《本草集解注》中有更详细的解释:“鸩鸟,出广之深山中,啖蛇,人误食其肉立死。昔人用鸩毛为毒酒,故名鸩酒,顷不复尔。”——古人将它的羽毛浸泡在在酒中制成毒酒,成为杀人的一种方式。

古人认为蛇雕所吃的蛇中一些含有剧毒,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的鸟,被人妖魔化,令人闻之丧胆。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蛇雕虽然吃蛇,但并不是“毒鸟”。

所谓的毒蛇是因为头部两侧有毒腺,当它咬物时,牙齿在被咬的对象身上留下伤口,毒腺排出的毒液经过毒牙的管或沟进入伤口,引起中毒。蛇毒是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多种毒素和酶,分为血循毒和神经毒。血循毒成分主要是酶和多肽,造成出血、红肿、肌肉坏死和血凝失调,引起脏器衰竭;而神经毒阻断运动神经肌肉的传导,造成横纹肌松弛性麻痹,导致呼吸停止。无论血循毒和神经毒都必须作用于伤口才起作用,所以尽管蛇雕以蛇为食,但不可能是毒鸟。

事实上,在中国150多种蛇中只有40多种是毒蛇。而蛇雕虽然是雕中的食蛇一族,但它们的食谱其实非常丰富,嗜食蛇,也不拒绝各种肉食——蜥蜴、蛙、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可以肯定蛇雕的身体并没有毒。“啖蛇,人误食其肉立死”以及“鸩,其毛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我们知道中国某些地区的人偏爱吃蛇,也不忌讳有毒无毒。对人类好食者而言,蛇是鲜美而富含蛋白的美味,而对蛇雕何尝不是这样?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生活习性 翱翔天空的斗士之雕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展翅停飞在水泥墙上。白天,他们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或高大建筑物上。


在繁殖季节,蛇雕把巢建在高大茂密的树冠间。成雕抓到蛇后会留一截蛇尾在喙外,回到巢里小雕叼着蛇尾拉出整条蛇慢慢享用。小雕跟着父母学习飞翔、捕食两月后,就要独自去闯荡江湖。

20124月,在云南的无量山我再次与蛇雕相遇。那天正午,我和保护区的赵贤坤站长正在观察几只长臂猿嬉戏于半山的树枝上。远处传来隐隐约约地的啸声,仿佛大风吹过,树晃枝摇,绿海泛起涟漪,眨眼间七、八只长臂猿消失在绿叶浓密的树冠中。我的眼睛向着声源寻去,蓝天,白云,一个黑点像石头一样落下来。

“好大的老鹰啊!”在赵贤坤发出轻声惊呼的同时我也看清了——鹰雕,可以肯定它是我见到的最大的老鹰了。它有着雕的大个头,也有着鹰的特点:它的翅膀宽圆,尾巴在疾速飞行转弯,掉头时一会儿打开如扇,一会儿收拢成长方形,翅尖七个深深的指叉完全打开坚挺如剑戟刺进气流中。

鹰雕刚呼啸而去,又飞来两只大雕,犹如小型的直升飞机从半山的树冠腾空而起,前后相跟着向我们的方向飞过来了。赵站长说这回是蛇雕,顺着他指的方向仰面看:两只猛禽宽阔而舒展的双翼几乎看不出扇动,暗褐色的翅膀下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横带和细小的白色斑点,不算长的尾巴中间也有一条白色的横带,尾端镶了窄窄的白边,这是蛇雕区别于鹰雕、林雕等山地猛禽的典型特征。

蛇雕的身形不如鹰雕和林雕大,却比白腹隼雕、猛隼等大出许多,它不时地发出悠长、苍凉的哨声,从容舒展,悠游于辽阔的蓝天。跟长臂猿一样,蛇雕等猛禽是这里的土著。在无量山寨子的十几天里我每天进山只要站在高处,或远或近总能看到各种猛禽飞翔于蓝天之下,林海之上。当它们俯冲而下,指叉边缘被强劲的气流翻卷,像身形矫健,武艺超人的侠客,高傲地纵马驰过林间。

在鹰科庞大的家族中,蛇雕又是一个大家庭,共分化为20个亚种。它们常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上,叫声凄凉。蛇雕翱翔于天空,俯视着地上的草木丛林,只要发现猎物就会俯冲下来捕杀,很有一点古人咏叹的“一鹰掉头复欲下,渐觉振翮风萧萧。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的杀气。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翱翔于天空,是为了更好地发现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就俯冲而下进行捕杀。蛇雕虽然是雕中的食蛇一族,但它们的食谱其实非常丰富,嗜食蛇(图1),也不拒绝各种肉食——蜈蚣(图2)、蟾蜍(图3)、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


