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着熟”考析
太极拳论里有“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句。由此可见“着”是太极拳的细胞,“着”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单位。“着熟”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是通往太极拳必然王国的大道,正道,唯一之道!离开了着熟则太极拳的一切内涵的修炼就失去了依附之地。 现代拳法,或者叫组合招。优点是直接明了,不神秘,缺点把是不断变化的组合招都叫组合拳,只有一个名字,不好记,不好练。 而中华武术套路是按一组用法取了一个名字,(比如起式),而且名称的叫法有可能和用法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比如懒擦衣)。再加上由于套路的局限,在步伐的方向,手发力的方向等方面都和实际的具体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比如单鞭)。优点是每一招式名称里的信息含量大。缺点是容易让后学者陷进云山雾罩里不能自拔。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许多武术爱好者,练太极拳套路多年却不知道每一招的具体用法,或者是练拳架的时候很熟练,和别人推手的时候用不上自己所练的套路里的一招半式。在散手的时候更就不知所措的原因。 所以,在初学习太极拳套路的时候,就一定要知道自己所学一招的至少一种用法(以健身疗病为目的的初学者知道了反而有害所以除外)。只有这样,才能容易记住招式,学习进度才快,才会很快的把按照招式名称练太极拳架的的过程走完而进入到推手用法的着熟阶段。 快速通过太极拳套路着熟阶段的重要因素,就是教练在初教拳架的同时,就告诉学员自己所学招式的浅表用法。 一, 这些不同的地方就确定了拳架着熟和推手着熟及互相联系,互为基础又互相无法替代 这些不同的地方也无声的检验着太极拳教练的胸怀,操守和教学水平。 进入这一阶段的前提就是把太极拳的套路按照招式名称很轻顺的练完。达到了双脚虚实分明,身体正直,全身松沉。 在进入推手用法着熟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基本功的训练,比如用中,沉胯,前虚后实,节节贯穿,外三合,等等,这些另外再讲。 在进入推手用法的着熟时,牢记以下的几句话:遇劲而沉,遇沉而松,遇松而圆,遇圆而中 在习练推手着熟的同时要更加勤奋练习套路,要举一反拾,把老师和同学喂招的感觉带到太极拳的套路当中去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达到太极拳套路和喂招喂劲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否则,就会造成太极拳套路和推手相互脱节的浪费宝贵生命的不良后果。 太极拳教练在引导学员进入推手着熟阶段的时候,要在学员修练基本功的时候,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员的基本招式。因为每一个学员的体形,性别性格等各方面情况不一样,就会对一些太极拳的招式的适应状况也 通过一段时间的喂招和理论引导,学员的身形会得到自动的修正,太极拳套路里招数动作会进一步的符合击技规范,对招数的理解会更进一步,对太极拳论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太极拳的练法会自动修正。使得修练太极拳的进度达到应该达到的速度。预计一年半左右就可以完成从拳架名称着熟到推手着熟的全部过程。推手水平的提高会非常的显著。(比如陈总陈大哥,潘大哥等,,,,,,) 在推手着熟训练阶段。同时就可以让学员的听劲,松沉,灵机处理等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太极拳学员的推手懂劲方面的水平逐步的有了明晰的提高。比如虚实的转换,劲的来源,劲路在体内的走向。在使用某一招的时候,灵魂是什么,劲从何处来,合向何处,同时慢慢的就达到了心,意,身三家相见的美妙境地。到了这个时候,太极拳的推手,养心和健身就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了,就达到了推手,健身,养心娱乐一体化。就不计较推手的胜负,只看重技艺的优劣,就达到了不用做作,自然而虚心的纯朴心境。招式不求自来,劲路不寻自得。 在推手当中招不熟就谈不到练太极拳套路过程当中的懂劲。因为不知道招式的用法就无法引导劲的走向。任何一种太极拳,在不知道招式用法(拳架着熟),不熟悉招式在推手当中的用法(推手着熟阶段)的情况下练太极拳套路健身可以,养性可以。对正确深化理解太极拳套路的内涵就难,对提高推手水平尤其难,对很快把推手和套路完美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就更难! 击技太极拳的劲路是依附在招式的用法上的,在其他太极拳修炼要素具备的前提下,正确的招劲合一就是内功的核心。 而招劲合一的唯一提高过程就是喂招和实践。 快速通过推手着熟阶段重要的因素是教练真诚的喂招 散手的懂劲阶段和推手的懂劲阶段主要的不同,就是散手是双方手,眼,身,法,步,心意的高速对接,而推手则是缓慢的接触。 次要的不同就是同一个太极拳招式在推手和散手的应用方法上,发劲方法上的有所不同,(比如赵堡太极拳里的高探马)。 所以,散手的懂劲阶段就是对推手懂劲阶段的检验和提高。更是对你所学的太极拳套路的真与假,优与劣,有内涵与没有内涵,以及师傅的是否真心教学等等,都是一种无声的检验。 由于以上四点的不同,就导致了由太极推手向散手阶段的过度的过程变成了事实上的跨越。在练太极拳架阶段要放眼推手阶段,推手着熟阶段就要放眼太极拳的散手阶段,就要逐步的向散手阶段过渡,更重要的是要把推手阶段中的不利于散手阶段的一些致命缺陷提前掐除。以免推手和散手的严重脱节,甚至变成了散手的绊脚石。 在进入散手阶段以前,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重要事情:即硬度,速度。手和眼睛的高度配合。心法身法步伐和手法的高度配合等等。 还要批判几个观念:既太极拳套路万能论,也就是把太极拳套路的作用无限的扩大化,神秘化,万能化; 其次是大言套路姿势越小,腿不打弯站的越直姿势越高就越长功夫。明明是自己有严重的关节炎,年老体衰或者习性懒惰无法走低架,却为了多骗几年徒弟的血汗钱,一定故做神秘的说是大道至简,,,,,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后学者灵活的步伐,明晰的技法以及防守和进攻的距离; 再次是把佛家,道家,丹家,儒家甚至是巫家等等的奇谈怪论都牵强附会到太极拳的修炼中来。分散了后学者的精力,白耗了后学者的时间,浪费了后学者的金钱,其结果是,后学者不但没有涨功夫,还要得到“悟性不够”,“不刻苦”,“德行不好”“钱交的不够”等等的大帽子。 最后批判的观念是把太极推手包装成击技型太极拳的最高阶段,引导后学者在太极拳的套路,太极拳的推手和毫无练法的所谓的太极神秘理论上兜圈子。 通过拳架,推手等阶段的准备,观念的变化就很大。就可以进入太极拳散手着熟的培训阶段了。 以和式太极拳为例,先要进行金刚式的接手训练。由教练喂招,遵循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由假到真的原则。每一招的用法要提取的干净,要都喂到,喂熟。喂熟喂全一招再进行下一招的训练。在推手懂劲阶段教练就要知道每一位学员的天生的招式是哪一个,待喂完金刚式后就要从某位学员的天生招式展开向后逐步的喂招。 在此阶段你对太极拳架的深化理解就更上一层,对推手的感悟就更进一步。对输赢的观念就更加淡漠。你的胸怀,你的道德水准都更如广漠的宇宙难寻边际。 快速进入散手着熟阶段的关键因素就是你的师傅你的教练是不是有乐见你的功夫快速超过他的真道德,和博大胸怀。 着熟是死的东西,是呆板的僵化的。在散手着熟阶段要着眼活化。这是后一步的话题以后在讨论。 以上观点是自己学练中华武术太极拳时候的一点浅见陋识,抛砖引玉,谨供大家参考,欢迎责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