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呼市的居民睡得都是火炕。火炕全凭紧连炕头的灶火来烧。那时,时有耳闻孩子掉进开水锅里被烫死了,这是连炕灶的最大弊端。为了防患于未然,有的人家在灶火与炕之间砌一堵矮墙,矮墙上还可以安放灯盏。但这种矮墙有碍观瞻,很少有人采用。为了孩子的安全,人们想出了别的办法,比如在窗台上固定一个铁环,铁环上拴一根长布带子,女人们忙家务时,把长布带子的另一端捆孩子的腰上。但这种办法也不是绝对可靠,女人离家时不敢使用,因为布带子缠绕在孩子的脖子上也有性命之虞。因此,有些女人出去挑水,干脆就把孩子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乱爬,好在一会儿就回来了,安全系数反而很大。 连炕灶一般都砌的很讲究。整块青砖,方方正正。锅台面上用白灰抹光,木锅盖擦拭的干干净净。有洁癖的人家还要在灶旁放一个白泥盆子,每天做完饭,用刷子蘸着白泥在灶的上下粉刷一新。 入夏,因为天热,家里的灶火停用了,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做饭。院里的灶火叫春灶,是可以随处挪动的。春灶的制作方法是,找半截破水缸,在下面轻轻地凿一个窟窿,作为风箱鼓风的入口,水缸的上半部分用胶泥掺些头发慢慢连拍带捏整出一个喇叭形的敞口,用来坐锅,后面留一个老虎尾巴似的出烟口,使用时插一节破炉筒子来导烟。水缸的下半部分用胶泥塞满,只在中央留一个拳头粗细的垂直向下的孔,此孔与鼓风用的横孔相连,炉盘就搁置在这个孔上。 春灶一般都摆在房檐低下,为了避免日晒,还要用破席子搭个凉棚。那时,一到中午,院子里的风箱声响成一片。青烟就会从那灶火的烟囱里面冒出来,一丝一缕地慢慢上升,然后在屋顶上空盘旋,时而似蛇,时而像龙,时而又像一匹奔驰的骏马,随之便消失在视野里了。整个院落都弥漫着一股青烟的气息,深吸一口,有时还能闻到饭菜的香味。 春灶不择燃料,没工作的家庭主妇出门上街,遛弯买菜,见能烧的树枝、破筐、竹笓、木棍儿,烂鞋底子、废胶皮都往家搂。过日子就得算计,能省就省。 一九八三年,父母亲搬至了楼房,那时呼市还没有煤气,父亲在厨房自己垒了一个抽风灶,抽风灶一面靠墙,砖砌。高一米,长一米,宽五十公分。砌好后,取中留灶口、安灶门、旋炉膛、铺炉条,炉条的间隙要适中,为的是擞炉灰。下头落空,为的是通风和落炉灰。灶台挨地面的砖要收进去,不能直上直下,给做饭的留搁脚的地儿。 做完饭要封火。灶台下头要放个盆,里面是煤末子掺黄土。浇上水,煤铲子和几下铲进炉子。扒拉平,捅个眼儿就可以封火了。到晚饭时,煤泥干了,用通条豁开捅碎,不用加煤,就能做晚饭了。如果夜里封火还要添干煤垫底,再拿煤泥糊上。但是技术不好的人是封不住火的。 很怀念包头的煨炭,烧完的灰都是白粉状,封火时在余火上放一块大些的炭,然后用炉灰覆盖的严严的,即便离家一个礼拜也没事,回来只要把炉灰擞下,几分钟火就起来了。 地灶的最大优点是节省空间。地灶灰烬的余热一般人家都不浪费,常常在里边埋两颗山药蛋,供下学归来的娃娃们充饥。 清晨,当东方刚刚发白,人们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开始升起炊烟,迷濛了一片霞光。回忆往昔的时光,总有一缕炊烟,飘袅在记忆的天空,总会让我想起陶渊明先生的那首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不管冬夏,母亲总是早早起床,倒完尿盆子就开始掏炉灰。炉膛清理干净后,就开始撕烂纸片子、掰干树枝子,用火柴点燃后再加煤,再用笤帚扫去灶台上的灰尘后才坐锅、添水,然后才坐在板凳上不紧不慢地地拉风箱。须臾,锅里的水就开了,等我和父亲起来,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做好了。 有时,我不想起早,爬在被窝里,母亲把饭菜端过来放在炕沿上给我吃。1960年,每天的早饭都是清水煮糖菜渣子。那个冬天非常冷,后半夜水缸就被冻住了,我常常在睡梦中被母亲砸冰的声音惊醒。 那时,我一下学就坐在灶前帮母亲拉风箱、添柴火。灶火的火舌温暖着我,母亲的脸在灶火的映照下,红彤彤的。 我最喜欢吃灶火做出来的饭菜,火大,烩出来的菜就香。如果焖米饭,锅底总会有锅巴,母亲往往把锅巴留给我,焦黄焦黄的锅巴,咔蹦咔蹦地嚼着玩,清香的味道此生难忘。 俗话说,家是有烟火味的地方。你看我们现在的厨房,干干净净的,听着音乐,看着电视,就把一餐饭做成了,没有烟火味,饭吃起来总也不香。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农家乐,喜欢往乡下跑,喜欢那土灶烧出来的饭,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忘不了那缕炊烟,离不了那份乡愁,那是我们记忆里的根,时不时牵着我们,回忆、回想,仿佛回到了我们昔日的家园,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我时常在想,远古时代的人们,捕捉到最早的火是来源于自然中,后来,聪明的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烧烤食物。人类的文明足迹踏着这火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使得灶火有机会在人间传承数千载的岁月,给人类带来家的温暖与温馨。 如今,家里的灶火早已不复存在。即便在今天的村庄,灶火也在逐渐地减少,很多人已经把它看作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但是,灶火曾经给家里带来的温馨温暖永远会留存在记忆的深处,灶火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也无论怎样都无法磨灭。 烟熏火燎的灶火,我总是在怀念你。因为这里有包含着人性、人伦、人道、至亲、至孝、至爱,它是我们生命中曾经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我们的悲欢离合,见证了我们的人生的苦难。我多想穿越时光隧道,重温那昔日的生活,让那灼热的灶火温暖我日渐疲惫不堪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