在我国东南的武夷山,西南的高黎贡山、海南的五指山??热带、亚热带的山地森林中见到蛇雕也不算太难。蛇是冷血动物,当太阳升起,气温升高才开始活动,而蛇雕身子笨重也需要借助上升的气流翱翔于空中,所以上午9点太阳升到半空后它们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晴朗的日子,在森林中或者林缘开阔地带,总有机会看到蛇雕或单独或三五成群在天空盘旋,或者冷不丁地抬头竟然与大树梢头上监视地面、等待食物经过的蛇雕目光对视。

尽管我已经多次在西南的高黎贡山、东南的武夷山见过蛇雕,还是万分期待去台湾——中国最好的观察蛇雕的地方拜会蛇雕。虽还未成行,但已经通过台湾鸟友们拍摄的精彩照片和介绍欣赏到了蛇雕的风采。

台湾人称呼蛇雕为大冠鹫和凤头捕蛇雕,它黄色的虹膜金子一样亮眼,愤怒时宽阔的羽冠张开如扇,威风凛凛。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台湾岛山地森林面积广阔而且茂密,气候温暖潮湿,是毒蛇生长喜欢的环境。从海拔100米的山脚直至海拔2400米的中山,蛇雕比较常见,而且种群数量最大。

2月台湾的蛇雕开始婚飞,一对对蛇雕彼此召唤,忽而并肩展翅,忽而前后相跟如花样滑冰运动员一圈一圈划过湛蓝的天空。婚飞至高潮处,一对情侣脚爪相握由高空跌落而下,在临近地面的眨眼间两只鸟比翼直冲凌霄。3?5月是蛇雕的繁殖季节,它的巢建在高大茂密的树冠间;在育雏期间成年蛇雕捕到蛇后留一截蛇尾在喙外,回到巢里小雕会叼着蛇尾拉出整条蛇慢慢享用。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抚育,7月初当年出生的小蛇雕开始跟着父母习飞。此时蛇雕的活动地点比较固定,是观鸟人和科学家观察蛇雕的最好时间。台湾鸟友老毛说:“小蛇雕在换羽前白多黑少,腹部几乎是全白的。当它从空中滑过时好像白云飘过。母子之间用特定的哨声彼此联络。小蛇雕的哨声不像成年蛇雕尖锐,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小蛇雕不怎么惧怕人——或者它不谙世事,根本不知道人的危险,当我学着它的哨声向它打招呼,它一声声地响应,有时甚至与我对视,彼此相距不过两米。”

9月初,南迁的赤腹鹰、蜂鹰拉开台湾猛禽迁徙的序幕,在秋季迁徙的大戏中,土著蛇雕似乎成了配角。而小蛇雕跟着成雕学习飞翔、捕食两个多月后,就要离开父母的领地,独自去闯荡江湖。

 

 

独闯江湖 一只蛇雕的传奇之旅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将蛇头吞进嘴里,但蛇依旧缠着蛇雕脖子,双方正进行殊死搏斗。蛇雕嘴长而向下弯曲,喙尖如钩,是一柄刺破蛇体肤的匕首。它的颚肌非常强大,可以将蛇的头部挤压成“肉酱”;舌根表面有尖端指向喉咙的栉状突,不仅防止滑溜溜的蛇身从嘴中滑脱,而且使得蛇头入嘴之后只能沿着粗大且富有弹性的食管前进到发达的嗉囊。


在香港原湿地独闯江湖的少年蛇雕名声大噪,大批观鸟者和摄影者慕名而来,有时上百人架起大炮、小炮观赏和拍摄。这只小雕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捕蛇、进餐,为大家表演“蛇雕英雄传”。

2010年秋天,一只刚刚离开父母的亚成体蛇雕迁徙到香港塱原湿地独闯江湖,成为了明星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众多的观鸟者和摄影师记录下了它捕蛇的精彩场面。

事实上,在香港出现蛇雕不是奇迹,这里地处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蛇比较多。而主要以蛇为食物的蛇雕是香港本地的土著鸟(东南亚种),观鸟人多次在香港的湿地公园和深圳的红树林看到蛇雕。通常蛇雕都是栖息在低山的树林、灌丛中和林缘的开阔地带,但是这只蛇雕却数月流连于香港塱原的人工湿地。香港拍鸟人说八、九月时当地菜农在田间就常见一只蛇雕长伫立于电线杆上, 时不时飞向田中捕食。

这只当年出生的少年蛇雕也许是刚刚离开父母,不谙世事误打误撞来到了塱原湿地。这里没有高大的树木栖立,也没有杂乱的次生林和丛生灌木为它做掩护,躲避天敌(蛇雕最大的天敌是人类)。它谨慎地探索,起初只是活动于塱原偏僻之处的狭小范围。很快发现菜地是食物丰富而安全自由的餐厅——它不用在天空长久盘旋去大范围寻找食物,只要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注视着菜地便总有收获。

