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華第一大宴——滿漢全席

 三味書屋754 2013-02-01

                中華第一大宴---滿漢全席

             ★★★《三味書屋754》2013年02月01日編輯整理★★★

                                                             ★★★★★ 

       

        

               

        墨子?辭過》曾雲,“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老子》也曾說,“去甚,去奢,去泰”,這都是對奢侈行爲持反對態度。然而,中國曆史上的奢侈行爲並未因爲聖人的教導而有所收斂,到了明清時期反而變本加厲。在北京比較有名的曆史古迹翠園裏,有明朝留下來的木雕,有清朝留下來的石凳,有溥傑親題的牌匾,還有就是聞名天下的“滿漢全席”。滿漢全席興起于中國三大盛世之壹的康乾盛世,不僅因其豪華隆重、講究禮儀、用料廣泛、做工精美、菜點繁多、口味豐富而馳名,更因它借匙箸爲玉帛,劃溝壑做坦途,成爲中國的第壹大宴。“滿漢全席”,有說源于揚州,有說源于朝廷某種大筵席,有說是朝廷菜與民間菜逐漸結合,有說是官場菜。但它是從乾隆南巡之後,開始在各地流行的。這個以“漢菜”爲主的“全席”卻是“滿”字當頭,爲的是在飯桌上也要維系著壹個“大清”的統治地位。然而,“滿漢全席”發展到今天,使它聞名的不再是那清朝的威武尊嚴,而是它那“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的富貴象征。滿漢全席分爲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彙集滿漢衆多名馔,揀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全席共有冷葷熱肴壹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壹百二十四品,計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隆。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

       

  滿漢全席的起源:  

    清代宮廷盛行的“滿漢全席”,具有濃郁的滿族特色。滿族在入關以前,繁衍生息在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飲食上並不十分講究。宴會時只是將大塊的肉煮爛,與會者席地而坐,解刀進食。主食主要是米面點心。如果舉行祭祀儀式,就將整豬、整羊、整雞、整鴨上席。這種習俗在入關以後繼續保留下來。
    清代定都北京後,滿族與漢族雜處,飲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交流。滿族的達官顯貴,在與漢族官員的相互交往中,吸收了漢族菜肴的制作方法和宴飲程式,並加以改造,于是逐漸形成了“滿漢全席”的格局。然而民間流傳的故事更富傳奇色彩:
    “滿漢全席”由蘇州城壹介平民張東官所創,他也憑借于此由壹介布衣草民升爲皇宮禦廚、成爲壹代廚藝宗師。張東官本來做菜技藝壹般。但他身藏兩樣絕活,壹樣在手上:他會壹手耍雜技壹般的切菜功夫;壹樣在嘴上:他有壹條能嘗出百味配料的舌頭,而且巧舌善辯,能背大段菜名。
    康熙皇帝擒鳌拜、平三藩後,國家安定,百姓安居,大清王朝進入了太平盛世。康熙深知“得人心者昌”,他決定巡幸江南,訪求前朝大賢,消除滿漢畛域,但遭到朝中滿族權貴嚴親王等人的反對。康熙決定以“口腹之欲”作爲突破口,去江南尋訪美食。張東官就在這期間憑借巧舌善辯之舌被康熙禦封爲“江南第壹名廚”,被選進了皇宮禦膳房。從此開始了他創立滿漢全席的人生四部曲。
    不懂規矩又不會做菜的張東官在宮廷中險象環生,張東官被迫逃出皇宮,在逃避追殺的過程中走上學習廚藝的曆練之路。他博采衆家之長,憑借自己的超人天賦,將中華民族各地美食精粹“燴”于壹爐,成爲壹代廚藝宗師。
    在被重新召回皇宮之後,張東官成爲“千叟宴”的主廚,並在這次著名的大宴上大功告成,張東官自編壹套壹百零八品的宴席食譜,創立了滿漢全席。“千叟宴”之後,張東官辭去禦膳房總管之職,在京城開了壹家最大的酒樓,“爲天下人做菜”。康熙禦筆欽賜“滿漢樓”招牌。滿漢樓賓客盈門,“滿漢全席”流傳到民間,逐漸成爲天下第壹宴。

       

     滿漢全席的種類:

    滿漢全席是我國壹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大型宴席。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燒烤、火鍋、涮鍋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滿漢全席主要分爲以下六種:
    蒙古親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爲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貴族所設的禦宴。壹般在正大光明殿設宴,由滿族壹、二品大臣作陪。清朝曆代皇帝都很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受邀參宴的蒙古親族也視此宴爲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記載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繡蟒,往往湯汁所沾,淋漓盡,無所惜也。”
    廷臣宴
    此宴于每年正月十六日舉行,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于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年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都參加。皇帝借此施恩來籠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壹種象征形式。
    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宮廷的大宴之壹。後妃王公,文武百官,都以進壽獻壽禮爲榮。宴間名食美肴不可勝數。如果遇到大壽,慶典更爲隆重盛大。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壹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喜六十大壽,于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谕,壽日前月余,筵宴就已經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到29170余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1000萬兩,極盡奢華,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
    千叟宴
    千叟宴,顧名思義是年歲較大的老人參加的宮廷筵宴。據清代曆史文獻記載,康熙、乾隆兩朝舉行過4次千叟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舉行首次千叟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正月在清宮陽春園舉行第二次千叟宴。康熙帝在席上作七律詩壹首,名曰《千叟宴詩》,與宴滿漢大臣也作詩奉和,以記其盛,千叟宴因此得名。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于甯壽宮皇極殿,與宴者3056人,即席賦詩三千余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爲萬古未有之舉”。
    九白宴
    九白宴開始于康熙年間。康熙最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爲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爲貢,即:白駱駝壹匹、白馬八匹。以此爲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禦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爲此作詩:四偶銀花壹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節令宴
    節令宴系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都是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然有自己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于宮廷的特殊地位,遂使食俗定規詳盡。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壹應俱全。

      

      豪华繁琐的大宴:

       滿漢全席包括的六大宴,每壹宴會的操辦都耗盡國家大量積蓄,僅以千叟宴爲例:第壹次千叟宴前夕,正值康熙60整壽萬壽慶典之時,此刻大清王朝四海奠安、民生富庶。各地百姓有感于康熙的恩澤,甚至壹些年老的百姓紛紛從幾十裏、幾百裏的京畿,或者幾千裏的外地自發前來祝壽。作爲大清王朝的聖明帝王,康熙見到這種情形,深感民衆的誠心。爲了不讓遠道而來的衆人空手而歸。于是,在萬壽慶典的前壹日特發谕旨,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宴賞衆叟。這些人的年齡都在65歲以上,共有2800余人。
    康熙帝爲圓滿舉行這次盛宴,在宴前數月,就多次下達谕旨,令宮廷各衙門的官員和工匠做許多准備工作。將老叟們要出入的宮門重新油飾壹新,把盛宴周圍的殿宇房間布置得光彩照人。禦膳房內增添了炊具、食具、飲具及膳桌、坐墊,僅爲老叟們端送膳品的夫役就雇用了156名。宮廷筵宴用的涼棚、宴席中的各種主副食品、酒等更是應有盡有。
    筵宴當日,先擺上千叟宴桌。宴桌按入宴耆老品位高低設擺壹等桌張和次等桌張,筵宴盛器和肴馔也有明顯的區別。宴桌安排如下:乾清宮地平正中擺皇帝宴桌,殿內地平下和殿外兩廊下擺王公和壹、二品大臣、外國使臣壹等桌張。次等桌張擺在丹墀甬路和丹墀以下,爲三品至九品官員、蒙古台吉、頂戴、領催、兵民等宴桌。宴桌全部擺完後,用宴幕壹壹蓋好,以保持飲宴食品衛生。
    擺畢宴桌,外膳房大臣率員有組織地分批引領參加宴會的各官、外國使臣和衆叟入席,然後恭候皇帝駕臨。在韶樂高奏、鼓樂齊鳴中,皇帝乘坐的八人暖轎從養心殿緩緩而出。落轎至乾清宮,皇帝步出暖轎,升入寶座。接著奏起丹陛大樂,管宴大臣引著乾清宮殿內外及東西兩廊下的各級官員、蒙古王公等由乾清宮丹墀兩旁走至正中,鴻胪寺贊禮官贊行三跪九叩禮,伴隨著樂曲數千耆老群臣壹同向皇帝叩拜。起立後,樂聲就停止了。管宴大臣再引著王公大臣步入殿內入席,與宴衆叟群臣于座次再行壹叩禮之後入座席。
    衆人向皇帝叩禮之後,茶膳房大臣向皇帝進紅奶茶壹碗。皇帝飲畢,大臣及侍衛分賜殿內及東西廊下王公大臣等茶,飲後茶碗均賞。同時,丹墀內入宴官員由大門上侍衛手執盒子茶賞賜。被賞茶的王公大臣官員等接茶後均出坐,向乾清宮內皇帝座處行壹叩禮,以謝賞茶之恩。
    進茶之後,茶膳房總管太監立即送呈黃盤蒸食、爐食、米面奶子等果宴,到金龍大膳桌上。尚膳總管率人上禦宴。之後在丹墀兩邊擺放銀包角花梨木桌兩張,每桌安放銀折盂壹件,金勺、銀勺各壹把,玉酒盅20件。執壺內管領和禦前侍衛將玉酒盅斟滿酒,放在皇帝面前的膳桌上。接著,皇帝召集壹品大臣和年屆90以上者至禦座前下跪,親賜卮酒。同時,命皇子皇孫爲殿內王公大臣進酒,並分賜食品。衆叟向康熙帝再次謝宴。內務府大臣等執食盒上膳,分賜各宴桌肉絲湯膳。群臣衆叟開始進馔。中和韶樂聲止,清宮戲班進乾清宮獻歌獻舞。歌舞完畢後,千叟宴結束。隨著贊禮官高聲唱導,衆叟向康熙帝再次行壹跪三叩禮,表示謝宴。
    中和韶樂再起後,康熙帝起駕回宮。官宴大臣按早已擬好的賞單向衆叟賞賜詩刻、如意、壽杖、缯绮、貂皮、文玩等禮物。衆叟跪領賞物後,再次叩謝天恩。整個大宴,呈現出壹派恩威、盛隆的景象。大宴的主人康熙帝頻頻施恩、頒賞、賜宴;王公大臣、使節、耆老衆叟,則紛紛叩頭謝恩。

