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齿 衄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齿    衄
    [概述]   
    概念  齿衄指非外伤性之齿缝牙龈反复出血。《景岳全书.卷三十》说:.血从齿缝牙
瞄艮中出者,名为齿衄。”   
    齿衄又称牙衄、齿间血出、齿出血.俗称牙齿出血或出牙血,即牙龈出血,为某些
牙周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多见于牙宣、牙疳、龋齿等病的过程中,或是多种全身疾病
酌局部表现。齿衄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为胃腑积热,虚证多为气血不足、阴虚火旺。

    [病因病机]    .    .
    一、过食辛辣炙煿,胃腑积热  胃为水谷之海。阳明之脉本巳多气多血,若过食辛.
辣炙博,膏梁厚味,或长期酗酒,则酒食蕴积生热。火热上炎.循经上越,蒸灼阳明脉.
络,使脉络受损,阳明气血随火热上壅,故令齿衄。《血证论.卷二》说“牙床尤为胃经脉
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
    二、胃阴受伤,虚火上炎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若知饥少纳,饮食不周.无食饮以
化津精,以致胃失柔润,胃阴复伤。或温热病热盛肺胃,致令胃阴伤耗。胃阴既伤,则
胃火无制而偏亢。胃经虚火循经上炎,熏灼牙床,可令络伤血出。《临症指南医案.卷三》.
说:“知饥少纳,胃阴伤也。”《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说:若胃经虚火者,牙龈腐烂,淡血
渗流不已。”
    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肾生髓主骨.齿为骨之余。思烦过度,劳欲所伤,则肾.
阴不足。肾阴不足则牙床失养,髓枯龈萎,齿豁摇动。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上灼牙龈,
则龈肉枯焦,脉络受损而血出。如《血证论。卷二》说:“亦有肾虚火旺.齿豁血渗,以及.
睡则流血,醒则血止者.皆阴血虚,血不藏之故。”阴阳互根,若阴损及阳.下元虚冷,
孤阳上越,也可熏灼龈肉,以致血络受伤,血溢而为齿衄。
    四.脾气虚寰,统摄无权  脾主统血,统摄周身血液,使之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
溢出脉外。饮食劳倦,或思虑过度,或过用苦寒,致伤脾阳。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

不循经,而从牙龈齿缝中渗漏而出。若衄血日久,则血液伤耗太过,脾气已虚,生化之
源短缺.则血液补充不足而血虚。血虚则无以生气而气少.气少则不能摄血而衄血日甚。
如是者,则循环不已,而成气血虚衰之势,直至危殆。
    [临床诊断]   
    症状:齿衄即血从牙龈齿缝溢出,或渗渗而出,或血出如涌。渗渗而出者血色较浅,
出血量较少,常与唾液相混,并反复发作。血出如涌者,血色鲜红,出血量较多。
    检查:若患者在出血时来检查,可发现出血部位多于龈缘或两牙之间的牙龈处。若
血出如涌.则出血点容易找到。若渗渗而出.时作时止者,则较难确定出血点,但多可
见到有关部位之牙龈淡红微肿,以探针或压舌板触之可引起出血。有时嘱患者以舌尖遍
扫上下牙龈,也可引起出血,如此则可确定出血部位。
    鉴别诊断:齿衄应与牙宣相鉴别。牙宣,齿衄可以是牙宣病中的一个症状,但齿衄
并不等于牙宣。牙宣在刷牙不当,剔牙、异物损伤或火热过盛,或虚火上炎的情况下可
出现齿衄。齿衄除可在牙宣中出现外,也可发生于牙疳、龋齿等病中。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胃腑积热
    证候:出血色深红而量多,兼有牙龈红肿胀或有微痛,晨起口齿间积血,口干欲饮,
口臭便秘,舌苔黄腻,脉象洪数或滑数。
    病机分析:由于素嗜辛辣炙熔、煎炸厚味,烟酒成癖,蕴热胃腑,上壅熏蒸齿龈,
故红肿而痛。灼伤阳络故血溢而出。胃火熏蒸,故口干欲饮,口臭而浊。热结胃腑故便
秘。证属胃腑实热,故苔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2。胃阴受伤
    证候:血从齿龈牙缝中渗渗而出,血色淡红,牙龈微红微肿,知饥少纳,口干欲饮
而饮不多,大便结硬,小便短少,舌红苔少而欠润,脉细数。
    病机分析:胃阴不足,龈肉失养,虚火上炎,熏灼齿龈,故齿龈微红微肿。脉络损
伤,故血出,由于症属虚火,故渗渗而出,其量不多,其色淡红。虚火扰胃.故知饥饿。
胃失柔润,故不欲纳食。津伤胃燥,故大便干结而小便短少。胃津气亏虚无以上承.故
舌干红而苔少,阴虚火旺,故脉象细数。
  3。肾阴不足
  证候:牙齿疏豁动摇,牙龈萎缩潮红,渗血绵绵,或睡时血出,醒则血止。口燥咽
干,头昏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妇女则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病机分析:肾主骨,齿为骨之佘。肾阴不足,牙床失养,故龈肉萎缩而齿疏摇动。
虚火上浮,故牙龈潮红。脉络为虚火所伤,故渗血绵绵。入睡则阳入于阴分。阴分不足,
为虚火所扰.故血出。人醒则阳出于阴分,而血不得苟安,故衄止。阴液不足,无以上
奉,故口干舌燥。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诸症.均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舌红苔少,
脉象细数,也是虚火之征。
    4.脾气虚衰
    证候:龈肉瘦削色淡,反复渗血不止,血色较淡。面色萎黄,头昏眼花。甚则面色
苍白,心悸怔忡,少气懒言。舌淡而嫩,脉细而弱。

