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社会风气

 山爷wzs0718 2013-01-31

谈社会风气

现在的社会风气与以前有较大的差距。社会风气是由几代人共同造就的,其中包括自身修养、子女教养、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等等。从某种角度上说,社会风气是凝聚了社会个体素质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感叹当前社会风气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做过促进?

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类似教育。本人曾在《教改的阻力》帖子中提到"教改的难源自于权力、利益、传统、理念,及其学生家庭等产生的阻力。"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希望以成绩定乾坤。有特长的学生家长希望能有特长加分。学生学科有偏重的家长希望加试科目。有权势的家长希望有内部控制名额。有财力的家长希望有增加调剂名额。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影响教改的部分原因来自于家长的偏重自身的利益。所以教改往往是今天改过去,明天又改回来,改来改去未显重大进展。

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安全、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但拒绝付出,只要求"人人为我",从未考虑"我为人人"。更有甚者,困难时、遇险时获得救助后却拒绝作证,甚至诬陷救助者,那么社会风气怎能好得起来呢?

对子女的教育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此言并非陈旧和腐朽。有一位脱口秀的主持人讲述了他小时候的故事。一天他母亲煮了一只鸡,吃饭时母亲让他把一只鸡腿撕给爷爷吃,接下来再让他把另一只鸡腿给奶奶吃。面对着去掉两条腿的鸡,他大哭起来。此时他母亲竟然不让吃饭,而让他站到一边反思。主持人感慨母亲类似的教育为其以后的成才铺了路。这样的教育现在大概不大会多,大多是父母亲、爷爷奶奶往儿子或孙子碗里夹菜。有一句古训:"棍子底下出孝子,筷子上面出逆子",未必十分确切,但"筷子上出逆子"在现实中还是常有灵验的。

而又有相当一部分儿女成家后,双方家长往往不是教育儿女好为人媳,好为人婿。而是千方百计袒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要受累,不要受气。最后导致小家庭矛盾而分手。这样的例子在婚姻类的调解节目中,举不胜举。

在现实中,每当有"二代"犯法乱纪时,常有其父母出面横断了事,可斑见其自身的素质及平时对子女的教养。

列举以上种种,本人以为要改进社会的风气,除了需要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制约,也必须唤起每个人从自律做起,从自己的家庭教育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