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曝光单元之三 测光的基本概念 18度灰和“白加黑减”

 悟痴 2013-01-31

曝光单元之三 测光的基本概念 18度灰和“白加黑减”

上面我们学习研讨了曝光和感光的一些基本概念现在我们该来探讨一些测光的基本概念了。

测光测什么?是测它的绝对亮度还是它的相对亮度?还是别的什么?都不是!相机设计者采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那就是把中心测光点所对的物体,不论光强光弱,一律把它定义为18度灰。

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引入灰度概念了。
我们看一张照片,会觉得它五光十色、有深有浅,那是因为它既有颜色,又有灰度的缘故。 如果只有颜色没有灰度,那张相片就成了没有深浅的一块块色块。没有颜色只有灰度,就成了一幅黑白图,即灰度图。颜色的深浅是由灰度确定的。所以测光就是测拍摄对象的灰度,添上颜色,影像就完整了。
既然要测灰度,就需要给灰度的深浅定量。 摄影采用的灰度计量一般采用8位制,即28次方=256级,这对于人眼识别已经绰绰有余了。完全黑是0,完全白是256,中间按浓度逐渐过渡,中等灰度的灰阶就是128
衡量灰度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反射率,不同程度的灰度在外来光线的照射下会有不同的反射率,当灰阶为128时的反射率是18度,即黑色在反射光线中占18%(实际上就是有18%的光线被吸收了,没有被反射回来)。所以绕来绕去,18度灰就是128灰,也就是中灰。

把被测物体(通常就是主体)的灰度定为中灰有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首先保证了它会有一个最适当的灰度(550D说明书把它称为标准曝光)和清晰度,你就不必担心它原来是太暗或是太亮了,并且以它为中心向明暗两端扩展可以使你获得一个亮度适当的画面。

但是问题跟着也来了,被摄的主体本来就有明有暗,灰度不同,而且随着外界光照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变化着,你都把它定为18度灰,岂不是“指鹿为马”,黑白不分了?兄弟们,事实确实如此,因此就产生了一个“白加黑减”或称“亮加暗减”的问题。

现在你该明白了,当你以点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等中央点测光方式对主体测光时,测在白雪上,本该是白色的白雪在照片里就会变成中灰,你要想它在照片里还是白色,就要在曝光时人为地加光。加多少凭经验决定,一般是1-2EV,如果拍出来还不够白,就要在后处理时补光。测在黑色物体上,黑的也会变成中灰,因此你要人为地减光,并在后处理中补充调整。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一张正确的摄影作品。这就是为什么要“白加黑减“的奥秘。
至于在正常情况下主体本来就是中灰或接近中灰的,你当然只要酌情增光、减光甚或不增不减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