    病机分析:脾主肌肉。脾气虚衰,运化失职,龈肉失养,故瘦削色淡。脾不统血,
血不循经.故血从脉络中溢出不止。症属气虚,故血色较淡。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
加上反复渗血,故肌肤无以充养,故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头昏眼花;渗血曰久.气血
更虚,故面色苍白,心悸怔忡,舌淡嫩,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胃腑积热       
    治则。清热泻火止衄。   
    方药;清胃止衄汤。本方用山栀泻胃火,生地、丹皮、赤芍、当归凉血和血,梨皮
清热生津以护胃,甘草调和诸药,合用有清胃凉血止血之功。若龈肉红肿较甚,可加蒲
公英、野菊花以清热解毒。若热盛烦渴,加石膏、知母以加强泻火作用。若血出较甚.
为热迫营分,可加水牛角另煎服.以清营凉血止血。
    此外,亦可用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运用,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2。胃阴受伤   
    治则:养阴清胃止衄。
    方药:益胃汤加牛膝。方中用沙参、麦冬、玉竹、冰糖益胃阴,生津液,生地凉血
育阴,牛膝滋阴降火,引虚火下行.合用可使受伤之胃阴得以恢复,上升之虚火得降,
如是则齿衄可止。若患者兼见烦热口渴,出血量较大,则为胃热较盛,可用玉女煎加丹
皮、藕节。方中用熟地、麦冬、知母滋阴养液,石膏配知母以清泻胃火.牛膝引上炎之
火下行,丹皮凉血清热,藕节清热止血。合用有养阴清胃泻火的作用。
    3。肾阴不足
    治则:滋阴降火止衄。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牛膝、藕节。方中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用知母,黄柏泻火
坚阴,牛膝益肾兼引虚火下行,藕节清热止血。若见口干.可加麦冬、玄参以养津液。
若见牙齿疏豁摇动,可加龟板滋阴潜阳固齿。大便干涩难解者,加黑芝麻,火麻仁。
    4.脾气虚衰
    治则:益气升脾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田三七。方中用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健脾益气,当归、圆肉、
酸枣仁、远志养血宁神,木香行气醒脾,加上田三七止血.全方有益气摄血,健脾宁神
的作用,可使脾气健旺,血行归经,从而达到止衄的目的。若长期衄血,气血俱虚,可
用八珍汤。方中用四君子汤补益脾气,用四物汤补养血液。也可加上黄芪:三七以加强
益气止血作用。此外,也可用摄血止衄汤。该方用当归、白芍、.熟地、红枣养血补血;
茯苓,白术、太子参、黄芪、炙甘草补中益气,阿胶补血止血。全方也有补血益血止血
的作用。   
    (二)外治法    .
    1。漱口  用黄柏3克、秦皮3克、元明粉5克,煎水待凉,含漱,每日3~5次.
本方有清热泻火防腐作用,用于齿衄因于火,尤其是实火者。
    2。白清胃散外用,也有清热防腐作用。    :
    3.禄袍散外用,有祛风清热防腐作用。.    .,

