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后期1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冲任不畅导致月经延后7天以上而至,甚或40~50天一行的月经病。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断依据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证治概要
  月经后期的主要病变在于冲任、胞宫。其致病原因有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或久病体虚,伤于血,或忧思抑郁等。主要关键在于冲任失调,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在辨证时,应从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证候辨其虚实。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为血寒;量少,色淡,质稀薄及头晕眼花为血虚;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属气滞。本病治疗原则在于温经养血,活血行滞。属虚属寒者,宜温经养血;属瘀属滞者,宜活血行滞;虚实相兼者,则分别其主次而兼治之。
并根据在肝、在脾、在肾,选用适当方药。
  分证选方
  一、血寒凝滞证
  [主症]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调经。
  [常用方]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川芎、芍药、桂心、牡丹皮、莪术各15g,人参、甘草、牛膝各30g。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220ml,煎至180ml,去渣温服,每日2次。
  [辨证加减]
  1.如经量多,则去莪术、牛膝之活血祛瘀,酌加炮姜、焦艾叶温经止血。
  2。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为瘀滞内停,加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痛。
  3.如夹风寒,兼见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者,加细辛、防风、羌活以解表寒。
  [按语]
  1.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益气通阳调经之效。阴血亏虚者不宜使用。
  2。据报道:牡丹皮、当归能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其中牡丹皮的作用最为显著,可使黄体生成素浓度比投药前增加160%一180%,当归次之。
  [参用方]
  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炙甘草6g,通草6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养血散寒,温经通脉。
   主治:血虚寒凝之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伴见手足厥冷,肠鸣腹泻,脉细微而涩。
  2.姜黄散(《妇人大全良方》):川姜黄120g,莪术、红花、肉桂、川芎各30g,延胡索、牡丹皮、当归各60g,白芍90g,细辛15g,附子30g。上为细末,每次3g,用水75m1,黄酒75m1,煎至lOOml,热服,每日2—3次。功用: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主
治:妇人子脏久冷、月水不调及瘀血凝滞、脐腹刺痛。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黯,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苔薄白,脉沉涩。
  二、肝血亏虚证
  [主症]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 养血调经。
  [常用方]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各30g。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渣温服,每日2次。 .
  [辨证加减]
  1.兼有神疲,体倦乏力,动则气短汗出,为气血两虚,加人参、白术、山药以益气养血。
  2.见头晕胀痛,急躁易怒,为肝经郁火,加炒栀子、丹皮清泻肝经郁火。
  3.见有潮热,盗汗,心烦,为血虚阴亏,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以养阴清热。
  4.经来夹有瘀块,舌质淡紫,或有瘀斑,为有瘀血内阻,加桃仁、红花、鸡血藤养血活血。
  [按语]
  1.本方临证运用时宜加入黄芪、丹参、阿胶、枸杞、桑椹子等,以增强益气养血、活血生新之效力。
  2.据报道:经放血所致的小鼠急性失血性贫血,口服本药后,对粒细胞与红细胞比例、有核细胞百分率的骨髓象检查及骨髓染色形态和数量等的观察发现,本方可使骨髓的造血功能改善,促进贫血的恢复。
 [参用方] ,
  1。归地滋血汤(《中医妇科治疗学》):当归12g,熟地黄、鹿角霜、香附各9g,南沙参12g,白术9g,桑寄生12g,枸杞子、山茱萸各9g。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功用:滋阴补血调经。主治:血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头晕心
悸,腰酸腿软,舌淡脉弱。
  2.小营煎(《景岳全书》):当归、炒白芍、炒山药、枸杞子各6g,熟地黄6—9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养血调经,益气生血。主治:妇女阴虚血少,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小腹虚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象细弱。
  3.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少则用3—6g,多则用30~60g,炒山药6g,熟地黄少则用6—9g,多则用60~90g,杜仲6g,当归6—9g,山茱萸3g,枸杞6--9g,炙甘草3—6g。用水400ml,煎至280ml,空腹时温服。功用:大补气血,养血调经。主治:经期延后,量少色淡无块,少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舌质淡,脉细弱。
  三、肝气郁滞证
  [主症]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dqtlt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常用方] 乌药汤(《兰室秘藏》)。
乌药7.5g,香附6g,木香1.5g,当归3g,炙甘草1.5g。水煎服,每日l剂。
  [辨证加减]
  1.月经量少,有血块,色紫暗者,为气滞血瘀,加川芎、红花以活血调经。
  2.胁痛甚则加柴胡、郁金增强疏肝解郁之力。
  3.小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活血止痛。
  4.兼量多,色红,心烦,舌红苔薄,脉弦数者,为气郁化火,加丹皮、栀子凉血清热。
  [按语]
  本方阴虚火旺者慎用。
  [参用方]
  1.过期饮(《证治准绳》):熟地黄、白芍、当归、香附各6g,川芎3g,红花2.1g,桃仁泥1.8g,莪术、木通各1.5g,甘草、肉桂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血通络,行气化瘀。主治:血虚气滞,经水过期不行。症见经期延后,经色紫黯有块,伴经行腹痛,块下痛减,舌紫暗有瘀斑,脉沉涩。
  2.加减乌药汤(《中医妇科治疗学》):乌药、白芍、当归各9g,砂仁2.4g,延胡索6g,甘草、槟榔各3g,木香4。5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理气和血。主治: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夹有小血块,胸腹胀甚,舌苔正常,脉弦涩。
  3.八物加香附汤(《万氏女科》):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茯苓、白术、炒香附、青皮各9g,人参、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滋补气血、疏肝调经。
  主治:妇人因性情急躁易怒,多妒忌,气逆血少所致的月经过期。
  疗效评定
  1.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保持3个月以上。
  2。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保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好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