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汉族民系09动画本一主讲:邹良添汉族民系的形成与分布中华民族,由於方言、文化、生活习俗不同,而分为 各个民系(实则方言语系),在汉族中,因方言求同,而分为八大民系。即北方语、了相语、吴语、赣语、粤语(广府语),微语、闽南语(包 括闽南、海南、潮州、雷州四种方语)闽北语和客家语八大方言语系。汉族居住区地域辽阔分布广泛,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是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 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最初出自客家学者罗香林的《客家学导论》),主要分布於赣南、闽西、粤东、粤北大部分地区 ,以及广西、海南、四川、湖南小部分地区。有人亦引申“民系”的概念,用来指同属一地区有相互认同的人,不一定需要满足符合内部语言 、文化、风俗相同的要求。各大民系分布汉族主要分为8大民系,细分可划为16个民系。民系的划分不等于该语言使用者,而是更具其文化 、生活习俗综合整理划分。1、北方民系:分布在长江以北除山西地区以外的各个地区,包括西南。操北方话(广义的北方民系,并非北方 人)。包括:1-1、东北民系1-2、燕幽民系1-3、冀鲁民系1-4、胶辽民系1-5、中原民系1-6、关中 民系1-7、兰银民系1-8、湖广民系1-9、江淮民系2、晋绥民系:分布在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人 口约6000万,操晋方言;文化中心:太原、运城;3、吴越民系: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人口 约7700万,操吴语;文化中心:苏州、绍兴、上海、杭州、黄山;4、湖湘民系: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重庆市 和广西部分地区;人口约3600万,操湘语5、江右民系:分布在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 ;人口约2000万,操赣语;文化中心:南昌、景德镇;6、客家民系:分布在广东东部大部、福建西南、江西南部,湖南小部,台湾, 香港、四川的些许地区和东南亚、世界各地;人口约8000万,操客语;文化中心:梅州、赣州、惠州、河源;7、闽海民系:分布于福建 、台湾、二地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浙江的沿海地区,香港、澳门,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人口约1亿1500万,操闽语;文化中心:福 州、泉州、台北、潮州;8、广府民系又称粤海民系:分布于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世界各地,广东人口约3000万 (广东3000万粤海,2千多万客家,2000万外省,民系划分以2代说同一母语为准,不计第2语言)、广西人口约2000,操粤语;文化 中心:广州;经济中心:香港、澳门、广州、佛山、南宁、珠海;最大城市:广州例举客家民系“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 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 南迁渡江,至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 湾等省区以及海外。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客户”,是“客家”,是“客家人”。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 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客家先民源自中原,中原大地以河洛为中心,河洛大地以洛阳为中心,洛阳作为 客宗祖地有着不可动摇的历史渊源。客家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6次大规模的南迁: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 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第三 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 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 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分布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 、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00 万之众。客家文化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围龙屋客家建筑——围龙屋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围龙屋客家建筑客 家建筑客家建筑客家建筑客家建筑 客家建筑——围龙屋(四角楼)客家建筑客家建筑客家 美食客家比较有特色得菜有酿豆腐,肉丸(包括鱼肉丸,挥丸),东坡肉,酿香菇,酿春卷,白切鸡,酱鸭等。长乐酿豆腐当然客家的豆腐同 样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酿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后两个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为大菜、主菜。甚至他们闹新房的歌 曲里都有豆腐,客家饮食文化客家话——客家民系的文化标志客家山歌特岀名独特的语言---客家话章太炎在《客方言·字 》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它来源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 到很多古音。著名的客家人物客家精神l开拓进取2艰苦奋斗3崇文重教4爱国爱乡一、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宁卖 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为了让子孙后代永 远接受和发扬客家崇正精神,他们一次次携儿带孙回到大陆原乡祖籍地乃至中原发祥地寻根认祖,并发起一次次公祭客籍母亲河的活动。二、崇 文重教,耕读传家。茅寮出状元家境再困难,即使是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三、守望 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客家人很能吃苦,“一条扁担走天下”是其坚韧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 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有这样一条谚语:“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1“ 山歌一唱心就开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如说客家话的客家民系等。 其引申生活义用来指同属一地区有相互认同的人,不一定需要满足符合内部语言、文化、风俗相同的要求,民系使用仅限中国大陆。它是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因汉族等庞大的民族因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现象而创立,而现汉族民系可分为东北民系、客家民系、广府民系等。围龙屋的一种——方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