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咽炎特效方

 mihu16 2013-02-02
治咽炎妙方
1玄参升麻汤

【来源】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图)治咽炎妙方
治咽炎妙方

【歌诀】玄参升麻汤黄连,黄芩连翘桔梗襄,

僵蚕草防牛蒡子,【加减】化裁用时多。

【组成】玄参06克,升麻15克,黄连15克,黄芩12克,连翘09克,桔梗09克,牛蒡子06克,甘草06克,白僵蚕06克,防风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解】方用玄参清热利咽兼养阴;升麻解毒散火而利咽;佐以牛蒡子、僵蚕、防风、桔梗宣散利咽;黄连、黄芩、连翘清热利咽。诸药合用,共达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效。

【主治】外感风热、上攻咽喉、症见咽喉肿痛、会厌后肿、舌红、脉数等。可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喉喑,声带息肉等病症。

【加减】若见风热偏甚、伴有头痛者,加薄荷、马勃、桑叶;热毒偏盛、咽喉肿痛,加射干、山豆根、金银花、蒲公英;口干便秘者,加麦冬、生地、天花粉。

【附记】方中剂量偏轻,可根据病情轻重虚实和年龄体质等情况,按各药用量常规剂量酌增。

2清咽汤

【来源】明·徐洄溪《杂病源流犀烛》

【歌诀】清咽汤内用升麻,玄射翘栀生石膏,

归芩麦冬银甘草,大黄薄荷生地黄。

【组成】升麻9克,玄参9克,射干9克,连翘9克,栀子9克,黄芩9克,生石膏30克,当归尾9克,麦门冬9克,生地黄9克,薄荷45克,大黄9克,银花9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利咽,养阴泻火。

【方解】方用黄芩、栀子、升麻、连翘、银花清热解毒;玄参、生地黄、麦冬养阴清热;石膏清热透邪;射干清热利咽;薄荷疏散风热;当归尾活血化瘀;大黄通便泄热;甘草解毒,调和诸药。综观全方,其配伍有三个特点:一为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占方中药物一半以上;二为清热药与养阴药同用,使阴伤津亏症状得以改善;三为运用大黄泻下泄热,使热毒从大便而解,有“上病下取”之意。共达清热利咽,养阴泻火之效。

【主治】疹后热毒上攻,症见咽喉肿痛、咳嗽音哑、咽干口渴、苔黄质红等。可用于急、慢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热甚舌红者,加板蓝根、大青叶;音哑甚者,加蝉衣、胖大海、桔梗利咽开音。

3滋阴降火汤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歌诀】滋阴降火用玄参,归芍黄柏天花粉,

川芎桔梗熟地黄,知母甘草竹沥冲。

【组成】当归3克,川芎3克,黄柏3克,知母3克,天花粉3克,甘草3克,芍药35克,熟地黄45克,玄参6克,桔梗9克,竹沥15克(冲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降火。

【方解】本方是由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玄参、天花粉、桔梗、甘草、竹沥而成。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知母、黄柏养阴清热;玄参滋阴降火;天花粉养阴生津;桔梗甘草清热利咽;竹沥清热化痰。合而用之,共奏滋阴降火,清热利咽之功。

【主治】阴虚火旺、虚火上升、咽喉红肿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脉数等症。可用于急,慢性咽炎,牙周炎,口腔炎以及荨麻疹,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证明显者,加丹皮、黄芩、黄连、山栀;阴虚明显者,加天门冬、麦门冬、沙参;咽红肿者,加金银花、射干、板蓝根、大青叶;口唇齿龈肿胀者,加石膏、牛膝、升麻。

【附记】本方仅用于热证,寒证忌用。

4加味增液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加味增液是良方,银翘丹芍生地黄,

石膏玄参和寸冬,车前竹叶草薄荷。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丹皮10克,生石膏15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竹叶10克,车前草15克,薄荷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可连服3~5剂。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方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水为阴,火为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今热毒内发,咽、舌、口腔糜烂,是火盛则伤阴。方取增液汤加金银花、连翘、丹皮、石膏、白芍、甘草、竹叶、车前草、薄荷而成。故用玄参、麦冬生地增液以滋阴固其本;生石膏、竹叶泻气分之火;丹皮、白芍泻血分之火;薄荷使郁火上散;车前草清热利水而引毒火下行;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败毒);甘草解毒泻火协和诸药,共成滋阴泻火败毒之剂。确诊为实火用之即效,如属虚火,虽多用久用亦不见效。

【主治】急性咽炎及口腔炎。

【加减】在服药同时,外用“锡类散”吹喉(患处)。

【附记】如证属虚火者忌用。若同时配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放血少许,奏效尤捷。

5加味肾气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加味肾气是良方,肉桂熟地山萸肉,

山泽丹膝草附片,车苓细辛捣玄参。

【组成】肉桂末15克,捣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北细辛2克,捣玄参15克,茯苓10克,熟附片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先用开水泡1小时,慢火煨两小时,两日1剂,分4次服。以10剂为1疗程。如服药5~7剂时,症状完全消失,即可停药。

