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的山·象山的海

 djg宁静佳园 2013-02-01

宁海的山·象山的海

———感悟宁波系列之十九

  >>闲庭信笔

  宁海多山少海,象山多海少山,似乎它们的地名应该换过来,显得更确切些。或许,象山人渴望多些山,宁海人渴望多些海,故名之。也许正因为这种“渴望”,使得宁海与象山,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孪生兄弟般的亲近。

  两地的方言,在外地人听起来,如果不细细辨别,几乎没有区别;两地的生活习性和文化背景,几近类同。两地的人们,朴素、耿直、刚烈,有着大海开阔的胸襟和爽荡,更有着大山的沉稳和内敛。只是相对而言,象山人偏向于开放点,宁海人偏向于内敛点。

  海浪很固执地每日每夜地涌向大地,洗刷着海岸边的垃圾,一点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很有点拧;山峦不因为风吹雨打,而改变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很有点迂。这点,可以从同为“左联五烈士”的两个文人身上琢磨出一些本真来———象山的殷夫,愿意把牢底坐穿,也不肯顺从国民党军官哥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回答哥哥的是诗歌《别了,哥哥!》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辞,这是一种为信念而牺牲自我的拧;宁海的柔石,可以讲出党内秘密会议的内容,可以提供鲁迅的住宅地址,如是便能离开牢房,但是迂得很的他,不肯为之。最后,殷夫与柔石,宁愿一起走向刑场,去圆熟自己的梦想。他们虽然远去,然而他们的元气,注入了当今人们的身体里。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师傅,把自己所有的功力,全部输入了徒弟的经络。

  也正因为这种拧或者迂,赋予了两地人们执着而大气的品性。于是,象山就有了一个开渔节,宁海就有了一个开游节。开渔节,水者;开游节,山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也就是聪明人,他们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他们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宁海与象山的人们,兼有了这两者的品性,是动静相间的人种。

  两地人喝酒,会用方言这样问答———

  “咋桩桩?”

  “桩之抽!”

  意思就是:怎么办?干啦!

  这是一种敢作敢为的做派,一种勇往直前精神的反观。也许都是有了山的沉稳元素,他们的“干啦”就少了许多的鲁莽成分。这种“干啦”精神,是先贤风气的延续,是刚烈耿直民风的提炼和闪光。如此,象山昔日的包工头,成为了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讲解的成功案例;宁海的旅游产业,使得徐霞客心满意足。而象山影视城的“明星风”,使得靠山靠海的地方,更加灵动、时尚和美丽起来。(楼伟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