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命运的良方——《知行合一》 王阳明视频

 儒雅伟哥 2013-02-03

把握命运的良方——《知行合一》  


|字号 订阅


 

把握命运的良方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阳明

 

 
 
知行合一的中文解释
     【解释】: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説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説一箇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説一箇知,又説一箇行者,只爲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所以必説箇知,方纔行得……某今説箇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文汇报》1990.3.11:“从晓庄师范到山海工学团, 陶先生 一以贯之的精神是‘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力求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驾驭知识的能力。”
 
知行合一把握命运的良方:

 有些人,道理懂的很多,书读的也不少,对很多事物似乎也理解的很深刻,但是就是对自己不起作用。倘若初与他聊天,亦能感到其人有博学多才之相,对人生论乃至世间万物皆可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而你则恰如遇一益友,畅快淋漓,谈天说地。若是更进一步,“身合同住,戒合同修”,数日,则会有种“之前谈之豪言快语并非出自此人之口”的感觉。若另共处数日,更会发觉此人对世毫无信心,更对真善美有保留之心。其真实想法自然流露:“圣贤非我所能为,真善美亦为理想之状态,凡人不可通达,而世间大都为凡人,如何修得?当今社会乱象丛生,人心浮躁,功利熏心,若要生存与世必定要沾染不良习气,否则衣食难足,况且富贵”。    

 若问真善美的修行与功利是否不可兼得,或是纯真的理想与世俗的现实是否可以并存,或者仁义与富贵是否可以兼得,答案当然是可以并存的。如若你担心自己不懂人情世故、阿谀奉承、巧言令色、谄媚领导而得不到富贵,那么只能说是自己智慧不足。若你非要求富贵,那么如此求得的富贵也不会长久,正如佛法中所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切所造业都在因果之中,如若靠人情世故、圆滑深算来求的的富贵,终究会失去。所以我们不要被世俗功利所“迷”,所“诱”,只有不断修行,学习知识勇于实践,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的获得智慧,才能破迷开悟,才能真正的求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仁义且富贵”、“幸福且圆满”靠的就是知行合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行远迩,心之所向。尤其是没有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要担心进入社会后会是多么多么灰暗,记住“所行远迩,心之所向”,“诚信仁义,知崇礼卑”,如此便有立身之本。至于处世学问,大可不必与世俗同流合污,古之圣贤早已将“处世之道”“处事之方”述之尽矣。如《易经 系辞上传》有云“知崇礼卑”;“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论语》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老子》中也提出“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清净无为”;“ 为而不争”;“ 守柔处弱”;“ 虚怀若谷”等处世方法,还有等等诸多皆是处事良方,在此不一一列举。如能择己善者并加以实践,富贵且仁义,和而不同,皆所能及。

 阳明先生说:“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第一义,近云专求见闻之末,是失却头脑已落于第二义。”所以,要想挽救命运,首先要“诚且信”,然后“知行合一”。切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行远迩,心之所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