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后期验方5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月经后期

  二、治疗方法
  1.温经摄血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大熟地(酒蒸)30g,白芍(酒炒)30g,川芎(酒洗)15g,白术(土炒)15g,柴胡1.5g,五味子1g,肉桂(去粗)1.5g,续断3g。
  功效:温中补虚。
  傅青主谓:此方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以益经血之源,方中肉桂温经散寒,柴胡疏肝解郁,是补中有散而散不耗气,补中有泄而泄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而温之收功。本方针对月经后期基本病机立法,攻补兼施。倘元气不足加人参3—6g亦可。
  2.王大增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当归30g,黄芪30g,仙灵脾15g,菟丝子30g,生姜3片,大枣10枚。
  功效:益气养血,温补肾阳。
  主治:本方按阳生阴长立法,益气以生血,补肾以调经,故适用于病机为黄体功能欠佳的月经后期、量少的病证。
  用法:月经净后开始服,可连服10—20剂,连服数月。阴虚火旺者不宜。
  3。归艾老姜汤(《中医妇科验方选》)
  组成:当归30g,生艾叶15g,煨老生姜15g,红糖(分2次兑服)60g。
  功效:活血通经,温阳散寒。
  主治:月经后期,经血过少。
  用法:水煎,每日1付,分两次服,每次临用时加红糖30g搅拌后趁热饮服。宜在行经第l天始服药,连服4帖,服用数月。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针法
  1.体针 取穴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一般多在月经前3—5天开始针刺,连刺3—5天,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针刺气海、归来应先排空小便,针尖略斜向会阴部,直刺1—1。5寸,使针感放散至小腹和会阴部,或大腿内侧。刺四肢穴位时针尖略偏于上,针感可向上传导,有了针感后均留针,并间歇捻转,使针感持续,针刺手法采用弱刺法。针刺后可加用悬灸,使热深透于内。
  2。耳针 取卵巢、肾、内分泌、子宫等耳穴。耳针治疗以药籽贴压为好。先在各穴区探得敏感区,然后对准穴位贴压,并每日重按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头针 取双侧生殖区。依法操作,针感要求强烈些。若能体针、耳针、头针综合运用,可提高疗效。
  (二)灸法
  1。气海、三阴交、血海。
  加减:实寒者加天枢、归来;虚寒者加命门、关元。
  方义:气海调补元气,温通下焦,配血海以温养营血;三阴交补益肝、脾、肾三经的阴气。合三穴共收调补冲任、养血和血之效。天枢、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冲脉隶属阳明,可温通胞脉,活血通络;命门、关元温补肾阳,阳气振而寒凝消。故本方适于寒伤冲任证。
  操作法:
  (1)温针灸:于各穴施术针柄上置艾条寸许,点着自燃。
  (2)艾炷灸:可于上诸穴直接艾炷灸,每穴5壮左右,腹部诸穴可以多加5壮。
  (3)隔姜艾炷灸:在腹部诸穴施艾炷灸时加垫鲜姜片约2mm厚,此时,施术各穴相应灸10壮以上均可。
  (4)艾条悬灸:每次15—20分钟,以穴位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2.气海、血海、三阴交、脾俞、足三里、膈俞。
  方义:气血之海双调,气血双补;脾俞能壮生化之源;足三里,三阴交调中健运,升清降浊,斡旋中州;膈俞乃血之会穴,统理血分之虚。本方适于血虚证。
  操作法:
  (1)温针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均可用2寸毫针随迎随补法后加艾条寸许置于针柄,点着自燃;气海穴以2。5寸毫针行呼吸补法后再用前温针灸法。
  (2)直接艾炷灸:血海、足三里、气海均可采用艾炷灸,每穴5—7壮。
  (3)艾条悬灸:此法对肢体各穴嘱患者自行操作,以耐受和局部皮肤耐受为度。
  3.蠡沟、行间、三阴交、气穴。
  方义:蠡沟、行间为足厥阴之荥穴及络穴,泻之可疏肝解郁;气穴乃冲脉与肾经交会穴,配三阴交以养肝阴,以肝者体阴而用阳故也。本方适于肝郁气滞型。
  操作法:
  (1)温针泻法:气穴可用毫针行呼吸泻法后,以半寸长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后急吹其火,令其速燃,待针稍凉后即可行开合补泻法,将针取出。其余三穴可同此法。
  (2)艾条悬灸:此法用点着的艾条,行雀啄灸法,适用于肢体之穴,每穴10分钟左右即可。
  二、推拿疗法
  基本手法:
  1.患者俯卧,医者立其侧,以双掌相叠按揉八胶穴部位3—5分钟,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加重按揉力度。
