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后期2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若偶尔一次错后不属本病。初潮不久,月经周期尚未建立者,一年内不作月经后期诊断。如已建立正常周期而后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则属月经后期。46岁以后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月经延迟的,也不作月经后期诊断。本病又称“经行后期”、“经水过期”、“经水后期”、“月经延后”、“月经缩后”、“月经落后”、“月经错后”、“经迟”等。
  月经后期可归属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范畴,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类。
  有关月经周期延后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张仲景称本病为“至期不来”,采用温经汤治疗,开后世用温经活血法治疗本病之先河。以后历代医家对月经后期都有论述,如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月经“隔月不来”的证治。宋代王子亨首先提出“阴不及则后期而至”(《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王子亨方论》)的论点,这就为后世认识阴精亏虚,血虚不足导致月经后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明代,在月经后期的认识和治疗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阳虚阴寒的病机受到普遍重视,如《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谓:“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运行……故令乍少而在月后”,指出了外寒伤阳,胞寒气冷,血不运行则可致月经后期。张景岳亦认同“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但同时指出所以血寒, “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景岳全书.妇人规》),阐明了血寒既可由“阴寒由外而人”所致,亦可因“阳虚生内寒”。张景岳还认为血热不仅可以导致月经先期,亦可为月经后期的致病机理,谓:“其有阴火内灼,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万病回春》则补充了“经水过期而来”的病机尚有“气郁血滞”。吴昆总结了这一时期对月经后期实证之因的认识谓:“为寒、为郁、为气、为痰,为月经后期实证之因”(《医方考》)。治疗方面,这一时期的治法方药也很丰富,如张景岳主张血少燥涩者治宜“清火滋阴”,无火之证治宜“温养血气”,寒则多滞,宜在温养血气方中“加姜、桂、吴茱萸、荜茇之类”。另外,薛己、万全等医家对月经后期尚有补脾养血、滋水涵木、开郁行气、导痰行气等治法。到了清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女科辑要》、《妇科玉尺》等著作,对月经后期的理论和辨证论治进行了整理,有的医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还有所发挥,使月经后期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臻于完备。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总可以属虚和属实以概之。属虚者中,阴精亏虚,血虚不足;阳虚生内寒,寒从中生;阴火内灼,水亏血少,燥涩而然。属实者中,可为阴寒由外而人,阴气乘阳,胞寒气冷,血不运行;或气滞痰阻而致血滞等。治法当
根据虚实、寒热属性而分别予以温补、清补、行气导痰、活血行滞。
  西医学认为月经后期的病理机制是由于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某一环节的调节功能,以致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促卵泡成熟激素(FSH)相对不足,致使卵泡发育迟缓,卵泡期延长,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而致月经延后。近10多年来有些研究者结合上述理论,应用中医方法对包括月经后期在内的月经失调进行调治,作了有益的探索。
  有人应用阴阳消长理论进行调经。夏桂成认为:女子以血为本,经水出诸肾,经后期阴长阳消,是奠定周期演变物质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应以滋阴养血、充实提高阴精为主;随着经后期的转移,滋阴助阳,阴阳并补,达到阴阳在低、中、高(重阴)水平
上的生理波动;经间排卵期,应补肾调气血,促其重阴转阳的变化。罗仲斯认为补肾应重补阳,以激发阴的功能,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补.肾助阳之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杜仲等具有提高垂体对下丘脑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反应的作用,以分泌更多的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功能,促使卵泡成熟而有助排卵。罗氏根据文献报道活血化瘀药能促进卵巢排卵,故主张在补肾基础上适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
