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响潍坊抗日战争第一枪(组图)

 水深流缓 2013-01-31

打响潍坊抗日战争第一枪(组图)

2011-06-24 12:17:44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 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马保三
马保三
攻打柳疃时的指挥部。
攻打柳疃时的指挥部。

  1937年11月上旬,寿光县委在牛头镇共产党员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起义集结地点选定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起义部队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简称八支队)。

  1937年7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实行全面抗战。潍坊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众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的号召,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同年7月下旬,省委特派员鹿省三到寿光北台头、张家屯等村传达省委关于恢复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指示。8月,为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抗日,寿光县委派张文通组织全县抗日武装的领导工作。经张文通的积极活动,与国民党代表杨士增等人在县立中学成立了“寿光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并以后援会的名义创办了《大众报》,陆续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等文章,及时报道各地“民先”、“学联”等抗日救亡组织的活动情况,为发动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7月中旬,共产党员马保三、侯荫南、郑子惠等以担任乡长的合法身份,在湖东乡、凤台乡、古坨乡等地开办了“抗日民众训练班”。同时,崔家庄支部以“国术馆”、“同乐会”为基础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抗日青年训练班,收集到一批闲散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等武器;9月,寿光县委乘国民党县政府扩编预备队之际,以卖兵的方式加入县警备队作兵运工作,并将卖兵所得的700块现大洋用作筹建抗日武装经费,为建立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

  1937年10月,省委在博山成立了中共鲁东工委,潍坊地区的张文通当选为组织委员。博山会议后,张文通在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传达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和鲁东工委关于迅速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根据鲁东工委的指示,寿光县委于11月上旬,在牛头镇共产党员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起义集结地点选定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起义部队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简称八支队),会议推选马保三为起义总指挥。同时,会议对起义集结的时间、军旗、联络暗号等事宜商定了初步方案。

  会后,寿光各地党组织立即开展了抗日武装的创建活动。在中部,以崔家庄党支部领导的“国术馆”、“同乐会”成员和牛头镇抗日民众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组成八支队特务中队;王高一带,通过积极发动,各村爱国群众积极捐献机枪子弹,踊跃报名参军,很快建立了八支队一中队。在西部,以共产党员王子固家的6支枪支为基础,以南台头抗日救亡青年宣传队为骨干,建立八支队三中队。在北部和弥河一带,众多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力,俩人一伙,三人一帮带枪投奔抗日队伍,很快建立了八支队五中队。在南部,王文轩在后王村一带领导建立了八支队七中队。

  各中队相继建立之后,鲁东工委委员张文通在牛头镇主持召开寿光县党的领导骨干会议,着重研究了党对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问题,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成立“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推选张文通为军政委员主席,马保三、王云生、李文、王培汉、王文轩为委员。军政委员会成立后,立即调集牛头镇“自卫队”和崔家庄“抗日武装训练班”的部分人员,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基干队伍,作为军政委员会的机动部队。之后,南台头、北台头、南洋头、北洋头、张家庄、王高、张家屯、南岔诃子、东庄、南河等地武装小队(小组)亦相继建立起来。

  1937年12月29日,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决定,在牛头镇正式举行武装起义,并向各地抗日武装发出了在牛头镇集结的命令。

  是日中午,牛头镇乡公所门前升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乡公所大院内挤满了参加起义誓师大会的游击队员和群众。在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上,八支队总指挥马保三宣读了《八支队成立宣言》,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宣读了《告全国同胞书》,王云生等领导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随后,八支队进行了编队,全支队共编为一、三、五、七中队和特务中队,计5个中队,共700余人。八支队成立后,立即将《八支队成立宣言》、《告全国同胞书》散发各地,并将起义宗旨通告了国民党寿光县政府,争取国民党县政府一起抗战。

  1938年1月9日,日军入侵寿光,国民党寿光县政府县长宋宪章准备弃城而逃。此时,省委派往八支队的红军干部韩明柱和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正赶到寿光城,被宋宪章部疑为日军奸细抓捕,经地下党员李廷奎、李登坦援救,得以脱身。接着李廷奎、李登坦联络国民党武装的散兵16名,携枪18支和骡马9匹,在韩明柱、杨涤生的带领下,于10日来到牛头镇,加入八支队。当时八支队已发展到700多人、300多支枪。

  1月中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了抗日战争形势,并按照红军的政治工作制度和编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马保三任八支队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韩明柱任副指挥。指挥部设立政治部、参谋处、供给部,各部下设科。支队下辖一、三、五、七中队和特务中队、骑兵队,约700余人。中队增设政治指导员,分队增设政治宣传员。之后,部队在韩明柱的指导下,初步开展了军政训练,通过制止“白营”打家劫舍、祭扫瞻仰革命烈士等活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38年,日军占领寿光,并继续向东入侵胶东地区。潍(县)博(兴)公路成为日军输送军队和物资的重要交通线,日军的汽车天天在公路上横冲直撞。为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指挥部决定伏击日军汽车。

  为打好对日首战,指挥部决定选拔五六十名精明强干的战士,组成突击队,由副指挥韩明柱带领,在寿光城与三里庄之间的公路上进行伏击,总指挥马保三率大部队在后接应。

  5日拂晓,突击队分三段在三里庄以东公路北侧埋伏,指挥所及预备队隐蔽于南关阁子上。7时许,日军一辆中型吉普车驶入伏击地段,突击队员一起开火,敌车驾驶员当场毙命,汽车翻入公路南侧。突击队员将一名顽强抵抗的日军军官劈死,另一名日军拔腿向三里庄方向逃去,突击队员将其击成重伤。受伤日军逃入村中,被村民发现,大家手持铁锨、叉子等农具把鬼子团团围住,一会儿就把鬼子砸死了,战斗胜利结束。