少年蛇雕的胆子越来越大,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宽,它飞过塱原的农地﹑菜田、鱼塘和河道,越来越接近村落。10月初塱原“不怕人的蛇雕”名声大噪,大批观鸟者和摄影者慕名而来, 有时上百人架起大炮、小炮前后错落站立观赏和拍摄。而它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捕蛇,进餐,为大家表演“蛇雕英雄传”。

深圳鸟友吴健晖就是“香港明星鸟”铁杆粉丝,两个多月里,他一次次地去香港,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泥泞、多草的湿地小心翼翼地跟踪蛇雕,既怕惊飞了眼前的蛇雕,又怕脚下踩到蛇。

当我向吴健晖询问他去香港拍摄这只“蛇雕少侠”精彩大戏时的感受,他依然非常兴奋:“那段时间它实在是让我着迷,每个周末都去香港。小蛇雕一点都不怕人,10月的一天,一群摄影师大炮小炮都在拍它,我站在最外层,位置不是太好。谁知道它展翅从电线杆上飞下,径直就朝着我来了,我手忙脚乱慌忙按下快门,我与它四目相对,彼此相距不到两米。”

“是不是人养的,逃逸的,怎么会这么不怕人?”

“肯定不是逃逸的,它很有野性,捕食活跃,每天十一点到两点是它最活跃的时间,我看着它一会就捕到一条,每天都至少捕到三至五条蛇。有一天我一条一条地给它数,大蛇小蛇吃了七条,还加一只大蟾蜍。”

“也许这只蛇雕是亚成鸟,刚刚离开父母,‘初生牛犊不怕虎’,还不知道怕人。”

“也许吧。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香港的环境好,大众有环保意识。当地人不打蛇。它能找到吃的,又没有什么天敌,所以就不走。香港法律规定:捕猎野外蛇类处以五年监禁,十万港币罚款。不能买卖活蛇,也不能食用活蛇,市场上买卖的蛇都是人工饲养的,冰冻在包装盒里。我每次去拍蛇雕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踩着蛇。自己遭惊吓不说,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触犯了香港的法律呢!”

“广东人喜欢吃蛇,这个法律也应该在广东,在整个大陆施行??

“是的,广东人是打蛇吃的。深圳有个弹弓族小团体,专门打鸟,很讨厌,有时候我们在哪里发现什么鸟,第二天再去拍就找不到,被打掉了。”

“蛇雕的视力非常好,有一次它从电线杆上俯冲而下到了菜地,我的目光追随着它,那一片菜地看起来很平静,我正疑惑呢,一只蛇甩起尾巴打在蛇雕的身上。蛇雕跳起来,落下来脚踩在蛇的身子,一口咬在蛇雕的七寸。那里是蛇的心脏所在之处,鲜血涌出,蛇雕拼命地张开嘴,吞进蛇头。接下来的场面惊心动魄:蛇的身体有一米多长,像鞭子甩起来缠绕在蛇雕的脖子上。蛇雕被缠绕的喘不过起来,头向后仰,眼睛翻了白眼,前后20多分钟,蛇雕终于制服了蛇,一点一点把整条蛇全部吞了进去。”吴健晖说在菜地里蛇雕的猎杀有其独特的办法。

而在林中蛇雕的猎杀又常常变换技巧,并能巧妙利用树枝为其助力。“蛇雕的颈子特别灵活,能左右旋转270度,这使它在树上搜寻猎物时具有眼观六路的本领。它能在空中看到地上游动的蛇类,当决定捕杀后就立即俯冲下去,用弯嘴一口咬住蛇颈,并用两只爪子牢牢地夹住蛇身,飞到树枝上,将扭动挣扎着的蛇往树枝上猛挥猛打,直到蛇身皮开肉绽,像条带子,这才慢慢吞咽享用。”

 

冷面杀手 技艺高超的猎杀本领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猎杀技巧高超,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行头”:它的脚趾粗而短,像两把钳子,能够有力地抓住蛇滑溜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上图);喙尖如钩,像一把匕首能在蛇的七寸上一招制敌(下图)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蛇雕敢于拿蛇类做餐点不是因为它有超常的胆量,是造化给它别的猛禽没有的对付蛇的“行头”和工具,使之成为蛇的克星。

蛇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动物,由于身体细长、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后,蛇体的其他部分会反过来卷缠,巨大的缠力常使冒险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还有一副难以抵御的毒牙,更使很多进攻者望而却步,因此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一物降一物,蛇雕就是蛇的克星。

