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马礼

 思明居士 2013-02-01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医学家们发现,许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我国的老寿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着某种疾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这种与疾病相伴随的笑为"病理性的笑"。

  老年人在罹患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时,因脑组织发生缺血性退行性变,导致脑功能失调,可发生无意的笑,多数可伴有上肢震颤、步态不稳、语言不清等症状。 儿童患了大脑发育不全症,可表现出特殊的憨里憨气的笑--"傻笑",而且常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 大量酗酒后,由于大量的酒精进入人大脑组织,使得大脑的兴奋抑制功能失调,而出现狂笑。这说明酗酒者已经急性酒精中毒了。

  发生破伤风的病人,因咀嚼肌群呈强直性痉挛。口角缩向下方,上唇紧贴牙齿呈"苦笑"状。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大脑功能不正常,有"幻听、幻视"等症状,因而常自言自语,嘻嘻傻笑。 无法克制的笑,称为强制性笑。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笑往往是提示病人脑部有细胞变性、脑动脉样硬化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若发现有这些病态的笑,就应及时就医, 让医生"顺藤摸瓜",从笑声中识病,从而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口吐白痰,黄痰及痰中带血,多为肺脏有病;大口吐血,多为溃疡病 血,或肺病出血。

  2.嘴里发苦,多为肝胆有热;口腔有食臭味,多为胃中有热,或胃病;口吐酸水,多为胃溃疡病;舌色发红无苔,属于胃阴亏损;舌苔发黄,胃肠有实热 舌质淡白,为气血不足。

  3.色发红,多为风热感冒;颧骨潮红,多为肺病;脸色苍白,为气血不足;脸色发黑,恶性贫血、药物副作用,多出现这种现象;眼圈发黑,多出现在失眠,过度疲劳,或妇女月经期;脸、眼、皮肤发黄,常出现在肝炎、胆囊、胆道性疾病;面部青紫,为缺氧现象,常在呼吸、循环障碍时发生,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瓣膜病等。

  4.全身疲乏无力,常在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肝炎、胃肠病中出现;全 身皮肤出现红斑、瘀血,可考虑血液方面疾病;全身发冷发烧而有定时,多为疟疾;经常头晕、头胀,多为血压高;全身消瘦明显,应及时到医院作全面检查,找出原因,进行治疗。

  5.小便发红,为体内有火;小便短小或次数过多,可考虑肾脏有病;小便 时尿道疼痛,多在尿道、膀胱有炎症时出现;大便有鲜血,多为痢疾、痔疮及肿瘤出血;大便出血发黑时,多为胃肠出血;大便溏泄而不消化,多属脾胃虚寒; 大便泄泻伴有粘液、肛门灼感,肠胃有热。

  在日常生活中,上述情况如能注意观察,就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望闻问切是中医看诊的四个环节,也是中医治疗辨证施治的前提。要使各种中医治疗方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就要准确的判断身体的病症。中医望诊是中医看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医望诊方法很多,专家表示中医望诊方法包括望神,望色等。以下为大家介绍中医望诊方法中的望神。

  


中医望诊方法之望神

 

  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神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

  如病人精神充沛,神志清晰,目光精彩,面色红润,表情活泼,语音洪亮,呼吸平静,则表示神气健旺,正气未伤。中医称此为“得神”、“有神”。有神,则疾病一般不太重,预后亦较好。

  如病人精神萎靡,神思恍惚,目光暗淡,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言语低沉,呼吸急促,则表示神气虚衰,正气败散。中医称此为“失神”“无神”。失神,则病势较深重,须防疾病的突变。

  还可见一些久病、重病、精神极疲衰的病人,原来不欲言,语音低微,时断时续,后来突然语言不休;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发红,如涂油彩。此常说明病情恶化,为“回光返照”之证,中医称此为“假神”,是一种败象。

  除了望神,中医望诊方法还有其他,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医望诊方法,或是其他美容护肤,中医丰胸,中医减肥等信息请关注东方虹医学美容网中医美容频道,这里将为你提供更多关于中医美容护肤的方法。

 望色:色是各种色泽,它反映脏腑气血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色,通常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枯、明、暗等。色与泽心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兰;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这是古代中医将色与泽综合望诊而辨证的经验总结,值得重视。望诊肤色,一般主要观察面色,面色是全身肤色的代表。察色须分辨常色与病色。

  病色:指生病时,皮肤或面部所反映出来的不正常的颜色。如色泽晦暗,则表示为久病、里病、重病,是正气将败,故预后多不良。

  常色:我国人民健康肤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肤色稍白或稍黑些,也为常色。应考虑到,人的肤色可随地区、气候、职业、饮酒和运动等情况而有所变化,不可一概都归为病色。

  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通过观察指甲的颜色、光泽、形状、大小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基本状况,甚至看出他潜在的健康危机;而通过指甲的光泽、纹路、斑点等等的变化,则可以推断出身体正在悄悄发生的病变。所以,学会观察指甲,就是学会了一种最为简易的健康自测方法。

  1.指甲颜色

  甲色偏白:

  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或者是钩虫病、消化道出血等慢性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指甲白得像毛玻璃一样,则是肝硬化的特征。

  甲色变灰:

  指甲呈灰色,多是由于缺氧造成,一般抽烟者中比较常见;而对于不吸烟的人,指甲突然变成灰色,最大的可能便是患上了甲癣,初期指甲边缘会发痒,继而指甲还会变形,失去光泽变成灰白色,如灰指甲等。

  甲色变黄:

  指甲变黄,在中医上认为多由湿热熏蒸所致,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胡萝卜血症、肾病综合症等;西医上则认为指甲偏黄多半与体内维生素E的缺乏有关。如果所有的指甲都变黄,就必须接受治疗了,因为那是全身衰弱的象征。