  2.以滚法在脊柱两旁肌肉往返操作3—5分钟,重点在肝俞、脾俞、肾俞穴上。
  3。双手拇指点按命门穴各1分钟,使之有沉胀感,并向小腹传导。
  4.患者仰卧,医者以拇指置股上部外侧,其余四指置股内侧, 自股内上方阴廉、足五里穴向下拿揉,经阴包、血海穴至阴陵泉穴止,操作3—5分钟。
  5。往返推擦大腿内侧,以热为度。
  6.点按、弹拨三阴交穴1分钟。
  7.以气海穴为圆心,做单掌环形摩法5—10分钟。
  随证加减:
  1.月经后期量少寒凝型以基本手法加:①推擦小腹两侧及腹股沟处,以热为度;②双掌指捏、拿肩井穴处肌肉5一lO次,力量稍重;③沿脐以掌分推腹、腰一周,以热为度。
  2.月经后期量少气滞型以基本手法加:①点按膻中穴1分钟;②双掌从腋下向下推擦至腰髂部15—20次;③双掌前后交替推擦胸、腹部lO—15次。
  三、饮食疗法
  1.参芪羊肉汤 羊肉500g,黄芪、党参、当归各25g,生姜5g。将羊肉、生姜洗净切块,药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煮两小时,去药渣,调味服食。月经后,每天1次,连服3—5天。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2.黑豆苏木汤 黑豆lOOg,苏木lOg,红糖适量。黑豆、苏木加水适量炖至黑豆熟透,去苏木,加红糖溶化后即成。1天分2次服,食豆饮汤。适用于肾虚血瘀证。
  3。糖水山楂 山楂50g,红糖30g。将山楂煎水去渣,冲红糖温服,每日 2次。适用于血寒瘀滞证。

  4.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250g,当归lOg,生姜15g。上三味加水少许,隔水蒸炖,加黄酒少量去其膻气,加适量食盐,佐料。每日吃1次。适用于血虚偏寒证。
  5.白芷鱼头汤 鱼头1个(一般以大头鱼为好),川芎9—15g,白芷9—12g,生姜适量。将药物用布包好,与上料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食肉喝汤。月经前隔天一次,连服3—5次。适用于血虚气滞证。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加减温经汤:当归、麦冬、党参、白芍、川芎、姜半夏、丹皮、阿胶、桂枝、吴茱萸、炙甘草、生姜、红糖.
  功用: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养血调经。
   适应证:血寒、血虚、血瘀气滞等所致月经后期。
  用法;月经后2周左右连服3---4剂。
  (2)补肾益冲汤(《中医妇科验方选》王华秀方):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当归、吴茱萸、胎盘粉。
  功用:补肾调经。
  适应证:月经后期、量少、闭经、不孕等。
  用法:经间期开始服.
  (3)王大增验方(《全国中医妇科验方集锦》):当归、黄芪、仙灵脾、菟丝子、生姜、大枣。
  功用:补肾益气,活血调经。
  适应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黄体功能欠佳,闭经,不孕。
  用法:排卵期服。
  2。中成药
  (1)芎归平胃丸(江苏省中医院验方成药)
  功用: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适应证:痰湿型月经后期量少。
  (2)艾附暖宫丸(《妇科玉尺》)
  功用:温经散寒,调经。
  适应证:虚寒型月经后期。
  (3)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气血双补.
  适应证;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后期
  (4)乌鸡白风丸
  功用:补益气血,调补冲任。
  适应证:用于气血不足,冲任虚损型月经后期.
  3.食疗方
  (1)参归乌鸡汤:当归身30g,人参lOg,枸杞子30g,乌骨鸡500g,橘皮lOg。洗净乌骨鸡,去内脏,药洗净切片,干净纱布包裹,纳药至鸡腹中,武火蒸2—3小时,食鸡饮汤。具有补养气血的功效。用于气血两虚型.
  (2)当归生姜炖羊肉:羊肉250g,当归30g,生姜15g。加水少许,隔水蒸烂,加黄酒少量去其腥气,加适量食盐食用,每日1次。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的功效。用于血寒型。
  (3)杞子南枣煲鸡蛋:枸杞子30g,南枣10枚,鸡蛋2个.将枸杞、南枣加水适量,文火炖l小时后,将鸡蛋敲开放人,再煮片刻成水蛋,吃蛋喝汤,每日1次。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型。
  (4)桂皮山楂煎:肉桂6g,山楂肉lOg,红糖20g。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温经化瘀的功效.用于血寒兼血瘀型。
  (5)鸽子肉粥:鸽子肉lOOg,粳米lOOg,猪肉末50g,葱、姜、料酒、盐各少许。鸽子洗净后与猪肉末共煮至熟,粳米加水适量,煮沸后,人鸽子、猪肉共煮成粥,加入调味品调匀即可食用.具有滋肝肾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