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江夏孝仁博友《鄙人处世三字经》

 孔夫子的门人 2013-02-02
江夏孝仁博友的文章,《鄙人处世三字经》:“无傲气,有傲骨。尘心息,俗气潜。胸坦荡,待人厚。灭妄念,澹泊明。敏德义,严操守。克勤俭,常知足。浓不欣,淡不厌。心澄澈,气和平。自舒眉,随遇安。孝父母,敬长者。重节义,轻货利。洁其身,善其志。处山野,忧庙廓。爱国家,爱人民”。

感到这份“处世三字经”很好:一,周到。既说了应该追求什么,又有如何去做的措施;二,全面。既有向内的要求,如何净化自己的内心,又有向外的要求,如何待人接物;三,合理。对自己为人处事的要求,不失严格,却又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四,健康。饱含对美德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而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算计别人、逃避责任、吃喝玩乐的庸人哲学。五,睿智。如重视节义、尊敬他人、以善待人,继承了古人为人处世的信条,克服了现代人那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我作了一则跟帖,赞赏这份“处世三字经”,说它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子.。同时我又指出,中国古人世世代代敬畏神明,这种敬畏神明的传统,至为宝贵,如果是我,就要加上这一项内容。

江夏孝仁博友赞同我的见解。说中国古代敬畏神明,他也敬畏神明,说无神论使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整个社会道德为之败坏。

于是,他把最后一句,改为:“爱国家,敬神明”。

他这样修改,使他的这则“处世三字经”,变得更为完美。

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怎样的人生是好的,怎样的人生不好,这些道理,人们往往懂得。但人性如野马,往往会为盲目的性子左右,往往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往往只顾一时不顾长久,往往意气用事、分是非,往往急功近利却忘记自己的灵魂。格言、勉语,来修身养性,劝诫、提醒自己,去做那些应当做的,不做那些不应当做的,是中国古之仁者常采用的。这种做法,有助于克服自己道德、性格上的缺点,使自己的道德更为美好,性格更为健康;有助于充实自我;有助于处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人与事,取得最为圆满的效果。

江夏孝仁博友,撰写《鄙人处世三字经》,以自我勉励、自我约束,这种做法,很有意义的。人的强大,包括外在的强大,如财产的丰厚,体力的勇猛,地位的高人一等,也包括内心的强大,如良好的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宽以待人,忍受磨难与委曲,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而内心的强大,比外在的强大,要重要得多,是优秀人物之所以优秀之所在,是各种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之所在。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总是内心强大的人。要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美好的生活准则,并努力去身体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