      

      奢侈的珍馐佳腩:

     滿漢全席不僅禮節繁瑣,它的菜系也是繁雜衆多,令人歎爲觀止。以千叟宴的菜譜爲例,其菜系品種之繁,耗費之巨,令人砸舌。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水晶軟糖、五香腰果、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橘子、蜜餞海棠、蜜餞香蕉、蜜餞李子
    饽饽四品:花盞龍眼、艾窩窩、果醬金糕、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蔔、蜜汁辣黃瓜、桂花大頭菜、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陳皮兔肉、怪味雞條、天香鮑魚、三絲瓜卷、蝦籽冬筍、椒油交白
    膳湯壹品:罐焖魚唇
    禦菜五品:沙舟踏翠、琵琶大蝦、龍鳳柔情、香油鳝糊、肉丁黃瓜醬
    饽饽二品:千層蒸糕、什錦花籃
    禦菜五品:龍舟鳜魚、滑溜貝球、醬焖鹌鹑、蚝油牛柳、川汁鴨掌
    饽饽二品:鳳尾燒賣、五彩抄手
    禦菜五品:壹品豆腐、三仙丸子、金菇掐菜、溜雞脯、香麻鹿肉餅
    饽饽二品:玉兔白菜、四喜餃
    燒烤二品:禦膳烤雞、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野味壹品: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鱿魚卷、鮮魚肉、刺龍牙、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
    膳粥壹品:荷葉膳粥
    水果壹品:應時水果拼盤壹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這些菜品共消耗主副食品包括:白面750斤12兩,白糖36斤2兩,澄沙30斤5兩,香油10斤2兩,雞蛋100斤,甜醬10斤,白鹽5斤,綠豆粉3斤2兩,江米4鬥2合,山藥25斤,核桃仁6斤12兩,曬幹棗10斤2兩,香蕈5兩,豬肉1700斤,菜鴨850只,菜雞850只,肘子1700個。宴席每桌用玉泉酒8兩,800席共用玉泉酒400斤。爲舉辦壹次千叟宴,內務府葷局還要燒用柴3848斤,炭412斤,煤300斤。由此可見,至高無上的皇帝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爲通過飲膳、飲宴活動而體現出的官道時,其所耗費的巨大財力、物力和人力十分巨大。

              

   中華第壹大宴滿漢全席菜單[精選部份]:

   中華第壹滿漢全席菜單席前侍奉 貢品香茗: 奶茶、平山貢春。
六茶點: 芸豆卷、秦郵董糖、豌豆黃、窩窩頭、淮安茶馓、薩其馬。
六幹果: 琥珀桃仁、開口銀杏、蜜餞青果、杏仁佛手、香酥蠶豆、興安榛子。
四仙果: 桂圓、葡萄、李子、蟠桃。
食藝欣賞: 王母蟠桃、鶴鹿同壽、麒麟獻瑞。
冷菜八碟: 鳳尾大蝦、凫卵雙黃、玫瑰牛肉、金錢香菇、美味翠瓜、珊瑚雪鄭、牡丹酥蜇、水晶肘花。
調味小菜: 寶塔菜、滿族芥菜、香腐乳、鹵蝦豇豆。
珍品海錯: 金絲官燕、蟹粉排翅、月宮魚肚、金錢紫鮑。
紅白燒烤: 烤乳豬、鴨絲美卷、富貴雙味、菊花鳜魚。
南北山珍: 梨片果子狸、黃焖飛龍。
滿漢熱炒: 梅花鹿幼、玉帶蝦仁。
山野蔬鮮: 雞縱(同音)珍寶、扇面蘆筍。
滿漢細點: 乾隆禦餅、壹口飄香、枇杷酥、翡翠水餃、竹節小饅首、八珍糕。
甜品: 津棗蛤士蟆。
時菜花盤: 萬年長青。
席後品茗: 烏龍茶。
音樂欣賞: 春江花月夜。

 

                                    

 

《歡迎進入三味书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