  罗仲斯认为月经与人体阴阳二气具有重要联系,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子宫由满而溢,藏泄有时,顺其生机,则按期经至。经净后阴精渐盛,应以滋养肾阴及养血为主,使宫内膜逐渐充血,恢复增生,同时促进卵泡的增长成熟。至排卵前期,于滋补肾阴中
稍佐温补肾气或肾阳之品,如仙灵脾、紫河车、或少量附子以助阳,促使由阴转阳,达到届期排卵,月经按期而至的目的。
  梁建宁用补肾药调治35例月经失调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观察到成熟指数与角化细胞指数均显示雌激素水平呈低落状态者,经补肾药物治疗后,均可见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补肾药有促进卵泡发育的作用,认为中医理论中的肾一
天癸一冲任一胞宫,实际上与西医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一子宫内分泌系统极为相似,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成为调节月经周期中的重要环节,提示肾阴阳互根消长,与性激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补肾调节阴阳,也就是对雌激素、卵泡发育进行调节,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不外虚实两端。虚者,或由于营血不足,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或因于肾虚,肾精不足,无精化血,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因肾气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施泄;或因肾阳不足,脏腑失于温煦,生化不及等,均可致月经后期而至。实者可因寒凝
气滞或痰湿阻滞,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滞涩,经血不能按时而行,月经后期而至。血虚者,可因体质素弱,营血不足,或久病失血,或产乳众多,耗伤阴血,或脾气虚弱。化源不足,均可致营血亏虚,冲任不盛,血海蓄溢时间延长,月经后期而至。《丹溪心法.妇人》云:“过期而来,乃是血虚”,即是指此而言。
  肾虚者,或因先天肾气不足,冲任通而未充,从初潮起始即月经周期延后;或因多产房劳,损伤肾精,无精化血,血海充盈时间延长,月经后期而至;或因肾气虚怯,日久及阳,脏腑失于阳气温煦,功能衰减,影响血的生化,冲任不足,血海充盈时间延
长。或因肾精不足, 日久及阴,阴虚火炽,灼伤精血,水亏血少,亦可致月经后期而至。
  血寒者,可因经行调摄失宜,在经行之时冒雨涉水,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血为寒凝,滞涩冲任,经血运行不畅,月经后期而至。若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阴寒内盛,脏腑失于阳气温煦,影响气血的生化,冲任不足,血海充盈时间延长,月
经后期而至。此属月经后期虚寒证,正如《妇科玉尺》所云:“经水后期而行者,血虚有寒也。”
  气滞者,或因素性抑郁,情怀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该泄不泄,月经后期而至;或气郁血滞,冲任滞涩,血运受阻,血海充盈时间延长,月经后期而至。
  痰湿阻滞者,或因于素体脾虚,运化失常,聚湿生痰;或嗜食肥甘,酿生痰湿;或形体肥胖,痰湿内盛,痰湿壅滞冲任,盘踞血海,月经后期而至。
  综上各病因,不外虚实两端,而虚与实又常互相兼夹,如阳虚易致寒凝,血虚易致气滞。其病机总由血少肾虚,精血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血寒、气滞、痰阻,经血不能按时而行,月经后期而至。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紊乱所致,可见于有排卵型月经失调,卵泡期因促卵泡成熟激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卵泡发育迟缓,不能届时成熟而排卵延后,月经后期而至;或在月经周期中不能形成促黄体生成激素(LH)高峰,
卵巢不能排卵而致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后。
  本病若治不及时或失治,日久病深,可向闭经转化。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不孕史。
  2.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一行,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诊断即可成立。
  3.妇科检查 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4.辅助检查 通过基础体温(BBT)测定、阴道细胞学及宫颈粘液结晶等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有条件进行血、尿内分泌激素测定者可见经后期雌激素水平持续低下,卵泡不能届时发育成熟并排卵。