  这一战,时间短,效果显,共击毙日军官兵3名,缴获军用汽车一辆,长短枪各一枝,战刀两把及部分军用物资。战斗结束后,突击队员从当地借来两头牛拉着汽车向罗桥村转移,沿途群众倾村而出,纷纷争看缴获的汽车、长枪等战利品,场面十分热烈。三里庄伏击战胜利喜讯,很快传遍了寿光及临近各县,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忱,掀起了参军热潮,队伍很快发展到1500余人,拥有各种枪械近千支。

  1938年3月13日,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从昌潍来到八支队,在王胡城主持召开工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八支队进行整编和东援七支队的决定。

  三里庄初战获胜后,兵员大增,八支队领导面对新形势,及时对部队进行了简单的整训。2月21日,部队整训后移驻三合庄。2月23日下午,邢家茅坨村的群众报告:小韩家庄住进一股土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这股土匪约有六七十人,武器装备精良。根据敌情,韩明柱率500人直奔小韩家庄。此时,四周村庄的群众听说八支队帮助群众清除匪祸,纷纷赶来围观助战,满坡遍野喊声四起。此战,除“韩营”头目只身逃跑外,其余67人全部就擒,共缴获长短枪70余支及一些子弹。

  三合庄收编成功后,八支队军威远扬,不仅寿光境内的抗日力量向其靠拢,就连附近各县的抗日武装也前往集结。

  3月11日,八支队进驻王胡城村(今古城街道)。在这里,指挥部根据部队规模越来越大,战斗会越来越频繁的需要,建立了枪械修理所。1938年3月13日,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从昌潍来到八支队,并在王胡城主持召开了工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八支队进行整编和东援七支队的决定。

  会后,八支队指挥部着手进行整编的准备。指挥部在傅家庄向全体指战员传达了整编的决定:支队设指挥部,这是全支队的最高统帅机关,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韩明柱任副指挥。指挥部设政治部、参谋处、供给部。张文通兼任政治部主任,马健生任参谋处主任,侯连三任供给部主任。政治部下设组织科、宣传科、民运科。陈少卿任组织科长,孙聿修任宣传科长,李文任民运科长。参谋处下设作战科、交通科、交际科。王云生任作战科长,张子明任交通科长,李文轩任交际科长。供给部下设军需科、修理所、卫生所。褚方塘任军需科长,李步坛任修理所长,崔文华任卫生所长。支队的建制为3个大队及特务中队、骑兵队、文艺宣传队等。第一大队队长孟祝三(后叛变),政委王永周;第三大队队长郑德卿(后叛变),政委王文介;第五大队队长吴吉亭(后叛变),政委王文轩;特务中队队长李文辉,指导员陈纪明;骑兵队队长刘永山;宣传队队长李梦先。全支队共计2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

  整编结束后,八支队准备东援七支队。

  3月26日,鹿省三、马保三、张文通、韩明柱等率领八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由寿光经潍县到达昌邑,在瓦城与七支队会师。

  会师后,鲁东工委研究决定七、八支队先协同作战,拔掉柳疃日伪据点,以壮军威,扩大影响。然后再到潍河以东继续筹集枪支,发展抗日力量。鹿省三根据事先掌握的敌情和柳疃附近的地形作了战斗部署,要求张鸿礼率七支队主攻西门,八支队的一部分攻北门策应,另一部分由韩明柱率领在柳疃以南的沟崖阻击昌邑方向来的援敌,马保三、刘光汉在龙池村坐阵掌握全局。4月2日拂晓,柳疃战斗打响。七、八支队凭着敢打敢冲的精神,发起猛烈攻击。可是,由于柳疃据点的日伪军数量和武器装备强大,我军武器装备较差,缺乏攻坚经验,难以抵挡敌人的反击,被迫撤出战斗。

  为了掌握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鲁东工委决定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4月4日,鹿省三等在龙池村主持召开了七、八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合编和去胶东发展问题。会议决定:一是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由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兼任政委,张文通任副政委,指挥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下辖七、八两个支队和直属特务大队、骑兵队。二是根据胶东特委的邀请,立即东进平度、掖县、黄县等地区。5日,部队从瓦城、龙池、白塔一带东移。七、八支队东进的新河,胶东特委和山东抗日救国第三军及胶东游击队第三支队派代表前往迎接。在沙河与胶东兄弟部队共同商定了东上黄县,扩大抗日防区的问题。七、八支队的东进,有力地支援了胶东抗日武装的发展,极大的鼓舞了胶东军民的抗战情绪,许多胶东青年和昌潍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到7月底,西返清河时,已发展到6000多人、5000多支枪。

  1938年底,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

  9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七、八支队离开了征战3个多月的胶东战场,挥师清河,与中共清河特委领导下的清河三支队携手作战,奔袭焦家桥,夜袭周村镇,胜利地粉碎了当地日伪军对清河地区的“扫荡”。


  同年底,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分局指示,七、八支队速过铁路南下,参加创建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斗争。12月中旬,部队经过紧张的思想动员和整顿后,告别了清河地区的父老乡亲,从淄河一带穿过敌人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沿淄河南下,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从此,这支迎着抗日烽火揭竿而起,在鲁东、胶东大地转战一年之久的人民抗日游击队,跨入八路军正规部队行列,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潍坊市档案局 周钦生 赵华伟 整理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