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源历史上的状元(修订版)

 毛胡庄人 2013-02-03

济源历史上的状元(修订版)

 
    “状元”一词是对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第一名的称谓。“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看见,“状元”原来只指殿试的第一名。后来,“状元”意义有所变化,泛指考试取得第一的人。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要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第一,获得状元是极其艰难的。从唐朝初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共1280多年间,一共出现了大约600位状元,平均每两年才出现一个状元。所以,封建社会对状元是极其重视的。状元桂冠的荣耀、身份与地位的显赫,令人叹为观止。

    济源,地处中原,自古人杰地灵,是否榜上有名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有名可考的状元有594人,籍贯为河南的状元共39名。这39名中,籍贯是济源的有2人。他们俩人均为唐代人,一个是裴俅,另一个是裴延鲁。巧合的是,两人还是叔侄关系。

    裴俅,字冠识,生于公元(?)796年,死于公元856(?)年。裴俅的父亲裴肃,官至御史中丞、越州刺史兼浙东团练观察使。裴俅兄弟三人。长兄裴俦,官至江西观察使;次兄裴休,字公美,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裴休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在相位五年。裴休为官廉洁,治理有方。他博学多才,书文俱佳。大家熟知的柳公权《玄秘塔碑》便是裴休撰文。裴俅年幼时,与长兄裴俦、次兄裴休苦读于济源别墅。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丙午科状元及第。虽然裴俅取状元后入士,官至谏议大夫,与次兄裴休俱享盛名,但后人评论裴氏三兄弟时说,“俅不如俦,俦不如休”。

    裴延鲁,(831?-891?),字东礼,其父裴俦,裴俅是他的三叔。裴延鲁于咸通二年(861年)辛巳科状元及第。裴延鲁先任金部郎中,874年任浙西观察使,次年加左散骑常侍。

   裴俅与裴延鲁是叔侄关系,是状元史是有名的叔侄状元。

    此外,历史上还有两位状元于我们济源有关,一个是陈尧叟,另一个是陈尧咨,两个人是亲兄弟,是历史上有名的兄弟状元,幼年时二人随父在济源龙潭寺居住,后来二人双双考取状元,但这两个人是四川人,自然不能算是济源的状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