  二、鉴别
  1.妊娠 育龄期妇女,不论既往有无月经后期史,或是否采取避孕措施,月经过期未至时,均应首先排除妊娠。若月经延后又伴有少量阴道出血,当注意和胎漏鉴别。若又伴小腹疼痛,则又当与胎动不安鉴别,尤当注意与异位妊娠鉴别。
  2.并月、居经 主要从行经有无周期规律上加以鉴别。若月经有规律地二月或三月一潮,属并月、居经范畴。月经后期者,其周期常在36~50天之间徘徊。
3。闭经 闭经为停经6个月以上,不属生理性停闭者,一次即可诊断。月经后期者停经时间不超过50天,且要连续两个周期以上才能诊断。
  [辨病论治]
  一、辨病要点
  个别月经后期患者,一无既往史,临床又无特殊症状,可以有关的辅助检查作为辨别卵泡发育迟缓所致月经后期的重要依据,把握西医卵泡发育迟缓的病理见解,把握中医关于阴长不及和阳不生阴不长以及寒凝气滞、痰湿阻滞而致阴精难复的基本病机规
律,确定治疗本病的基本思路,辨病论治。
  二、治疗方法
  1.温经摄血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大熟地(酒蒸)30g,白芍(酒炒)30g,川芎(酒洗)15g,白术(土炒)15g,柴胡1.5g,五味子1g,肉桂(去粗)1.5g,续断3g。
  功效:温中补虚。
  傅青主谓:此方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以益经血之源,方中肉桂温经散寒,柴胡疏肝解郁,是补中有散而散不耗气,补中有泄而泄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而温之收功。本方针对月经后期基本病机立法,攻补兼施。倘元气不足加人参3—6g亦可。
  2.王大增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当归30g,黄芪30g,仙灵脾15g,菟丝子30g,生姜3片,大枣10枚。
  功效:益气养血,温补肾阳。
  主治:本方按阳生阴长立法,益气以生血,补肾以调经,故适用于病机为黄体功能欠佳的月经后期、量少的病证。
  用法:月经净后开始服,可连服10—20剂,连服数月。阴虚火旺者不宜。
  3。归艾老姜汤(《中医妇科验方选》)
  组成:当归30g,生艾叶15g,煨老生姜15g,红糖(分2次兑服)60g。
  功效:活血通经,温阳散寒。
  主治:月经后期,经血过少。
  用法:水煎,每日1付,分两次服,每次临用时加红糖30g搅拌后趁热饮服。宜在行经第l天始服药,连服4帖,服用数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推后为营血不足或气血运行迟滞所致,即有虚证和实证之分,故辨证的要点首先是辨别虚实。其次,进一步辨别虚与实的内涵,如虚证是血虚还是肾虚,实证是气滞还是痰阻,寒证是实寒还是虚寒等。.临床应根据月经的量、色、质及全身症状,结合舌脉进行辨证。
  如量少色淡质稀薄,伴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少寐,唇舌淡,脉细弱等,多属血虚;量少色黯淡质薄,腰酸足弱,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者,多属肾虚;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苔白,脉沉紧或沉
涩者,多属实寒;若量少色淡质稀薄,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多属虚寒;量少或多,血色正常,有块,行而不畅,或小腹胀痛,按之不减,抑郁不乐,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
弦或弦数者,多属气滞;经血多或少,色淡,质粘夹涎,平素痰多或带多,或胸闷呕恶纳差,舌胖苔白腻,脉滑或沉弦者,多属痰湿阻滞。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调整周期为主。本着虚者补之、实者泄之、寒者温之的原则进行辨治。经后期重点在于补充阴阳消长转化的物质基础,或补血、补肾,或理气行滞,燥湿化痰,通调气机,缩短阴长期,促进阴阳的按期转化,阴极转阳,届期排卵。经行之时,重点在于泄实,通因通用,以利实邪随经血而去,以助脏腑功能的恢复。
  三、分证论治
  (一)血虚证
  (1)临床见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伴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手足发麻,或小腹绵绵作痛,唇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血虚则血海不能按时充满盈溢,月经后期而至;血虚不足,故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胞脉失养则可见小腹绵绵作痛;余症、舌脉亦为血虚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经量偏少,经血色淡,质清稀。
  ②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淡,头晕心悸少寐,脉细弱。
  ③或有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产乳过多,或饮食劳倦伤脾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血调经,佐以益气。
  ①小营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
  组成:当归、熟地、白芍、枸杞子、山药、炙甘草。
