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边,又称边纸、耳纸,是全张邮票四周的纸边。邮票的票边,一般都印有版铭、标记及图饰。这些铭记与邮票、邮政有密切关系,是研究邮票印刷版次、印次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一种知识丰富、新颖别致的收藏品,因此,集邮爱好者一般不会轻易撕掉印有铭记的票边。 ![]() 下面介绍我国邮票票边上常见的铭记。 厂铭:邮票票边上所印的邮票承印厂名称或邮票发行单位名称(如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票印刷厂有北京邮票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和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三家,此外上海印钞厂也承印了《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和《上海浦东》两套邮票。 色标:又称色级标记、梯尺,是指影写版、影雕混合版、胶版印刷的全张邮票边纸上表示刷色的种类标记,有矩形、线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或图案,常印刷列为一行,位于全张中间,与轮转印刷机滚筒轴平行,兼有检查漏色的功能。一般来说,邮票是几色套印,票边上就有几列色标。色标中分色层次越多,印刷就越精细,是检验邮票刷色质量的标志。 制版铭:又称制版铭记,是印在色标圆圈或方格内的一种字母数字标记,一般用手写阴文数字和英文字母。数字表示邮票制版日期,符号字母表示制版者的责任代号。 裁切控制线:简称裁切线,印在票边上,供印刷全张分裁成邮票全张、小版张或小本票时使用的指示标记。一般以邮票票边一侧的短线或交叉线表示。 ![]() 制版规矩线:又称导线,标在印版上的细线或很小的点,作为拼版或换版时准确定位的标记,在正常情况下,定位后需要把每枚邮票版模之间的规矩线处理掉,或留下一部分作为识别的指示标记。制版规矩线往往又作为裁切控制线。 票铭和邮票编号:印在邮票票边上的邮票名称。印有票铭或邮票编号的邮票并不多,况且每个邮票全张只有一个票铭或编号,收集的难度较大。 枚铭:又称枚数铭,是印在邮票票边上表示全张邮票枚数的标记。如 12×10=120表示 12枚×10枚,全张 120枚(如图二)。表现形式是横行×纵列。有的邮票边纸直接印“每张××枚”字样。 面值铭和售价铭:印在票边上表示全张邮票的总面值或单枚邮票的面值及其售价的数字标记。如 0.04× 64=2.56表示每枚邮票面值 0.04元,全张 64枚,合计 2.56元。又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级)(一组)边纸上印有“售价 21元”字样。 套色对位线:又称十字线、规矩线、对准线,使用数块印版进行套色印刷时的一种对位标记。通常对位线用“十”字线表示,每块印版上的对位线相重叠,即可准确对位,以保证套印准确。 对色标记:又称全色标、信息记号,全张邮票票边上所印不同色彩的标记,有几色套印即有几种颜色的色标。通常用圆点、粗短线、梅花形式或其他图案表示,排列在全张邮票票边上,用以检验各色是否印全,控制各色墨量,也用来控制打孔的精确程度。 印刷顺序号:又称张号,是用以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对邮票印制张数进行统计的一种标记。一般印在票边中间,字体较细,由 5位数或 6位数组成。 检验号:又称检验编号,是在检验合格的邮票票边上打印的一种编号标记,一般在全张邮票右上角票边上,字体较粗。常见的为 5位数,也有 3位数、 6位数、 7位数和 8位数,颜色多为黑色或蓝色,一般用打字机打印,现在多采用电脑打印。整包成品检验号是连续的,前 2位是工位号,后 3位是顺序号。电脑打印前面字母是工号,后 8位数是检验顺序号。 印刷日期号:又称印刷日期铭、印刷批号,打印在票边上表示邮票具体印刷日期的标记。在轮转机印的全张邮票上,由打印机盖印,按日更换数字,常与印刷张号并列,也有与邮票同版同时印出的,常为红色,字体较小。数码分三部分,前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中间的罗马字为月份,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为日期。 位置铭:表示邮票所在位置的数字标记,三位数组成,字体较粗。 徽志:在票边上与邮票主题有关的徽志。 花饰图案:在全张邮票或单枚邮票的边纸上印有与邮票主题有关的图案、花饰,起陪衬、装饰、深化主题的作用,深受邮人喜爱。如 J.71《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冠军纪念》全张票边上的边饰, J.92《中国古代文学家》全张票边上的边饰等。 原画作者、邮票设计者、邮票雕刻者姓名:有些邮票还在票边上印有邮票原画作者、邮票设计者姓名,雕刻版和影雕版邮票还印上雕刻师的姓名。 宣传用语:《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邮票票边上印有大会的主题:平等、发展、和平,这种在票边上印宣传用语的情况较为少见。 其他标记:还有少数邮票的票边上印有箭头、三角形或其他图形的标记。 形形色色的票边铭记、图饰反映了一个时期或某个印刷厂家的方邮票设计、印刷艺术、邮票印量等多面的情况。各个时期的票边设计都不尽一致,例如目前发行的邮票就很难见到印刷日期号、制版铭、面值铭、枚数铭等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