以鸟、兽为食的鹰隼类猛禽的脚趾都比较长,以便抓握身体较大的猎物。而蛇雕的脚趾粗而短,像两把钳子,能够有力地抓住蛇滑溜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它的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网状鳞片,像一片片小盾牌紧密地连在一起,能够抵御蛇毒牙的进攻;身体上长着宽大的翅膀和丰厚的羽毛,在与蛇搏斗中浑身的羽毛膨胀起来,细长的蛇身无法缠绕,尖细的蛇牙也难以咬透。所以当蛇被擒获之后,很难对蛇雕进行反击,只能坐以待毙,沦为蛇雕的美味了。

蛇雕嘴长而向下弯曲,喙尖如钩,是一柄刺破蛇的体肤的匕首。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很多时候整条蛇吞入嘴中时并没有死亡,此时蛇雕强大的颚肌能将蛇的头部挤压成“肉酱”,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身体,最后是尾巴。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像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从前民间大多认为这是蛇雕由于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阳神进行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事实上,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蠕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蛇雕要这样挺胸抬头折腾好长一阵儿,才能完全杀死腹中的蛇。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网状鳞片,像一片片盾牌能够抵御蛇毒牙的进攻(上图);进食时,其强大的颚肌能帮助压碎蛇头,并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蠕动,以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下图)。


科学家们在对蛇雕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后发现:蛇雕的舌根表面有尖端指向喉咙的栉状突,不仅能防止滑溜溜的蛇身从嘴中滑脱,而且使得蛇头入嘴之后只能沿着粗大且富有弹性的食管前进到发达的嗉囊。它的食管粗大且收缩性较大,嗉囊发达而肌胃不发达。相对于体长而言肠管较短,小肠发达,双侧盲肠不发达。

有些人对蛇雕捕蛇的勇气发生怀疑:认为它捕捉的都是无毒的蛇,对它根本不会造成危险,而对有毒的蛇它也是要退避三舍的。科学家为此专门作了试验后发现:在人工饲养下长大的蛇雕虽然没有野外捕食的经验——并没有成雕教它识别蛇,却能够躲避类似毒蛇的体色和形状的物体。因此科学家认定:蛇雕具有与生俱来躲避毒蛇的本能。

2010年,香港的“蛇雕少侠”在塱原湿地捕捉的大多是无毒的草花蛇。当地农民所说的草花蛇其实包括好几种无毒蛇:王锦蛇、紫砂蛇、草腹链蛇、渔游蛇、红颈槽蛇和鼠蛇??这些无毒蛇身体最多是一米多长,蛇雕对付起来得心应手,几乎没有失手之时。

吴健晖说,蛇雕有时也会与毒蛇“饭铲头”较量,他和鸟友还拍摄下了双方决斗的场景:蛇雕发现了菜地里的猎物,从高处俯冲而下,它第一爪没有控制住蛇的身体,尖喙也来不及咬蛇的七寸。随着一声令人恐怖的哧哧声,这只“饭铲头”上身直立有近一米高,蛇信伸缩如飞镖进行反攻。蛇雕大约出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强大的对手,慌忙避开蛇的正面进攻,跳到田边的矮树上。

没有了对手的“饭铲头”游走而去。几分钟后,蛇雕展翅飞到它经常站立的电线杆上,凝神闭目,呆立不动。这时候他们看到了“饭铲头”给蛇雕的见面礼——腿上两个牙印已经有血渗出。当时大家都以为蛇雕中了蛇毒后命在旦夕。继续观察,一个多小时后蛇雕渐渐恢复了活力,第二天依旧继续捕食。

吴健晖说他还拍摄到蛇雕与另一种凶猛的毒蛇青竹蛇的较量:当蛇雕将蛇头吞进口中,就如被施了魔法一般,蛇雕闭目定睛,头上的冠羽撑开竖立,好像蛇雕被蛇咬了舌头。过了几分钟蛇雕恢复正常,才慢慢将已经死亡的青竹蛇吞掉。

“蛇雕少侠”在塱原湿地流连捕蛇多月,当地蛇大为减少,再加上隆冬季节气候寒冷,蛇的活动也不活跃了,当年12月它离开了塱原,到偏远的山区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去了。在生命中最关键的学习捕食和自立的日子它没有了父母的保护,幸运的是它在香港法律的保护下,在众多观鸟人的关注和欣赏中顺利成长。

 蛇雕英雄传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蛇雕少侠展翅起飞,为摄影师当“模特”。这只离开父母,独自闯荡江湖的亚成体蛇雕在香港香港原湿地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鸟”,大批观鸟者和摄影者慕名前来观赏和拍摄,而它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捕蛇,进餐,为大家表演“蛇雕英雄传”。因为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法律的保护,让蛇雕不惧怕人,上演了人与雕和谐相处的精彩一幕。


节选自《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