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加强合作交流(070814)
2013-02-01 | 阅:  转:  |  分享 
  
加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蒋仪

关键词:构建环境合理分工合理评价

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他就有多大。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合作交流可以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沦。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并从中可以寻找自我价值,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一、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尊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在课堂上把鼓励送给他们,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裕的问题空间,由于学生在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仅靠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提不出关键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作必要的引导,寻找问题的角度,提出解题的方法,很好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善于自主探索,在分析“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每位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而且在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从而进一步熟练了表面积的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交流,学习的动机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明显。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带来的成功感。

二、实施合理分工,明确合作学习的责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地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读题者、激励者、检查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等等。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我在班里让小组成员自主分工,明确每名成员的责任,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而每位成员的分工并非一成不变,结合当天小组各个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并获得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方可变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如: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用一张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纸,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及接缝)。要使它的容积大于550立方厘米,请问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和高各是多少?它的容积又是多少?”先我让学生独立思考: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1)先小组讨论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形成小组意见;(2)小组合作亲手做一做;(3)在全班交流。

这题集数量关系、空间观念、实际应用等数学问题于一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得到不同的解决,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创新意识也能从中得到体现。

我请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因为要使这个纸盒子的容积要大于550立方厘米,考虑到高是整数,则有:

解法一、在这张正方形的纸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3厘米的小正方形,将其折合成一个长方体纸盒子,这纸盒子的长和宽均为:20-3×2=14(厘米),高为3厘米,因此这只纸盒的容积为:14×14×3=588(立方厘米)。

解法二、在这张正方形的纸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将其折合成一个长方体纸盒子,这纸盒子的长和宽均为:20-4×2=12(厘米),高为4厘米,因此这只纸盒的容积为:12×12×4=576(立方厘米)。

如果考虑到高是小数,则还有无数个答案,如果考虑将剪去的四个小正方形再进行分割后再进行粘贴,则还可得到其它的答案。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培养了数感。

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1、圆的周长的解决方法有哪些?2、猜,周长与什么有关?3、有什么关系?4、看看哪位同学想的方法又多又好?在学生独立探索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1、你的方法是怎样的?2、与你们小组的方法相同吗?3、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这样想?5、从同伴的探索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你认为你的方法好还是同伴的方法好?通过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给了每个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使个性与共性同时得到发挥。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是评价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力求做到充分利用评价结果调控改善教学过程,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让学生时刻保持着一种企盼的心情与动力,更上一层楼。学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教师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扬和鼓励。学生身上不易被人察觉的潜能一旦被激发,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说错不用怕,重新来。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看法,让他们自主交流,不要过多限制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时间尺度,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表不同意见,大胆猜想,不急于得到圆满答案。在交流时,我让后进生先发表看法,不作出对或错的判断,再让优、中生发言,各抒己见,并大胆提问,让后进生自己作出选择并说出理由,让整个交流过程在民主、和谐、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心情放松,胆子也大了,想法也多了,脑子也转快了。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中,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说的非常好,我正想表扬这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但是为了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我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评价,他哪些地方说的好?一个学生指出:他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思路也很清晰。这个学生听了以后,整堂课一直坐得非常端正,而且听得也很认真。因此,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自己不断探索、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主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知,在合作中创新,在质疑中问难。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决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想法,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从而乐学会学。



邮政编码:214401

电子邮箱:jiangyi0706@126.com手机:13222868033















































献花(0)
+1
(本文系先天下之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