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愛、不愛都有病》

 乐仙子 2013-02-05
雖然不是什麼戀愛專家,但是因為寫了很多的兩性文章,所以朋友在我面前總是會忍不住聊到戀愛話題。

前兩天朋友送來我的新書《愛、不愛都有病》請我簽了名後,在自己的臉書PO出照片並寫了一段文字。
她說:「希望這本書可以告訴我『沒人愛』這個病有沒有藥醫…」。
看到她的PO文我除了莞爾一笑外,卻也同時陷入了沈思。

我在腦中閃過身邊一個又一個朋友的臉孔,他們個個外型出色、工作能力強、個性好又體貼朋友,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許久不曾談戀愛。
他們不是沒人愛,他們是許久不曾談戀愛。
許久不曾談戀愛的原因說起來很複雜,因應每個人的身心狀況各有不同。
第一個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對象」。

沒有談不成的戀愛,只有找不到的對象。
而找不到對象常常是因為不把身邊的人當作可能的對象。

「對象」是戀愛這件事情當中最難達成的一個選項,習慣成自然的我們容易排除身邊已經存在的一些人,不會以為他是個可能的對象。
但這些人真的不會是嗎?
還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把心打開?
還是因為我們自己下意識把對方當成了絕緣體,完全沒有列入考慮?
更可能的是我們自己散發出一種特質讓別人覺得:「妳並不需要談戀愛。」
這種感覺很微妙難以言喻,但可以總結出兩個特點。

第一點:讓人感覺無機可趁。
許久沒談戀愛的人大多個性獨立,他們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很懂得照顧自己跟身邊的人甚至是動物。
同時也有許多可以聊得來的朋友一起吃喝玩樂,感覺對現況相當滿足。
暫且不論本人心中真正想法是什麼,但朋友之間總是不曾聽說他們有想談戀愛的意願。
這樣對現況滿足的表象有一個問題就是:讓別人無機可趁。

要讓人有機可趁的意思不是要妳故意示弱,而是要讓別人知道妳就算再獨立還是想要有個伴。
就算妳可以自己搞定家中所有水電、3C產品的疑難雜症,但最好還是留點餘地讓別人有被需要的感覺。
被需要的感覺是戀愛的觸媒,但要拿捏分寸千萬別變成「公主病」、「少爺病」患者。

第二點:對其它人不感興趣。
許久不曾談戀愛的人總是喜歡跟老朋友混在一起,對於認識新朋友不但興趣缺缺,就算認識了也保持著一定友善的距離。
是友善,但是很有距離。
這個距離恰恰好隔開彼此,恰恰好不讓別人觸碰到自己真正的樣貌。
於是,在跟新朋友認識的場合裡,他們雖然有禮貌、舉止得宜,但聊天也只在浮面的話題打轉,擺明了「很高興認識你但我們的交情到這裡就好」。
交談雖然是溝通的方式,但深入的話題才能撤掉彼此的心防產生戀愛的可能。
對人感興趣是一種態度,是種需要多加練習的態度

戀愛這件事本來就沒有什麼很確切的道理,而且可以一見鍾情的不見得能夠天長地久,只有經得起相處的才有可能一起攜手走到很遠很遠的將來。
也許,永遠不會有一個最夠好的人出現,除非我們願意先摒除一些自我的設限。

雖然,一個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但是,如果兩個人一起可以更好的話,那,為什麼妳不要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