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赋予景观教育意义

 阡陌躬耕 2013-01-31

如何赋予景观教育意义

□ 张天佑

  教育应该怎么发展?从第一代课改的代表性学校洋思中学,到第二代课改的标志学校杜郎口中学,教育理念经过了从教为主、学为辅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过渡。那么,第三代课改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我认为支撑第三代课改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有灵魂的全教育有灵魂不但指有知识、有文化,还应该有责任、敢担当,有正义、敢作为。全教育是指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让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学会说话,树立一种精神,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学校应该深入挖掘每棵树的历史和内涵。树是何时所栽?有哪些名人曾在树下读书?树的周围发生过什么故事?巧妙的挖掘,可以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湖南省师大附中有一棵百年香樟树,据说与学校的创始人、革命先驱禹之漠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学校充分挖掘这段故事的内涵,让全校学生站立在树前时,会不由自主地缅怀先辈,升腾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一棵树的生长,需要园丁的呵护;一棵树的生长,绽放生命的精彩;一棵树的生长,源自永恒的渴望。这些都是难得的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一中的图书馆前有一片树林,栽种着龙爪槐和白桦树。龙爪槐的寓意是果敢刚毅,白桦树的寓意是隽秀挺拔。进入图书馆要经过一个拱门,拱门下的地面上印有深深的脚印,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勇于担当。这正是由树文化开始,形成校园文化的过程。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有一棵石榴树。学校以石榴为载体,开展石榴红了艺术节,鼓励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评一评……在艺术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小画家小诗人小评论家小发明家。学校还进一步组织我与石榴树同成长等主题活动,让石榴树从学生的写作内容,到道德礼仪的象征,再到精神文化的寄托,一步步走入学生的视野、生活,骨髓、心灵。一棵树可以发展成一门课程,一棵树也可以蔓延成一种文化。

  教育需要充分放手,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发展、享受生命;教育需要回归自然,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中,得到智慧、勇敢、诚信和公正的美德,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与美丽的心灵,创造一个充满意义的幸福世界。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2013123日第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