    4.雄冰止血散(经验方)雄黄研极细末,均匀撒于草纸上面,烧灰存性研细,加血
余炭少许,冰片少许,研和。外用掺于出血处,可止血消肿。   
    局部找出病因后,应对症处理,如牙之根部有结石者,应剔除之,咬合错位者要予
以矫正。如由全身性疾病导致齿衄者.还应作整体之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
效。
    (三)针灸治疗  选龈交、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太溪穴。每曰针刺1次。若证
属实热用泻法,  以清热泻火。若证属虚火用平补平泻法,以调整阴阳,降火止衄。
    (四)其他疗法
    1.涌泉穴敷贴法  若证属肾经虚火上炎者,可用涌泉穴敷贴法。方法参见。口疮。
之。其它疗法”节。
    2。烧烙法  若齿龈出血不止,能查明出血点者,可先用2呖丁卡因作表面麻醉后,
用烧红之探针或小烙铁烧络出血点,即可达到止血目的,烙后,局部可涂敷珠黄散或冰
硼散。    、
    (五)民间疗法
    1.鲜大蓟(或小蓟)30克,水煎服。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热病所致之齿衄。
    2。鲜仙鹤草30克.水煎服,有清热止血作用。
    3.鲜旱莲草30克水煎服,或取鲜品洗净,捣烂绞汁服,每服30毫升.有补肾
阴,止衄作用。
    4。鲜藕节洗净捣汁,每服20毫升,或用鲜藕节30克,鲜仙鹤草15克,共煎服。
    5。鲜茅根60克,竹蔗120克煎水代茶.有养阴清热止血的作用。
    6.花生米连衣60克.大蒜肉30克,置瓦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花生软熟。饮汤食
渣,每日1次。有健脾开胃,养血止血之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之齿衄者。
    7。鸡蛋1只去壳,置碗中。取鲜藕汁30毫升,田七末3克,白砂糖少许,同加入
碗中,与鸡蛋同拌勺,隔水炖热服食。有益阴养胃,凉血止衄作用。
    8.益母草汁10毫升,生地黄汁40毫升,藕汁40毫升,蜂蜜10毫升,粳米Oo克。
先将粳米煮粥,然后加入上述诸药再煮几滚。待凉即可服食,有滋阴清热,养血止血的
作用。
  .9.用枸杞叶或枸杞根多少不拘,水煎先含后咽下.有清热养阴作用。
    [转归及预后]   
    由于齿衄为多种牙病的一个症状,也可出现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贫血、虚劳等之中.
故其转归预后又随疾病种类之不同而不同。具体可参阅有关章节。一般来说齿衄较易被
止住,这是因出血部位较显露。但因子虚火而齿衄者,常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必待虚
火得除,体质得以改善,方有痊愈的希望。故治疗上要耐心,若齿衄反复发作.则可引
起气血虚弱。这时治疗上就更为困难
  [预防及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不要咬嚼过硬食物。
  2。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最好选用保健牙刷,采用上下来回竖刷。这样既干净,又
能按摩牙龈,更不致于把牙颈横向拉伤。刷牙最好在饮食后3分钟进行.  一日3次,至
少要早、晚各刷1次,每次3分钟。

    3。如果发现牙龈下有较多的牙结石,单靠刷牙难以清除时,应做牙周洁治术。有关
牙周洁治术参见西医口腔科专著.
    4.少食或不食过冷、过热食物.以减少对牙周的不良刺激。
    5。少食辛辣炙煿煎炸厚味,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6.反复发作者.可于每天早晚各饮淡盐水一杯,以下气降火,预防出血。
    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抗病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