【功效】温补肝肾脾三阴经脉,引火归元。

【方解】此证属阴寒虚火,系阳虚使然,故用加味肾气丸。本方由金匮肾气丸加细辛、玄参、车前子、牛膝、甘草而成。以熟地滋阴补肾;山药益肺补脾;山萸肉涩精补肝;茯苓泻脾而交通心肾;泽泻泻膀胱利湿行水;牡丹皮泻火而凉血除烦;肉桂补肾命之火;附子收上炎之虚阳;车前子渗膀胱湿热;牛膝引诸药下行;玄参泻无根之火;细辛治口舌之疮。玄参与细辛同为肾经本药,但一热一寒,均治咽喉口舌之病,同捣并用有相互制约之意。更加甘草既能治少阴咽痛,又能协和诸药,使之奏功。

【主治】慢性咽炎及口腔炎。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连服5至10剂可愈。
 
  祖传3代经验方治疗慢性咽炎特效方

  此方是郑氏家族,公布于世造福于民作用奇好,现与大家共享:

  配方:元胡9g  陈皮9g  合欢皮12g 女贞子12g 夜交藤12g
  服法:水煎早晚各付一次。连服十

梅核气穴---慢性咽炎一次即愈

梅核气,就是西医里面的臆核症、慢性咽炎之咽堵症
梅核气穴是中医经验穴,临床专治梅核气的梅核气穴,手掌劳宫穴稍下,掌面食指中指缝后一寸。
主舒肝理气、利咽、镇静安神,为梅核气经验穴,多数患者针后一次即愈,取穴宜男左女右。

治咽炎有特效

 金银花15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青果15克,用1000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45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5--6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金银花15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青果15克,用1000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45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5--6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慢性咽炎专方

    慢性咽炎的病人真可谓比比皆是,你无论到什么地方,经常会听到有人在清嗓子,大概这个人就有慢性咽炎。慢严舒柠的电视广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慢性咽炎,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嗓子老是不舒服,原来自己有慢性咽炎。
    可是慢严舒柠吃起来并没有广告上说的那样好,根本就是有效的少无效的多。
    虽说慢性咽炎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治疗起来真费了不少医生的苦心,临床上依然是无效的多,有效的少。
    在看黄煌的《经方的魅力》的时候看他介绍麦门冬汤的时候,引用《金匮要略》的原文“大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汤主之。”当时就在书上写下了存疑的话“是否可以治疗慢性咽炎?”从此以后就试着给慢性咽炎的病人开中药方麦门冬汤,没想到疗效竟然出奇的好,治愈者十有八九,今举一例以示之;管某,女,37岁,公司职员,文秘。因为孩子感冒到我处打针时问我,她有慢性咽炎能不能治?我问,你有什么症状?她说老是想咳嗽,总觉得嗓子里有东西,有时疼有时不疼,声音经常嘶哑,有的时候,特别是早上会出现恶心的症状。并告诉我她对很多消炎药过敏,比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要我最好给她开中药吃。此病人身高体胖,脉隐约能试到,但无异常,(舌苔倒忘了,)开方;麦冬30克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生甘草15克 大枣6个 玄参20克 桔梗10克 石斛20克 5副,嘱咐吃完再回来看看。5天之后病人并没如期而至,又过了20天,其丈夫来买药,特意提起,问她怎么吃完药没回来?她丈夫吃完就好了,还回来干什么?
    临床上我用麦门冬汤治慢性咽炎喜欢加玄参和石斛,疼就加桔梗,其中玄参是咽炎的专药,石斛是咽炎的特效药。至于原因另不多述。
 
会厌逐瘀汤治疗慢性咽炎案 熊世升

潘氏,女,57岁,北京双桥。退休职工。

    主诉:近一年来自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咽不下、咳不出。早期咽干、咳嗽、胸闷。经多方治疗,服用抗生素类等药物,效不明显。曾经中医以滋阴生津、疏肝解郁药物治疗,微效不愈。慕名前来就诊。

    现症状除咽干、咳嗽外,余症增重。

    诊断:证见形体壮实,声音微哑,大便干结,脉缓,舌苔薄黄,舌质稍暗红。

    治疗: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5g,赤芍12g,桔梗12g,甘草5g,玄参20g,麦冬20g,柴胡10g,枳壳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7剂后效果明显好转。嘱续服15剂而愈。

    本方由《伤寒论》四逆散以枳壳易枳实,合桃红四物汤去川芎加玄参、桔梗而成。四逆散能调气血,利升降;桃红四物汤为养血活血方。去川芎者,因其辛温性燥,恐伤阴津;增入玄参,意在助生地以滋养柔润;桔梗乃利咽圣药,能升降肺气,并佐柴胡、枳壳升降气机,引活血祛瘀药上达病所。

    笔者针对慢喉证多属久病,从久病多瘀的观点出发;且因喉部与会厌相接近,采用能祛除会厌之瘀多获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