  本方原治血少阴虚。全方滋养肝肾,补益精血,精血充则经血有源,故也宜于阴血不足而月经后期量少者。
  脾运不佳、大便稀溏者,加炒白术、茯苓、砂仁,以健运脾胃利于血生。心神不宁、心悸少寐者,加五味子、炒枣仁、柏子仁以宁心安神。经血量少加鸡血藤补血活血。
  ②归地滋血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后期》)
  组成:当归、熟地、鹿角霜、党参、白术、桑寄生、枸杞子、山茱萸、香附。
  本方主治月经后期属血虚者。全方补肝肾,益精血,兼以益气健脾,使精血同补,气血互生。
  血虚便结者加肉苁蓉,以益精补血、润肠通便。
  (二)肾虚证
  (1)临床见证:月经初潮年龄较晚,或初潮后即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肾精亏虚多由素禀肾虚不足,或久病穷必及肾,或多产房劳伤肾。“经水出诸肾”,肾虚故经血虚少,色淡质稀,后期而至;肾虚不主作强,则腰膝酸软;肾虚精亏,髓海失聪则头晕耳鸣;肾气不足,膀胱失约,则小便清长或夜尿多。
  (2)辨证依据:
  肾气不足者:
  ①月经量少,色黯淡或正常,质清稀。
  ②腰酸痛,尿清长或夜尿频多。
  ③素禀不足,初潮较晚,自初潮即有月经后期量少。
  肾精不足者:
  ①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津苔少,脉沉细数。
  ③或有多产房劳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肾气不足者,补肾养血调经;肾精不足者,滋肾填精,养血调经。
  ①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
  组成:当归、熟地、山茱萸、淮山药、杜仲、怀牛膝、甘草。
  本方原治肾虚腰膝疼痛等症。全方重在补肾益气,益精养血,故也宜于肾气不足的月经周期延后者。另加枸杞子,既可温肾养血,又可补肾填精。肾气不足,日久伤阳,而见腰膝酸冷,可酌加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杜仲等温补肾阳、强壮腰膝。肾阳不足、殃及脾运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补火生土、温肾止泄。夜尿频多,甚或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肾缩尿。
  ②左归丸(《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
  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龟甲胶、鹿角胶。
  本方原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头昏,或眼花耳聋,或口燥咽干,或腰酸腿软。全方滋补肝肾,填精益血,宜于肾精不足之月经周期延后者。
  水亏于下,火炎于上,见头晕耳鸣,颧红潮热,自汗盗汗,烦躁失眠者,酌加龟甲、鳖甲益阴清热,滋阴潜阳,加龙骨、牡蛎平肝益阴,潜敛浮阳,涩精止汗。口燥咽干者加沙参、麦冬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③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
  组成:生地、芍药、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炙甘草。
本方原治水亏火盛而火之甚者。全方重在补阴滋液,清热生津,壮水制火,宜于阴虚内热,灼津耗血,阴血燥涩,经行延后,量少色红或黯,质稠,伴见颧红潮热,骨蒸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另可酌加北沙参、天冬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加丹皮、黄柏凉血泻火;加阿胶、当归滋阴补血调经。
  (三)血寒
  1.实寒
  (1)临床见证: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苔白,脉沉紧或沉涩。
  本证多见于经行、产后调摄失宜,或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食品,血被寒凝,冲任滞涩者。寒与血搏,血为之凝滞,冲任滞涩,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周期延后、量少;寒凝胞中,阻遏阳气,经脉失煦,故小腹冷痛,得热则寒散而痛减;寒伤阳
气则畏寒肢冷;舌质紫黯,脉沉紧或沉涩等均为寒邪内阻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经血量少,色黯或有块。
  ②畏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③舌质紫黯,脉沉紧或沉涩。
  ④或有临经感寒,或嗜食生冷,摄生不慎的受寒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行滞。
  ①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白芍、桂心、莪术、丹皮、川牛膝、甘草(炒)。
  全方有温经散寒,益血通阳调经之效,宜于寒邪阻滞胞脉所致的月经后期量少,脐肢冷痛者。
  如经量多则去活血之莪术、川牛膝,酌加炮姜、焦艾以温经止血。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
  ②姜黄散(《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