  2.指甲光泽

  甲色讲的是指甲的光泽度和颜色。健康人的指甲有一定的光泽并且很均匀,好像一块光滑的玻璃,而且指甲应该是美丽的粉红色。一旦甲色发生变化,就说明体内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了问题,应该要重视了。

  甲泽变亮有两种。一种是指甲上有块状或者条状部位变亮,而不是整个指甲,这种情况多与胸膜炎、腹腔出现积液有关;另外是整个指甲都像涂了油一样,变得光亮无比,而且指甲变薄,这种多见于甲亢、糖尿病、急性传染病患者。

  光泽不均:

  指甲的光泽度不均匀可以表现在不同指甲,也可表现在同一指甲的不同部位。如每个指甲都是前端有光泽,根部毛躁无光,可能存在慢性气管炎;如果只有部分指甲光泽不均,暗示体内存在某些慢性损害和炎症。

  失去光泽:

  如果整个指甲都像毛玻璃一样,完全没有一丝丝的光泽的话,说明体内存在着某些慢性疾病,不可不注意了。

  3.指甲形状

  百合形:指甲比较长,中间明显突起,四周内曲,形状犹如百合片。这类指甲多见于女性,这种指甲的形状是最漂亮的,但拥有此甲的人多半从小就比较多病,尤其是消化系统方面经常容易出问题。

  扇形:这类指甲下窄上宽,指端成弧形。拥有扇形指甲的人,多半为天生的强体质型,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耐受能力很强,但是他们很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

  圆形:呈圆形的指甲,主人看上去体格健壮,很少得病。这类人对于疾病的反应十分的不灵敏,很难自觉出身体的异况,所以,一旦生病,往往就很重。

  4.指甲纹理

  指甲凹变,指的是指甲上出现一些横纹、竖纹以及斑点等等。中医指出,指甲的这种变化与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组织结构的破坏、萎缩等病理变化都是密切相关的。

  竖纹:

  指甲表面不够光滑,出现一条条的直纹,一般会出现在操劳过度、用脑过度后;在睡眠不足的时候,这些竖纹会很清楚地显现出来。如果竖纹一直存在,则可能是体内器官的慢性病变。

  横纹:

  指甲上的横纹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病变的记录。开始的时候横纹只在指甲的最下端,随着指甲的生长,逐渐向上移动。

  斑点:

  指甲上有少量白点,通常是缺钙、缺硅或者寄生虫病的表现;白点数量比较多,可能是神经衰弱的征兆;而指甲上出现黄色细点,则可能患上了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果指甲上出现黑色斑点则要小心,轻者只是操劳过度、营养不良。

  • 在炎炎夏日,身体出汗再寻常不过了。但有的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吃顿饭、做点事或稍一紧张便汗如雨下,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在医学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症

      由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

      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患者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多阵发性出汗,有时也可持续出汗。还可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另外,高血压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可出现多汗。

      局部多汗症

      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可服用温补之品进行调理。

      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多见于身体阳气偏甚及消化功能亢进者。

      半边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和知识分子。

      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亦可出现有异味的会阴汗。

      腋臭汗:汗臭如狐骚气味,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

      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阴阳双亏并感寒所致。

      手足心汗: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常在青少年时发病,多半是精神压抑引起。

      此外,高烧病人的全身战栗发抖,而后汗出、生命垂危之际的大汗淋漓不尽,均为疾病转危之征象,应加以重视。

    1.间歇性跛行: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严重者不到百米) 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胀麻疼痛而被近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 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坐骨 神经受累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2.拖腿性跛行: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 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3.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

      4.划圈步态:走路时表现为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勾。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 直腿蹭地并向外侧划一半圆前走一步。由于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所以又称"仿瘫步态"。此外,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髓型颈椎 病以及脊髓痨等患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患者。

      5.高抬腿步态: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门 槛之状,所以又称"跨越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 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6.足跟步态: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患者。

      7.摇摆步态:走路时患者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 提足前进。所以每前走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

    •  肺开窍于鼻,中医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赖肺的作用。如果他肺功能很好,鼻窍一定通畅,嗅觉正常,和你玩个“闻香识人”肯定是把好手。否则:

        ●鼻子呈现棕黑色:表示脾脏、胰脏有问题。

        ●鼻的旁边发青:表示胃寒。

        ●鼻的旁边发黄:表示肠胃消化不良。

        ●鼻头发硬:表示血中胆固醇过高。

        肺是个娇脏,娇嫩得很,热了冷了都会受伤,所以肺的病变最常见。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肺与鼻子连通,外界的邪气能直接伤害到肺,使它功能失常。另外,中医认为肺为五脏之华盖,也就算五脏的顶盖,只要其他脏腑有病变,病气都会向上熏泛到肺。而肺与鼻子关系很铁,一人有病两人同担,所以鼻子动不动就会鼻塞,流涕。


        听张学友的情歌,总带着感情浓郁的鼻音,让人沉醉。都知道他有鼻子过敏的毛病,发病时,头痛、失眠随之而来。张学友说可能是拍戏时伤到鼻子,造成鼻子内的软骨歪了,于是鼻子开始过敏。其实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肺气虚弱,使风寒邪气入侵,带来了鼻窍堵塞不通,用中医方法治疗可能比较好。

        补肺:马礼堂呼吸吐纳功。每天上午8~10点、下午3~5点,这个时间是柏树释放氧气的时间,而且柏树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做12次,长期坚持可以补充肺气不足。

       

    • 文章标签:闻香 测试 肺功能

  • 文章标签:多汗症 身体出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