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疸其它疗法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黄 疸
  四、其它治法

  (一.)验万:
  1.茵陈60克,大枣18个浓煎,每日一剂早晚服,并吃枣。
  2.大青叶30克,水煎服,连服15曰左右。
  3.小蓟根60克,水煎服,连服10日左右。
  4.茵陈15--30克,板兰根30克,胆草15克,水煎服,连服15日左右.以上验方均适用于阳黄证。 、
  (二)通关法;
  1.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为末,吹少许入鼻,少时黄水流出,隔日一次,用于阴黄。
  (三)外用法.
  茵陈蒿一把,生姜一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以治黄疸。
  (四)针灸。 。
  黄疸者可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尝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强字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6~9g,每日2次。用于肝胆湿热型黄疸。
  (2)安宫牛黄丸(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口服或鼻饲,每次1/2~1丸,急救用时剂量视病情定酌。用于热毒炽盛型黄疸。
  (3)复方灵芝冲剂(TMNP牌,天津中药集团天津华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每次59,每日2次。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4)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20~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或生理盐水中静点,若热盛、热毒炽盛者,可加大剂量,且每日可静点数次。用于湿热、热毒型黄疸。
  2.单验方
  (1)鲜平地木、鲜车前子、红枣各适量,煎汁代茶,连服数日。用于湿热型黄疸。
  (2)茵陈50g,绿豆500g(捣末),大蒜4头(去皮),水煎服。用于湿热黄疸。
  (3)大黄30g,枳实5枚,栀子7枚,豆豉0.6L,水6L,煮取2L,分3次服。
  (4)鸡骨草5~15g,瘦猪肉50g(淘米水洗去脂肪),煮水20分钟,顿服,每日1次。用于/b)l,黄疸。
  3.食疗方
  (1)茵陈金钱白面散:茵陈500g,金钱草400g,白面200g,白糖150g。上药共研细末,与白面、白糖拌匀,每服lOOg,做成熟食服之,连用至黄疸消退。
  (2)栀子花根煨肉汤:栀子花根鲜品500g或干品250g,猪前腿夹心肉(去肥)500g,黄酒1匙。栀子花根和夹心肉切成小块,入砂锅加冷水,文火烧开,文火炖1~2小时,喝汤lOOml,日2次,肉可佐餐食之。
  (3)茵陈麦芽红枣汤:茵陈15g,大麦芽20g,红枣10个,白糖少许。上物入锅炖半小时,每日160~200ml,连服助黄疸消退。
  4:外治法
  (1)擦身法:用生姜250g,茵陈250g,同捣烂以布包之,时时周身擦之,助黄疸消退,1bJL,尤宜。
  (2)熏洗法:地骨皮120g,生姜、茵陈各等量。地骨皮煎汤熏洗全身后,用生姜、茵陈各等份捣烂用布包好,揉擦全身,每日1~2次。用于黄疸型肝炎,助黄疸消退。
  5.针灸疗法
  (1)胆热瘀结证,针阳陵泉、胆囊穴(阳陵泉下2寸,指压痛点)、胆俞穴,配穴为合谷、内关、足三里、绝骨。疼痛剧烈者,针胆囊穴,重刺激胆区(上腹最痛点),皮下埋针;呕吐剧烈者,针合谷、内关、足三里、阴陵泉、肝俞、胆俞,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
  (2)热毒炽盛证呕逆不止者,泻法针刺太冲、足三里、内关;,高热者针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放血);黄疸深重者,针足三里、至阳、胆俞、大椎、太冲,或阴陵泉、蠡沟、肝俞,交替使用,强刺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