  组成:姜黄、白芍、元胡、牡丹皮、当归、莪术、红花、桂心、川芎。
  本方原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莪术辛散温通。行气血之滞;丹皮活血行瘀;元胡辛散温通,行气活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五药合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桂心温经散寒,通经止痛,增强前述诸药
活血通经止痛之效果。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调经,既可增强前述诸药活血通经之效,又可避免其耗伤阴血之弊。宜于寒凝血瘀,经色黯红,量少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之月经后期证。
  2。虚寒
  (1)临床见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本证多见于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者,阳虚阴寒内盛,脏腑失于温煦,影响气血的生化和运行,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月经后期而至。
  (2)辨证依据:
  ①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②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③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阳散寒,养血调经。
  ①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组成: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本方原治妇人病下血数十日不止,瘀血在少腹不去,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属阳虚不能胜阴者。方中以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暖宫;当归、川芎、阿胶养血 活血;丹皮、芍药和营去瘀;麦冬、半夏润燥降逆;人参、甘草补气和中。全方温经散寒,补虚调经,宜于月经后期属虚寒所致者。
  阳虚甚者,加补骨脂、巴戟天、鹿角霜等以温补肾阳。

  ②温肾调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妊娠疾病》)
  组成:杜仲、续断、桑寄生、台乌药、补骨脂、菟丝子、焦艾叶、炒狗脊。
  本方原治妊娠腰酸作胀,小腹有下坠感之妊娠腹痛证。方中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温补肝肾、补益精血;狗脊补肝肾、强腰膝;补骨脂温补命门之火;艾叶温经散寒;台乌药顺气散寒止痛。诸药合用有补肾助阳,散寒暖宫止痛之意,于阳虚内寒之经
迟者亦颇相宜。

  ③右归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附子、甘草。
《景岳全书》云:“此方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盛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方中熟地滋阴补血填精;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补肝肾之精血;肉桂、附子温命门之火;山药、甘草补肾健脾。全方合用,有温肾填精之功,宜于月经后期,阳虚而又精血不足
者。
  病程较长,去甘草,加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即成右归丸,温肾填精之力更著,可以长期缓缓服之。
  (四)气滞
  (1)临床见证:月经周期延后,经量或少或多或正常,经血色质正常,或行而不畅,色黯有块,或小腹胀痛,按之不减,情志抑郁,时欲叹息,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涩。
  本证多见于素性抑郁或突然精神刺激,情志不畅之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该泄不泄,则月经后期而量多,经血色质正常;若肝郁气滞,冲任滞涩,血行受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月经后期而量少,经血色黯有块;胸胁乳房胀痛,脉弦或涩,亦为肝郁
气滞,血行不利之征。
  (2)辨证要点:
  ①经血量或多或少或正常,色正常或色黯有块,行而不畅,或小腹胀痛。按之不减。
  ②胸胁乳房胀痛不适,时欲叹息。
  ③素来性格内向或有情志内伤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开郁行滞,活血调经。

  ①加味乌药汤(《证治准绳.妇科.调经门》)加当归、川I芎。
  组成:乌药、缩砂仁、香附、木香、元胡、甘草、当归、川芎。
  加味乌药汤主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疼痛。方中乌药辛开温通,顺气行滞,散寒止痛;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元胡辛散温通,活血利血止痛;木香调畅肠胃气机,行气止痛;砂仁调中行气,醒脾养胃;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加当归、川芎增强行气活血
