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與執著的振動頻率
在空性的層次上,每個人都是徹底開放的,至於時間,存在的只有當下。看著湖泊時,你心裡頭並沒有水。換個方式講,你能夠覺知到硬的物體,但這份覺知本身不是硬的。能覺知到困惑的那份覺知,本身並不困惑。能覺知到瘋狂的那份覺知,本身也並不瘋狂。當你覺知到時間的遷流時,這份覺知並不需要花任何時間,而裡頭也沒有時間存在。我們在物質層次的執著行為重複多少遍,會成為我們用來「衡量」時間的標準。意識越擴展,對物質的執著就越低。我們對時間的主觀體驗,往往與時鐘所顯示的有所差異。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在吸食大麻時,我們對時間的主觀感受會遭到扭曲,而且,迷幻藥的藥效越強,扭曲的程度就越嚴重。既然如此,我們似乎應該討論一下,我們對時間的感受是怎麼來的?這樣一來,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實用的建議,看看我們是否應該先檢視一下自己的振動頻率,再對我們所認為的外在現實做出反應? 首先,我們不妨把覺知看成是雷達:你的波放射出去,再被物體彈回來。當然,實際狀況絕對要比這複雜許多,但作為舉例之用,這應該足夠了。 假設,有人搖動了一張桌子,導致桌上的杯子往外滑。如果你的覺知振動頻率非常緩慢,你能接收到的訊息可能不多,包括杯子開始往下掉,掉到半空,撞上地面等等。但要是你振動的頻率夠快,當杯子開始掉落時,你就能接收到更多訊息,例如杯子往哪個方向掉等等,而且你會覺得自己大概有足夠的時間跑過去撈起杯子(如果你願意的話)。值得注意的是,當振動頻率很慢時,外在事件的發生速度會顯得比較快,而且快到你覺得無法駕馭,於是你會覺得你必須花很大的力氣來加以掌控。譬如,你可能會在行為上試圖建立某些有秩序的習慣,或討厭沒有秩序的人;而這,便是權力鬥爭的起因之一。此外,為了逃避那些會讓你感到不安的人事物,你可能會搬到別的國家,或者用毒品或酒精來麻痺自己,關閉掉自己的意識。 反之,振動的頻率越快,周遭環境回饋給你的訊息也就越多,事件的發生速度就會顯得較慢,你就越不擔心狀況失控。付出的愛越多,振動的頻率就越快,你就更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掌控什麼,也更不會害怕變化。於是,你對萬事萬物的體驗都將變得更深刻、更緩慢,也更充滿了愛。開放的比例越高,收縮的比例越低,意識擴展的程度就越高,心中的愛也越多,振動頻率自然也更快。由此可見,次級現實仍然是有用的,它可以讓我們清楚看見自己的振動頻率處在什麼層次。 如果你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安全的,便代表你當下的振動頻率夠快;如果你眼中的世界是陰鬱的、乏味的,甚至是可怖的,便代表你當下的振動頻率很慢,這時候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愛自己現在的低頻狀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