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单元之十二 降噪处理 关于降噪
既然噪点是高ISO的伴生物,不可避免,那我们就要好好来研究一番如何避噪和降噪了。一般有下面几个途径:
1、从源头上避噪
首先就是尽量慎用高ISO,从源头上避开噪点。550D的DIGIC4图像处理器的噪点处理能力很强,ISO100时的画质良好,ISO200-400时对画质影响仍然比较轻微,即使至ISO800,作为“到此一游”的业余摄影作品,噪点水平也还是可以容忍的。因此非不得已(例如需要以高ISO换取安全快门,夜景手持摄影等)尽量不要动用高ISO。在ISO设置为“自动”时,要设置上限,推荐值为400(室外)和800(室内)。超过这个限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用。
2、利用相机内置功能降噪
550D具有2个内置降噪功能: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和高ISO降噪功能,都可以在自定义功能中设置(具体操作参照说明书193页)。但DIGIC4图像处理器的能力再强,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内置处理器,远远不如电脑和专业除噪软件。所以对于具有后期处理能力的摄友,我不推荐使用,建议自己在后期中加以处理。
3、利用jpg格式专业降软件噪除噪
我们最容易获得的jpg格式图像降噪专业软件有:550D的随机软件DPP、光影魔术手和著名的NeatImage。
DPP的NR功能,不但能处理RAW格式文件,也能处理jpg格式文件,一身多能。
![]() 图1 DPP
光影魔术手有“高ISO降噪”和“颗粒降噪”2个功能。
![]() 图2 光影魔术手
NeatImage可以作为独立软件使用,也可以作为Photoshop的插件使用。为了使用方便,我是把它作为插件植入Photoshop的。
![]() 图3 从Photoshop中打开NeatImage
![]() 图4 NeatImage
那么,这3个软件那个处理得更好呢?我们来看看实际处理结果的对比,1幅是全图,4幅是局部截图的对比。对比图中,左上都是未经降噪处理的原图,右上是NeatImage处理的,左下是DPP,右下是光影。
![]() 图5
![]() 图6
![]() 图7
![]() 图8
![]() 图9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降噪处理后,3种软件对细节都保持得相当好,看不出明显的区别,但是对噪点的处理差别还是很明显的,NeatImage的处理质量遥遥领先,光影的“高ISO降噪”明显不逮,DPP比光影稍好。
其次,作为一般的jpg 格式图像处理软件,有些软件还带有杂点处理功能,如ACDSee的“杂点”、Photoshop的“滤镜-杂色”和光影的“颗粒降噪”也都可以处理噪点。处理效果与NeatImage对比如下。对比图中左上是ACDSee、右上是NeatImage,左下是Photoshop,右下是光影处理的。
![]() 图10
![]() 图11
从图11看,3者与NeatImage基本没有差别,但图10 的显示却很令人意外,反倒是Photoshop的表现最差,ACDSee略微领先光影,光影的“颗粒降噪”则优于“高ISO降噪”。综合来看,ACDSee的“杂点”和光影的“颗粒降噪“都还是可用的。
综上所述,我们优先推荐使用NeatImage降噪,其次是DPP的“NR”、ACDSee的“杂点”和光影的“颗粒降噪”。
4、第四个是最犀利的法宝,就是用RAW格式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噪点的产生并进行处理。我找到的RAW格式的处理软件有:550D的随机软件DPP、Photoshop的插件Camera Raw 6.3,以及同是Adobe公司的专业软件LightRoom3。DPP和CameraRaw的功能差不多,已经令我十分佩服了,对于LightRoom功能之强大,我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了。现在将它们的外观和内容介绍给大家,有兴趣的兄弟可以设法到网上去下载。
![]() 图12 DPP
![]() 图13 Camera Raw
![]() 图14 Light Room
说到这里办法已经不少了,还有吗?当然有,只要你肯动脑筋,方法有的是。这第五招就是综合运用PS技术,例如你可以先用滤镜把全图虚化,然后用历史记录画笔把主体涂抹还原,背景上的噪点也就随着虚化而消失了。不一而足,兄弟们好好琢磨吧!
最后想说一句,这几天我和老伴都感冒了,体力不支,勉强卒篇,文字上无力细细琢磨,如有不妥,请各位兄弟原谅。是否能按惯例在后天发出下一篇也尚未可知,如有耽误,也请多多包涵。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