调经之力,气畅血和,病自可愈。若气郁日久化热,加丹皮、栀子清泄郁热。两胁痛者加青皮、白芍理气柔肝止痛。
  ②疏肝解郁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门。痛经》)
  组成:香附、青皮、柴胡、郁金、丹参、川芎、红泽兰、元胡、川楝子。
本方原治经前或经期腰腹胀痛,月经量少,行而不畅,脘胁胀满,矢气后舒者。方中香附、青皮、柴胡、郁金疏肝行气解郁,丹参、川I芎、红泽兰活血化瘀通经,元胡行气活血止痛,川楝子行气止痛。诸药合用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用于气滞所致经迟也当
有效。
  如气郁化热加黄芩、山栀、丹皮清解郁热。经血量多者去川芎之辛温动血,加益母草、茜草、地榆以凉血止血。
  ③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
  组成: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川芎、甘草、陈皮。
  本方原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有疏肝解郁、活血行滞之效。可加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台乌温经行气,茺蔚子行滞通经,川楝子、元胡、姜黄理气行滞,活血止痛,共收行滞活血调经之功。
  (五)痰湿阻滞
  (1)临床见证:月经周期推后,经量或多或少,色淡夹粘涎,或带下量多粘腻,或胸闷呕恶纳差,口腻痰多,或见形体肥胖,舌体胖,苔白腻,脉滑或沉弦。痰湿内盛,流注下焦,壅阻滞塞冲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月经后期量少;痰湿溢于经血之中,混杂而下故经血色淡夹粘涎;痰湿中阻则胸闷呕恶纳差或口腻;痰湿下注则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苔腻脉滑也为痰湿内盛之象。
  (2)辨证依据:
  ①经血色淡夹粘涎。
  ②平素痰多或带下量多,质粘腻,或胸闷呕恶口腻,舌胖苔腻脉滑。
  ③形体肥胖或素体脾虚,或素嗜肥甘之品。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①二陈汤加川芎、当归(《丹溪心法。妇人》)
  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川芎、当归。
  本方原治经水过多、色淡属痰多者。全方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活血调经之效,也宜于月经后期量少质粘,平素白带较多色白,饮食正常而体不虚者。
  如形体肥胖,舌苔厚腻者,加苍术、香附以增强燥湿行气之效。痰湿化热者加黄连苦寒燥湿清热。
  ②六君子加归芎汤(《万氏女科.经过期后行》)

  组成:人参(用党参代)、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归身、川芎、香附、生姜、炙甘草。
  本方主治肥人及饮食过多之人,痰湿壅滞,月经过期后行者。全方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兼理气解郁调经,也宜于脾胃虚弱,痰湿内盛之人。
  如脘闷呕恶加砂仁芳香醒脾。痰湿甚,白带多者加枳壳、苍术、苡仁健脾燥湿。
  ③导痰调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月经后期》)
组成:当归、丹参、橘红、建菖蒲、竹茹、红泽兰。
  本方主治月经后期属痰湿阻滞者。方中以橘红、竹茹理气化痰,建菖蒲芳香和中,避浊化湿;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红泽兰活血调经。全方共奏养血活血、燥湿化痰之功。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针法
  1.体针 取穴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一般多在月经前3—5天开始针刺,连刺3—5天,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针刺气海、归来应先排空小便,针尖略斜向会阴部,直刺1—1。5寸,使针感放散至小腹和会阴部,或大腿内侧。刺四肢穴位时针尖略偏于上,针感可向上传导,有了针感后均留针,并间歇捻转,使针感持续,针刺手法采用弱刺法。针刺后可加用悬灸,使热深透于内。
  2。耳针 取卵巢、肾、内分泌、子宫等耳穴。耳针治疗以药籽贴压为好。先在各穴区探得敏感区,然后对准穴位贴压,并每日重按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头针 取双侧生殖区。依法操作,针感要求强烈些。若能体针、耳针、头针综合运用,可提高疗效。
  (二)灸法
  1。气海、三阴交、血海。
  加减:实寒者加天枢、归来;虚寒者加命门、关元。
  方义:气海调补元气,温通下焦,配血海以温养营血;三阴交补益肝、脾、肾三经的阴气。合三穴共收调补冲任、养血和血之效。天枢、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冲脉隶属阳明,可温通胞脉,活血通络;命门、关元温补肾阳,阳气振而寒凝消。故本方适于寒伤
冲任证。
  操作法:
  (1)温针灸:于各穴施术针柄上置艾条寸许,点着自燃。
  (2)艾炷灸:可于上诸穴直接艾炷灸,每穴5壮左右,腹部诸穴可以多加5壮。
  (3)隔姜艾炷灸:在腹部诸穴施艾炷灸时加垫鲜姜片约2mm厚,此时,施术各穴相应灸10壮以上均可。
  (4)艾条悬灸:每次15—20分钟,以穴位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2.气海、血海、三阴交、脾俞、足三里、膈俞。
  方义:气血之海双调,气血双补;脾俞能壮生化之源;足三里,三阴交调中健运,升清降浊,斡旋中州;膈俞乃血之会穴,统理血分之虚。本方适于血虚证。
  操作法:
  (1)温针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均可用2寸毫针随迎随补法后加艾条寸许置于针柄,点着自燃;气海穴以2。5寸毫针行呼吸补法后再用前温针灸法。
  (2)直接艾炷灸:血海、足三里、气海均可采用艾炷灸,每穴5—7壮。
  (3)艾条悬灸:此法对肢体各穴嘱患者自行操作,以耐受和局部皮肤耐受为度。
  3.蠡沟、行间、三阴交、气穴。
  方义:蠡沟、行间为足厥阴之荥穴及络穴,泻之可疏肝解郁;气穴乃冲脉与肾经交会穴,配三阴交以养肝阴,以肝者体阴而用阳故也。本方适于肝郁气滞型。
  操作法:
  (1)温针泻法:气穴可用毫针行呼吸泻法后,以半寸长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后急吹其火,令其速燃,待针稍凉后即可行开合补泻法,将针取出。其余三穴可同此法。
  (2)艾条悬灸:此法用点着的艾条,行雀啄灸法,适用于肢体之穴,每穴10分钟左右即可。
  二、推拿疗法
  基本手法:
  1.患者俯卧,医者立其侧,以双掌相叠按揉八胶穴部位3—5分钟,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加重按揉力度。
  2.以滚法在脊柱两旁肌肉往返操作3—5分钟,重点在肝俞、脾俞、肾俞穴上。
  3。双手拇指点按命门穴各1分钟,使之有沉胀感,并向小腹传导。
  4.患者仰卧,医者以拇指置股上部外侧,其余四指置股内侧, 自股内上方阴廉、足五里穴向下拿揉,经阴包、血海穴至阴陵泉穴止,操作3—5分钟。
  5。往返推擦大腿内侧,以热为度。
  6.点按、弹拨三阴交穴1分钟。
  7.以气海穴为圆心,做单掌环形摩法5—10分钟。
  随证加减:
  1.月经后期量少寒凝型以基本手法加:①推擦小腹两侧及腹股沟处,以热为度;
  ②双掌指捏、拿肩井穴处肌肉5一lO次,力量稍重;③沿脐以掌分推腹、腰一周,以热为度。
  2.月经后期量少气滞型以基本手法加:①点按膻中穴1分钟;②双掌从腋下向下推擦至腰髂部15—20次;③双掌前后交替推擦胸、腹部lO—15次。
  三、饮食疗法
  1.参芪羊肉汤 羊肉500g,黄芪、党参、当归各25g,生姜5g。将羊肉、生姜洗净切块,药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煮两小时,去药渣,调味服食。月经后,每天1次,连服3—5天。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2.黑豆苏木汤 黑豆lOOg,苏木lOg,红糖适量。黑豆、苏木加水适量炖至黑豆熟透,去苏木,加红糖溶化后即成。1天分2次服,食豆饮汤。适用于肾虚血瘀证。
  3。糖水山楂 山楂50g,红糖30g。将山楂煎水去渣,冲红糖温服,每Et 2次。适用于血寒瘀滞证。

  4.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250g,当归lOg,生姜15g。上三味加水少许,隔水蒸炖,加黄酒少量去其膻气,加适量食盐,佐料。每日吃1次。适用于血虚偏寒证。
  5.白芷鱼头汤 鱼头1个(一般以大头鱼为好),川芎9—15g,白芷9—12g,生姜适量。将药物用布包好,与上料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食肉喝汤。月经前隔天一次,连服3—5次。适用于血虚气滞证。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注意平素及经期调摄,切勿在行经期间冒雨涉水,或感受寒邪,或饮食寒凉生冷,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搞好计划生育,选择切实可行的避孕措施,以防产乳或人流过多耗伤精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思虑劳倦过度伤脾,以免脾虚化源不足致营血虚少;或
脾虚运化失职,聚湿生痰,痰阻经隧。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突然的精神刺激,使肝气条达则冲任气血条畅。
  二、调护
  经前及经行之际注意调摄寒温,免食过冷过热食品,情志抑郁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以情治情。经期用药,根据寒热虚实合理用药,注意不可太过。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3个周期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期、经量亦正常,其他主要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治疗3个周期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期、经量亦正常,其他主要症状减轻,停药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仍属正常范围。
  有效:治疗3个周期后月经周期有所改善,但偶有延后超过7天,其他主要症状减轻。
  无效:治疗三周期后月经周期无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